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才棟
連續五年榮登全國科技獎勵最高領獎臺,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由300余項增至560多項,十年科技獎勵數幾近前四十多年的總和;連續十年保持集團公司綜合考核一類,經濟總量翻了近三番,結余值翻了四番多;博碩士以上職工數從近100人增至1100多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船舶設計大師等精英模范享譽全國;兩地五區、全國多點協同發展,新增公用建筑面積達21萬平米,躍升至原來規模的七倍,新征土地891畝,總占地面積已相當于三個當年的七〇一所;連續三屆九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2011年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文明和諧院所建設結出累累碩果……這一系列的創業成就讓人驚嘆,這一系列跨越僅僅用了十年。
這十年,我們完成了光榮而艱巨的科研任務,軍民融合深入發展
“你們的擔子很重,全國人民都很關注,你們的工作是開拓性的,希望你們加緊努力”,2005年8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視察七〇一所時,充分肯定成績并提出了殷殷囑托、切切期望。
面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七〇一所人不辱使命、不負重托,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各階段研制任務。一大批新型艦艇相繼研制成功,實現了決戰決勝、穩步推進,為海軍裝備建設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高技術船舶、船舶配套、海洋工程等民品領域加快突破,公務執法船舶和特種船舶領域優勢更加明顯。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交流合作,加大軍貿開發力度,一批國際競爭力強的艦船相繼成功出口并贏得廣泛贊譽,有效提升了七〇一所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這十年,我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技成果,核心能力大幅躍升
這十年,七〇一所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在自主創新戰略的引領下,不斷刷新記錄,創下了全國唯一連續五年榮登國家科技獎勵最高領獎臺的奇跡。據統計,2004年以來,七〇一所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5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科技獎勵等級和數量始終位居集團公司前列;獲專利授權385項,擁有有效專利374項,專利授權數名列集團公司前茅;國防97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不斷實現新突破。《中國艦船研究》創刊數年就成功躋身“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與“中國核心學術期刊”雙核心行列。
核心能力建設成體系化推進。“聲隱身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成功申報并正式運行,“電磁兼容性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水平持續提升。國內唯一的某大型綜合試驗場建成,各項重點試驗設施相繼投入使用,一批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平臺陸續成立運行,數年間黃家湖所區已從一片荒蕪成為重要的科研試驗基地。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國內一流的數據中心,以萬兆為主干、千兆到桌面的網絡系統,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全面覆蓋;部分產品實現全過程三維設計;艦船總體設計、試驗驗證、綜合保障及并行協同技術支持的一體化信息系統體系已初步建成。
這十年,我們實現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成一流艦船人才高地
經濟考核連續10年位列集團公司一類,各項經濟指標表現良好。經濟總量與結余雙雙超額完成預定目標:3億、5億、10億、15億……,經濟總量十年間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長率20%以上;經濟效益持續提升,結余值實現十年翻四番,年均增幅近30%;認真履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經濟責任,資產總額與凈資產不斷攀升,軍品、民品、外貿結構實現動態協調優化,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七〇一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打造職工成就事業、享受生活的理想平臺,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吸收培養力度。2004年以來,碩士以上人員占全所職工總數比例由9%上升到67%,占專業技術人員比例已超過 70%;在職職工碩士數接近集團公司總量的10%,博士數已超過集團公司總量的20%。
事業的發展引得人才薈萃,更推動著英杰繼起。一大批青年才俊經過重點項目和工程的錘打歷練,脫穎而出成為技術骨干,高層次核心領軍人才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先鋒模范不斷涌現。十年間,新增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3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1人、中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技術能手1人、省部級勞模13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2人、有4人被評為“船舶設計大師”。集團公司以上領導機關任命的總師級人員達90人,占科研人員比例已經超過6.6%,國家級專家組成員達43人次。從參加60周年國慶觀禮、連年受邀參加中共中央組織的元宵晚會到出席黨的十八大并特邀參加十八屆三中全會,無不顯示著黨和國家對七〇一所科技工作者的關懷與肯定,見證著我們構筑了國內一流的艦船人才高地的扎實成效。
這十年,我們和諧院所建設扎實推進,黨建文明碩果累累
堅持所與職工同發展、共進步,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職工;暢通職業發展通道,深入推進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職工整體收入穩步增長,福利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切實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歷史上規模最大、標準最高、受惠面最廣的近10萬平米的新建職工住宅交付,職工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惠民新居,近8萬平米黃家湖所區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已獲批復并正在抓緊開工準備,新進職工也將有望入住新房;真切關愛職工身心健康,堅持為所內職工提供定期體檢服務,調整高溫期作息時間,持續開展赴一線送清涼、送溫暖活動,關注青年成才成長,重視特殊群體保護,心貼心做好離退休職工服務,持續開辦體育課、文化課、健康課以及各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全方位的關懷,人性化的舉措,職工“快樂工作、幸福生活、成就事業、實現夢想”的平臺有著堅實的依托。
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大力加強和改進黨建工作,在職職工黨員比例超過70%,所黨委邁入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行列。持續完善文明創建長效機制,全面提升七○一所美譽度和文明形象,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工人先鋒號、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老干部工作先進集體、軍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這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本部連續三屆九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上海分部連續三次獲得“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見證著文明之花在“戰艦搖籃”絢麗綻放。
這十年,我們發展空間持續優化拓展,所區面貌日新月異
“兩地五區”協同發展,全國“多點”謀篇布局,十年間七〇一所先后新征土地891畝,相當于原有所區的兩倍多,上海分部喜遷新區,相關單位(部門)已先后入駐黃家湖所區、船舶科技產業園區,相繼在大連、三亞、上海、舟山等多地購置科研保障用房,總體上已形成了漢滬“兩地五區”、全國“多點”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綜合樓、上海分部科研樓、水面樓、聯合設計樓等一棟棟現代化辦公樓相繼拔地而起,新的職工體育館、食堂、單身公寓陸續落成啟用,黃家湖試驗設施群建設已規模漸具。
“樓高了,樹多了,路寬了,大院變得整潔漂亮了,要不是看到梧桐樹還在、大操場還在,所里特意保留的幾棟老建筑還在,真是認不得這就是我們工作了幾十年的地方。”多位退休后離漢在滬定居的老同志受邀回所參觀時,忍不住嘖嘖贊嘆。
一年一個樣,十年大變樣,布局規整、設施齊全、環境幽雅、舒適宜人的現代化園林式院區基本形成,大師、大樓、大樹,呈現出建筑、自然與人文和諧的景象。這十年,七〇一所努力為職工創造溫馨舒適、綠色環保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持續加強院區綠化美化和綜合整治,道路刷黑、管網改造、增建室外運動場與停車泊位、安防升級等民心宜居工程相繼完成,院區整體功能、形象得到全方位提升:體育館、健身坪、大操場,盡可在運動中舒緩身心,收獲快樂健康;假山、噴泉、雕塑,處處小景平添雅致,春有花賞、夏有蔭蔽,秋有果食,冬有綠意,參天大樹與林立高樓掩映間那煥然一新的所區,展現著七〇一所發展新階段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十年艱辛跨越,虎踞龍盤今勝昔,十年巨變輝煌,天翻地覆慨而慷。回首過去的十年,我們負重拼搏,難中求進,砥礪前行;我們碩果累累,成就喜人,盡顯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