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培
美國紡織業界有位著名的人物麥克·托大羅,他出名不僅是因為他對業界了如指掌,更在于他能眼觀四方耳聽八方,對美國的過去和未來的紡織產業走向料事如神。2015年8月后,他把兩文轉載到美國服裝制造商網站(AAPN)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一篇來自《華爾街周刊》,標題為“洛杉磯服裝產業工人害怕提工資”的文章。上面寫道,美國到2022年,最低時薪15美元的紡織業勞動力市場將迎來嚴峻的挑戰。原因是提工資就意味著減員。這一規則促使紡織公司加速更新自動化生產設備。而另一文則來自《大西洋月刊》,標題為“無工作可做的世界”。這兩篇文章都著眼于未來自動化和制造業發展。
《華爾街周刊》直截了當地表明,作為美國的服裝制造中心,洛杉磯早在2001年就擁有4.5萬紡織產業大軍。10年過去了,紡織服裝工業產值已增長數倍,紡織工人的工作崗位卻越來越少。與底特律和芝加哥相比,洛杉磯的地鐵工人雇傭數量卻翻倍增長。這一變化讓所有業界觸目驚心,原因是美國紡織產業的自動化水平已經相當高了。不僅洛杉磯已出現這種趨勢,整個美國在25年前就已開始出現制造業工人逐年減少的趨勢。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芝加哥曾擁有40萬產業工人,底特律和費城都擁有相當高的制造業大軍,紐約也擁有超過30萬產業工人,但如今都呈現出減少的趨勢。在這些地區,美國的紡織業勞動力市場也在萎縮,瀕臨消失。原因是,美國智能化生產的程度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出錯率極低,永遠不會疲勞也不會生病。因此許多人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自動化可以完全替代人工嗎?回答是確定無疑的。
在紡織產業職業數量面臨下滑的情況下,洛杉磯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之,認為牛仔裝、夾克衫和其他服裝產業日趨興旺,要求在2022年前,該市所有紡織服裝工業的最低工資都應保持在每小時15美元以上,本州法律規定,工人工作滿5年后,其最低工資應提高50%。為此,當地的紡織服裝制造商和設計師們開始害怕“洛杉磯制造”。制造商威脅說,若這樣,那么城內的所有紡織業將在5年內都搬離洛杉磯市。
美國合成纖紗行會為此也舉行了商討會議,他們與美國軟件自動化公司一起,得出這樣的研究結論:紡織服裝產業機器人即將改變紡織業人工勞作的時代,即機器人紡織工即將出現。機器人技術商業化產業化已迫在眉睫,技術取代人工已經水到渠成,自動化裁剪和縫紉領域將帶有這樣的特征:簡便、可靠、精準、高效,這是人工無法比擬的。
與工人的9~15美元的小時工資成本相比,機器人替代人工具有驚人的效率,而且產出也相當驚人。他們預計在5年內,美國的機器人紡織工將完全取代紡織業的人工操作。這種趨勢帶來的結果有三個:其一是工廠自動化生產取代傳統的生產工廠;其二是美國紡織業的生產成本將降至無與倫比的低廉;其三是紡織產業大軍逐漸消失。而美國各地的勞工工資法也在促使更多的企業加速自動化生產的改造。
《華爾街周刊》還報道稱,美國已經出現這樣一家公司,稱為“五線工廠”的這家公司由于不滿當地政府推出工資法,他們決定在三年內將工廠從洛杉磯遷出,去鄉村創辦自動化工廠。場地將增大一倍,將實行全面自動化生產和管理。而美國勞工局統計數據表明,美國紡織業今年3月份的小時工資在9~16.88美元之間,而縫紉機操作工的最低工資為9.29美元,監工和經理的小時工資也僅為18.28美元。倘若美國公司把自動化工廠直接開設在國外,這將意味著這些公司會用極低的成本贏得極高的利潤。
(據美國《紡織世界》最新資料http://www.textileworld.com/Issues/2015/July_August/From_The_Editor/L.A.s_Apparel_Industry_At_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