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霞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有耕地230萬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縣。2015年,五原縣委、政府提出了“促進農民增收、向土地挖潛力、靠產業創利潤、以規模增效益”的發展思路,確定“以園區化引領農業發展、以特色化激發農業活力、以品牌化提升農業層次”的發展理念,促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五原縣農業綜合開發辦(以下簡稱“農發辦”)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黨建主業的意識,以項目建設搭平臺構建農業綜合開發黨建新格局,讓土地迸發出新的活力。
用主體責任意識強化工作效果
農業綜合開發是五原縣“農”字號重點工程。河套灌區從2008年開始實施500萬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其中五原縣2008—2014年間完成了改造73.7?萬畝,總投資共計64891萬元,這從根本上解決了項目區農田水利配套差、基礎設施落后等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效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今年,農發辦正在實施9.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這是五原縣農業綜合開發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示范項目。
明確“第一責任人”,提升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一方面,五原縣農發辦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并鄭重承諾要當好推動農田水利建設科學發展的引領人。領導班子成員實行“一崗雙責”,堅持“用責任制管責任人、以責任人帶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盤棋”,推動構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分工負責、責任共擔的格局;要求所有黨員干部職工把身子沉到項目鄉鎮村社和各自業務崗位上,爭創黨員先鋒崗;在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教育的同時,實行一線工作法,把調查研究、項目選定、監管落實、問題解決、竣工驗收和績效考評等工作重心定位在項目區一線;啟動不勝任干部召回管理辦法,解決黨員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問題。另一方面,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帶頭強化責任意識,走遍每一個項目區,了解每一個項目工程建設情況。黨員干部專注農業綜合開發,在各自的崗位上扎實工作,工作作風明顯轉變。如2015年農發辦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設計上與鎮、村、社進行了4次對接:對接群眾的意愿,對接土方和建筑物的工程量,對接施工中有變動的工程及時做出變更,對接查遺補漏工程。
主動作為,進一步加強與群眾的聯系。在全縣開展的“縣領導聯鎮包村抓提升、涉農部門聯片包點抓示范、縣直機關聯村包組抓增收、黨員干部聯組包戶抓服務”的“四聯四包”工作中,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帶領黨員干部聯系塔爾湖鎮五份橋村包扶全村8個社,走訪農戶填寫調查表,繪制村社現狀圖,寫民情日記,傾聽村社集體、農戶家庭的生產、生活實際,摸清了村中的情況后從壓縮的“三公”經費中拿出1萬元幫助建村活動室;全體黨員干部送“三農”政策進農戶,幫助分析市場的變化,鼓勵各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整合村里的農產品資源并打入市場;農發辦黨支部書記還千方百計進行協調,將五份橋村未整治過的土地列入2015年土地整治項目中。這些實打實的工作使村民們深刻感受到農發辦的幫扶幫到了每家每戶的心坎上。
用創新機制推進項目實施
2015年是五原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第一年,項目實施后要建成與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這將是引導全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石。農發辦主動適應新常態下“三農”工作的新形勢,黨建工作也積極圍繞全縣實際提出了“綠色發展、民生至上、務實干事、創先爭優”理念,把“加快農田水利建設、夯實基礎促增收”作為黨建工作與發展大局的結合點,把“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化經營項目、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載體,充分發揮黨建的“引擎”和“助推器”作用。
將黨建工作貫穿到各項工作落實當中。按照自治區黨建的“五個一”工作機制要求,農發辦召開了黨支部專題會議,確定在項目優選上把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支持發展適度的規模經營作為順應農業發展的著力點;切實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貫穿到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化經營項目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工程實施中,嚴格要求全體黨員干部按制度和規則辦事,對手中權力心存敬畏、慎獨慎微、勤于自省;執行項目建設“四項制度”,即招投標制、合同制、監理制和項目資金公示制。
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經過嚴格實地選項,2015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合理布局在全縣8個鄉鎮、1個農場,做到了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實施過程中農發辦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并讓群眾參與進來,每個項目區都要聘請農民監督員全程參與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監督、竣工驗收、建后管護,保障項目區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黨支部書記兼主任帶領黨員、技術人員在各項目區進行技術指導并及時解決出現的技術問題,對群眾負責的態度和上下聯動搞開發的氛圍使得各項目區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各村社群眾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積極性高漲,為了在競爭立項中領先,各鄉鎮村社提前預留秋季項目建設的用地,采取秋冬季農閑季節開展農田建設會戰,打破原有凌亂的農田界限,自主進行村民內部項目工程規劃、調整土地矛盾等工作,為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做好了準備。
推出多項舉措抓好工程落實。農發辦黨支部在每月召開的黨建工作協調推進會上,不僅聽取各項目區工程進度及問題建議,而且加強作風建設,加大項目工程質量的問責力度,堅決杜絕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對每一個項目區實行掛、銷號臺賬登記制度,保證“問題提出立即掛號、問題已改及時銷號、問題不改一直留號”制度,做到了“定人定責、立行立改”。農發辦與施工、監理單位每月召開工程推進聯席會,盯緊問題整改,把住關鍵節點不放松;同時更加重視項目庫建設、項目變更、監理工作規范。項目建設始終圍繞服務群眾的宗旨,精準實施項目工程,勇于創新工作方法,切實提高項目區農田綜合配套的水平,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
用群眾滿意度衡量工作好壞
農發辦黨支部在項目實施中堅持問題導向,抓重點、破難題、補短板,著力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充分發揮項目的帶動和凝聚作用,切實解決好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直至群眾滿意。五原縣由于鹽堿重和凍脹消融等原因,導致建筑物和襯砌渠道有變形、破損問題,加之項目區農民管護意識淡薄,建后管護費用有限,建好的工程不能及時維修,項目工程難以持久創造效益。農發辦把這個問題作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排查摸底2008—2013年項目區經過秋冬季凍脹消融后破損的渠道,對項目區工程建后管護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入村社聽取意見,并健全和完善了《五原縣農業綜合開發建后管護辦法》,積極爭取縣政府20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的支持,農發辦對已經移交的工程采取建后管護資金補助;對未移交的工程責成施工企業限期完成維修,確保讓群眾滿意。
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直至群眾滿意。就五原縣農田破舊程度高、田間積土清運不徹底、死角較多、田地不平整、現有工程投資不足等實際問題,工程人員多次深入到鄉鎮村社聽取意見、實地測量,并從五原縣實際出發主動向上級部門申請調整工程投資建設內容,提高土方工程的投資比例,在每萬畝項目區選取2個典型項目片進行不少于2000畝土方測算,并對廢棄的大土堆及粗渠大堰進行編號勘測、逐個計量。項目實施后設計土方與實際完工相近,土地的平整度提高,項目區積土得到徹底清理。看到自家多片零散的田塊變成集中整齊的大條田,村社群眾對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規劃設計非常滿意,對今后的增產增收也充滿了信心。
五原縣農業綜合開發辦做到了黨建工作與項目建設同步抓、同提升,實現了黨建與中心工作“合則兩利”:從黨員作風轉變到服務群眾,農業綜合開發辦真正做到了扎實耕好黨建“責任田”;從項目布局突破到鋪開配套,高標準的項目區得以展現,并使五原縣成為了加大農田建設力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