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旺
1949年在中國歷史上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一個嶄新的中國從此誕生;這一年,新生的共和國百廢待興,恢復建設拉開帷幕。這一年,國營第710廠的前身——空軍二十三廠在上海應時而生。
肩負國家使命
710廠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國家和軍隊的使命。1949年5月上海解放,為保衛勝利果實,解放沿海島嶼,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航空處決定在黃浦江畔建立一個無線電器材修配工廠,主要任務是修復被破壞的華東各機場的導航通信設備,確保軍需,支援解放戰爭。8月23日,工廠在上海市楊浦區黎平路207號正式成立,廠名為空軍二十三廠。
穿越66年的時空,710廠在艱難中起步:廠房是一個荷蘭商人廢棄的面粉廠舊址,幾間平房,破舊不堪。第一任廠長華斌是從我黨隱蔽戰線工作中走出來的堅定的共產黨人,他率領47名員工自己動手、艱苦奮斗,短短幾個月內,在廢墟上修復廠房,利用廢舊設備,僅花了700萬元舊幣(合人民幣700元)就完成了全部籌建工作。工廠正式投產后提出了“努力生產,支援前線,迎接全國解放”的口號,職工的生產熱情高漲,修理、改裝和配套自制了許多通信設備,解決了當時防空和機場建設的緊迫需要,為華東地區防空及解放舟山群島作出了突出貢獻。1950年底,工廠為抗美援朝前線搶修了大批通信設備,并派出技術人員提供技術保障服務,為戰爭的勝利作出重要貢獻。
1953年,工廠劃歸二機部管理,并改名國營第710廠,710廠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并成為工廠軍工產品的標牌。工廠產品方向開始向設計制造地面戰術通信設備轉變。1998年7月,經電子工業部批準,國營第710廠改制成為國有獨資的“武漢中原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隸屬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保留“國營第710廠”廠名。
兩次戰略搬遷
1957年按照國家發展整體布局,支援和發展華中地區電子工業,工廠由上海內遷至武漢,這是710廠第一次整體戰略搬遷。從黃浦江畔到長江之濱,710廠迎來的是一片更大的發展天地。隨著多項產品研制成功并投產,工廠科研生產規模快速擴大。搬遷后的第二年,工廠的工業總產值實現了翻番。
1958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親臨工廠視察,對工廠的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 :“無線電工業很有發展前途。要破除迷信,搞尖端技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為國防現代化作出貢獻。軍品要搞,民品也要跟上去,要多快好省,把成本降低,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朱總司令的視察給全廠職工帶來了巨大的鞭策和鼓舞。遵照朱總司令的指示,漢口沿江大道的六層生產大樓平地而起,工廠有了長足的發展。
2011年12月,工廠完成了第二次整體戰略搬遷——從江北到江南東湖高新區的整體戰略搬遷。在中國電子中原電子產業園,710廠建起了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寬敞明亮的研發大樓、行政辦公大樓,加強了技術和制造工藝裝備建設,打造先進的科研開發和制造平臺,提升企業的硬實力。形成了戰術互聯網電臺研制平臺、電子設計開發與制造工藝平臺、數據與網絡交換研發平臺、信息網絡系統研發平臺,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改善提高了生產制造加工能力,為科研、生產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工廠效益實現連續增長,2014年軍工營業收入逾10億元,比第二次戰略搬遷前增長60%以上。
創造多個第一
一個誕生于戰火中的無線電器材修配廠從修理仿制到自主研發,再發展成為研制生產軍、民用無線通信設備,電子系統工程設備,電子應用產品及各種軍、民用電池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品面向國內國際市場的現代企業集團。710廠依靠持續的創新,在共和國電子工業發展史上豎起了一座座閃光的里程碑。
在710廠誕生了國內第一部電子管坦克電臺——61型電子管短波調幅坦克電臺,開創了我國研制生產坦克電臺的歷史;研制成功國內第一部全晶體管化的超短波營連電臺——884型超短波調頻營連電臺、國內第一部超短波調頻車載電臺——889型超短波調頻車載電臺、國內第一部超短波跳頻電臺——某型通用超短波跳頻電臺,標志著我軍超短波通信技術進入國際先進水平,開創了我軍通用超短波電臺的跳頻抗干擾時代;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野戰分組無線網;第一個完成了超短波通信中頻數字化技術應用,實現了我軍超短波通信關鍵技術的重大提升;自主研發的系列產品,列為我軍第一個數字化部隊建設的核心通信裝備,成為我軍數字化建設的開拓者。在戰術互聯網、聯合戰術通信系統中,中原電子的產品裝備了數十種車輛和武器平臺,為我軍數字化信息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站在創新的前沿
為加快國防通信現代化建設步伐,1980年初工廠引進了國際最先進的寬頻段跳頻通信技術,標志著我軍通信技術達到國際同期先進水平。工廠高度重視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研制開發工作,在引進國際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了某型通用超短波跳頻電臺,通過設計定型并投入生產,使我軍戰術通信裝備水平實現了跨越發展。自主研發的窄帶高速電臺系列通過設計定型并投入批量生產,提前實現了我軍戰術通信裝備的升級換代,進入了數字化時代。
60多年來,710廠先后研制成功各類電子產品600余項,其中近500項產品投入批量生產,300余項產品分別榮獲國家發明獎、國家質量獎、全國軍工產品一等獎、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科技大會獎等,為部隊提供大量的通信裝備,產品出口覆蓋歐、亞、非及拉美各國,為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710廠依靠持續的創新能力,在自身發展壯大的同時,也支持帶動了國家電子工業的發展和進步,60多年來先后有27種自主研發的重點產品轉產國內36家工廠生產; 先后輸送技術、管理骨干和技術工人共達1200余人。
國家利益至上
710廠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在共和國發展的關鍵時刻,在解放舟山群島的硝煙中,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在自衛還擊戰的炮火中,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莊嚴場合,在“和平使命”系列聯合演習的緊張氛圍中,710廠圓滿完成了各項通信裝備任務;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歷次國慶盛大閱兵式上,710廠都順利完成了所承擔的車輛方隊的通信技術保障任務,獲得了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褒獎及閱兵指揮部授予的多項殊榮。
710廠以國防通信現代化建設為己任,緊密跟蹤國內外軍事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大對新技術研究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形成系統頂層設計集成能力,提高產業創新升級速度,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集成創新、協同創新,從單一產品出口到整體研發制造能力的輸出。2012年正式啟動的“1207工程”,是710廠歷史上承擔的最大的外貿項目,標志著710廠遵循國家“走出去”戰略,不僅有能力向國外輸出產品和技術,而且還有能力輸出整體生產線及與之配套的生產技術管理、質量管理和設備儀器,全面展示了工廠的綜合實力,也代表著國家實力的提升。
文化鑄就魂魄
710廠牢記“致力于為國防信息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使命,在新經濟突飛猛進、變革發展的新時代,努力實現“成為全軍通信裝備主要供應商”的宏偉目標。在“同心同德同贏”的核心價值觀引導下,建設具有軍工特色的創新文化、質量文化、保密文化、安全文化。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愛國強軍、無私奉獻的優良傳統,用“同心同德同贏”的核心價值觀凝聚力量、用“得中原者的天下”的信念鑄就企業品質、用“共建共享 和諧同贏”的理念凝結人心,大力培育和弘揚了同心同德、艱苦奮斗、克難奮進、永爭第一的中原文化,使企業的軟實力得到增強。
2011年,710廠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同年榮獲國家質量最高榮譽——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