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草原文化主題論壇以“草原文化與草原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把人們的視野集聚到“一帶一路”戰略中的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來,這是今年草原文化節理論研究的一個新成果。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包含四條古通道:一為沙漠絲綢之路,二為北方草原地帶的草原絲綢之路,三為東南沿海的海上絲綢之路,四為西南地區通往印度的絲綢之路。其中,草原絲綢之路東端的中心地就在內蒙古地區,具有濃郁深厚的草原文化特征。 作為古絲綢之路四條通道之一的草原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對東西方之間的商貿、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草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深遠的歷史影響。深入研究和科學揭示歷史上草原絲綢之路形成、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功能和作用,這不僅關系到草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乃至學科建設,同時對內蒙古的經濟社會建設也必將產生積極作用。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其核心就是要進一步深化沿線區域合作共贏、推動沿線地區共同繁榮發展。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一帶一路”的北端,是連接中國內地和俄羅斯、蒙古及歐洲腹地的重要節點。內蒙古地處我國正北方,在“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俄蒙經濟帶建設中,占據特殊重要地位。作為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省區、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和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節點省份,在加快建設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時代背景下,內蒙古的地位和作用也被賦予更多的含義和任務。通過構建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更好地發揮內蒙古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必將對內蒙古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內蒙古應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全面規劃、構建便于貿易往來的暢通的交通通道,積極爭取國家政策的扶持,推進連接絲綢之路的鐵路、公路、航空、管道、通訊和口岸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找準自己的切入點,快速融入其中,實現自身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一是抓住機遇,實現內蒙古基礎性產品的市場供給范圍從國內市場為主逐漸轉向國際市場,在國際視野下打造和提升“基地建設”。二是發揮優勢,促進內蒙古國內市場國際化,傾力于現代商業貿易平臺建設,將自治區建成虛擬空間與實體空間結合的產品與服務貿易場所,從根本上改變內蒙古與市場中心之間的距離。三是打造堅實的產業基礎,構筑完善的貿易服務體系,匯集更高質量的生產要素,生產出面向國際市場的基礎原材料,打造更靈活、更有吸引力和輻射能力的對外商品和服務的貿易服務體系。四是以旅游業為載體,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休閑度假品牌和生態旅游品牌,開發新、奇、特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檔次,助推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五是鞏固戰略地位,構筑內蒙古對外開放新格局,全區各個領域齊力面向俄蒙及其以西直至歐洲的廣闊空間、面向國內區外找市場、吸納資源、爭取發展支撐。 六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凝聚文化合力,把草原文化作為一個重要的情感紐帶,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格局、大背景,攜手發展以草原文化為基礎和特色的文化交流、文化實體和產業聯盟,為內蒙古與周邊省區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營造良好氛圍,為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深化區域合作凝聚起強大的文化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