【摘 要】合唱是聲樂藝術領域中的一種集體歌唱形式。合唱藝術也是聲樂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隨著合唱事業的發展,中學生合唱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越來越被人們所喜愛。但對于指導合唱訓練的教師而言,如何得到清澈純凈、空靈柔和的聲音,保持聲音自然純真的音色,都是擺在面前的一大難題。音色是受發聲方法影響的,它是合唱訓練中最關鍵且較難把握的問題。中學生合唱之所以具有獨特魅力,是因為它與成人合唱相比,具有清純、率真的特點,因此它除了具備與其他合唱一樣的特點外,更應突出“中學化”的特點。教師應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指導學生歌唱。
【關鍵詞】中學生合唱;氣息;音域;音色;訓練發聲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集體生活是學生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推動力,為青少年兒童發展所必須,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少年,可能終生是一個悲劇。”而中學生合唱這種青少年們獨特的藝術活動形式對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音樂藝術領域內,合唱是一種多聲部、表現力較強的群眾性的集體歌唱方式,對于中學學生而言,和諧動聽的合唱不僅可以引導出青少年學生步入豐富多彩的音響世界,而且還能使他們得到情感的滿足,受到美的熏陶,進而培養良好的音樂感和高尚的藝術情操。中學生合唱的基礎在于提高聲部的齊唱能力,聲部的基礎在于提高個人的基本功,因此,必須進行一些必要的集體訓練,這個訓練范圍廣,內容豐富,必須抓住重點,分期分批地突出一個中心,解決一兩個問題,集訓與平時短訓相結合,先從聲音訓練入手,然后再逐步過渡到音準、節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訓練。那么,第二個應把握的是按照什么目標來調教中學生合唱的聲音。這就是,如何使眾多的合唱隊員的聲音集中、靠攏、統一。變聲期的男孩、女孩其音色一樣,主要是能否訓練出歌唱的(用科學的發聲法發出的,可塑性較強的,具有一定表現力的)聲音。還要削弱其個性,增強其共性,發出深遠、明亮的群聲和清純、悅耳、的和聲。下面我根據自己在中學生合唱訓練方面的教學經驗,從中學生歌唱發聲的角度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正確引導,歌唱氣息
對青少年講些抽象的聲音概念和訓練方法,倒不如對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打個比方來說明。什么是唱歌的“呼吸”——只吹嘴上固定上橡皮筋的氣球,當給它吹氣時,它就會不斷地向外膨脹,當氣球中的氣流在外作用力的情況下從氣門流出時,橡皮筋就會發出“吱”——的聲響,直到沒有氣了。那么,人體的胸腹部好比氣球,橡皮筋就是喉口的聲帶,當人體吸氣時,橫膈膜下降,腹部擴漲,當呼氣時,氣流通過聲帶發聲。
片段分析一:
師:“今天我們先來訓練氣息,請吸氣!”。
生:“深深吸一口氣”。(由于老師沒有提醒學生吸氣的方法所以很多學生深深的吸啦一口氣結果弄的嘴也憋著肚子也憋著,結果學生面紅耳赤,有些呼吸困難)。
師:很好,現在請同學們呼氣!
生:學生迫不及待的把氣吐出來。(有的同學像放氣球一樣把氣給吐出來,有的則發出啦很難聽的噪音)。
師:“現在我們來進行發音練習——”。
上面的這位老師根本沒有落實到吸氣,呼氣的作用,就是在走程序。根本沒有起到吸氣呼氣的訓練效果。所以這樣是不可取。其實我們的合唱首先要訓練的就是氣息。接下來我來談談氣息的基本練習方法:
(1)調動情緒——讓同學們站立,兩手叉腰(用手感覺腹部是否擴漲)象一只蜜蜂飛到花叢里,看!美麗的鮮花,多么香啊!
(2) “聞花”——用聞花香味的體會,用鼻子和口同時快速吸氣(大約用1秒完成)。
通過上述練習,讓同學們體會深呼吸,要保持(氣息控制),慢呼吸(氣息的運用)等各個環節的作用。 接下來是“嘆氣”練習,讓同學們在深吸氣之后,連聲嘆息(很深的),去體會氣息的深度,感覺是在胸口以下,實際上是歌唱時所用的氣息支點。
二、根據音域音色,訓練發聲
在訓練合唱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合唱隊不同的年齡段成員,老師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進行訓練,最好把隊員分開訓練。
片段分析二:
師: 現在我們來做發音練習:
5 4 3 2 ︱1———‖
嗚——
生: 學生跟老師的琴做發聲練習,(隨著音域的升高,有的音域較窄的同學憋著嗓子唱的很難受,可是老師絲毫沒有發現,繼續升調——)
師: 請大家把握好氣息繼續!
生:(音域較窄的同學隱約在咳嗽了,老師停下來了,說“請同學注意正確的發音,就不會咳了——)。
老師沒有看清學生個別差異性就開始訓練,我認為要根據學生音域音色分開聲部來練生,統一音色,統一音高。當高聲部練習時,聲帶靠邊緣振動,如果高音不用假聲,就會使聲帶受傷,嗓音損壞,當低聲部訓練時,歌唱音準的控制能力要穩定,對他們的發聲訓練,一般以發展自然語音基礎為主,先進行帶字的發聲練習。如讓學生朗讀“媽媽”、“爸爸”等具有代表性的疊詞,或有代表性的兒歌,要求語速放慢,將第一個字的音節拉長,并為這些字加上語調相符的音高。在發聲狀態方面,要求學生自然通暢地練習,不能過分夸張發聲狀態,以免養成不良的歌唱習慣,有礙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高低聲部的發聲訓練, 應在分開練習的基礎上加深各自練習內容。可以進行各種母音的連接練習和各種聲韻的字音練習等等。在音域方面,應繼續向高低音兩頭擴展,并進一步完善和鞏固發聲狀態,要求學生做到氣息通暢,喉頭穩定,聲音保持高位置,共鳴腔打開等。
三、把握音色,美化音色
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歌唱過分注重假聲,聲音發“空”,音色虛暗。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撐大聲音,喉頭僵硬而出現僵硬的聲音,從而失去了合唱音色的優美、純凈的特點。美好的合唱在音色上應該是“既結實又明亮,既圓潤又通暢,像銀鈴般清脆透明,歌聲流暢自然”。有經驗的教師應該知道合唱作品的風格不同,合唱音色的選擇也有所不同。演唱外國作品,聲音位置略靠后,音色較暗淡;演唱中國作品,特別是民歌改編的作品,則聲音位置略靠前,音色稍亮。演唱抒情的作品,適合用暗淡的音色;演唱輕快活潑的作品,則適合用稍明亮的音色。指導教師和指揮要熱情地調動每位隊員的演唱情緒,特別是,對和聲聲部(包括低聲部)的同學多鼓勵、多引導,讓他們建立自信心,主動地“我要唱”,而不是被動地跟著別人“溜”。
總之,訓練一支音色好的中學生合唱隊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須經過嚴格而科學的教學訓練。輔導教師不僅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而且還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根據中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還要揚長避短,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法進行科學、規范地指導和訓練。同時還要多方面的充實自己,引導更多的孩子步入合唱的藝術殿堂。
參考文獻:
[1]《中國教師新百科》柳斌任總主編
[2]《音樂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合唱指揮與合唱訓練》秋里著
[4]《合唱藝術手冊》上海音樂出版社
作者簡介:
李瓊丹(1983.04~)性別:女,籍貫:湖南省郴州市,現職稱:中學二級,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