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劍
新疆棉紡織產業不僅要打通纖維原料、紡紗、織造、染色、整理、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的完整產業鏈,還要密切結合最終產品和最終市場,研發和生產“高”、“新”、“特”、“精”、“優”產品。
在8月17日于烏魯木齊舉行的2015棉紡創新技術新疆研討會上,我國著名的紡織材料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會上作了《新疆棉紡織產業優勢問題和轉型升級的建議》的主旨報告,為新疆發展棉紡產業支招。
從2014年6月起至今14個月,姚穆院士受中國工程院委托到新疆開展棉紡產業發展調研已經來了6次。他說,新疆是中國棉花纖維生產的主要產區,是中國能源的重點供應地,石油,天然氣、電源、熱源充足。新疆又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中間環節,也是紡織品(服裝、家用)外銷的重要關節點,加之這里地廣人稀,勞動力豐富,中央和自治區對發展紡織服裝產業給予大力支持,這是新疆發展棉紡產業的優勢。但是,新疆也存在發展棉紡產業的劣勢,如新疆棉紡織產業生產鏈尚不完整,最終產品的市場尚未正式形成。面向中亞、西亞市場需求的了解尚不十分清楚,與民族、歷史、文化、地區時尚的結合尚未正式開始,紡織產品顏色款式、性能的流行周期等理解近乎空白。而且,這些年,新疆棉花生產過分注重提高單產,品質有所下降,加之地膜污染和機械采收使棉花纖維中的異性纖維問題加劇,嚴重影響皮棉質量,這對棉紡產業發展不利。此外,新疆還需要花大力氣對少數民族勞動力加強語言和勞動技能培訓。
對于新疆棉紡產業發展,姚穆院士建議,要盡快打通纖維原料、紡紗、織造、染色、整理、服裝和家用紡織品的完整產業鏈,同時要密切結合最終產品和最終市場,研發和生產“高”、“新”、“特”、“精”、“優”產品。“高”就是高性能,如具有高強度、耐高溫、耐燒蝕、低溫不脆、防割、防刺、抗化學腐蝕、導光、導熱、導磁、耐強輻射、防核輻射等性能。“新”就是新功能,如防水、防油、防污、導濕(導汗)、快干、高吸水、保溫、涼爽、恒溫、抑菌、防臭、防蚊、驅螨、防紫外線輻射、釋放氧負離子、釋放香味、防靜電、導電、電絕緣、防磁、隔離病菌、隔離病毒、隔離毒氣、透氣、遮蔽性、變色等。“特”就是特殊用途,具有各種性能和功能綜合適應特別對象、專用人群及特殊結構、特別環境適應性、專用人群適應性等等,如形狀記憶、測血壓、測血糖、測脈搏、測心電圖等等。“精”就是精細、精密、精致、精美、精湛,結合時尚、藝術、文化、綠色、健康、環保、品牌等等把產品做精。“優”就是具有優異品質,指標全面、性能優異、離散度小、耐用周期長、安全可靠等等。
姚穆院士建議,要加強紡織服裝技術人才和工人的培訓和培養,在紡織品研發上要特別充分重視產品的多種功能需求和品質,采取多種纖維混紡,發揚各種纖維的長處優點,回避其短肋缺陷,使最終產品做精、做專、做特、做強,適應市場“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的市場趨勢,逐漸回避大批量、大而不強的傳統缺陷。
姚穆院士建議,在新疆這樣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的地方,新建紡織服裝企業要注重環境保護,采用先進、環保的設備和技術,重視加工生產中污水、污氣、污物、噪聲的排放問題,節約能源,節約用水,降低原料、輔料、助劑、器材的消耗,減少污氣、污水、污物排放,特別重視處理好中水回用,排放水質良好要求,為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態創造示范。
他還建議要重視制造服務業的開發和發展。學習家電產業售后終身保修的思維,開展服務業,例如大型賓館旅店的家用紡織品(床單、被褥、枕巾、毛巾、浴巾、窗簾、椅墊等),不但提供專門設計、生產、供應,而且提供售后洗滌服務,甚至可改為“租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