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開周
民國如何考駕照
文/李開周
現在的駕照是考出來的,在新中國成立前,領駕照需不需要經過考試呢?同樣需要。只是民國時期四分五裂,政令不一,自始至終沒有搞過統一的駕照考試。
以上海為例,在20世紀30年代 以前,這座城市有3個部門可以頒 發駕照:一、公共租界工部局;二、法租界工部局;三、上海市公安局。想拿英美駕照,去公共租界工部局考試;想拿法國駕照,去法租界工部局參加考試;想拿中國駕照,去上海公安局參加考試。好在這3種駕照都能通用。
但是上海的駕照只能在上海 用,到了北平就不一定好使了,因為 北平市政府有規定:“持外地駕照者若須在北平市內駕駛汽車,須到公安局呈驗駕照,經考試合格后,方得駕車入市。”也就是說,當你從上海開車到北平的時候,必須把車停 到郊區,然后搭車去北平市公安局 參加一場臨時的駕照考試,考試通過了才能把車開進去。這一點跟現在大不一樣。
再說考試。北平的駕照考試包括兩大部分,先是口試,再是“實地考驗”。口試相當于現在駕照考試 的“科目一”,主要考汽車構造和交通規則,只是我們今天全是電腦答題,而民國卻是口頭答題—考官發問,考生回答。答得好,讓你通過;答得不好,下回再考。
實地考驗又分兩個環節。先是場考,考啟動、掛擋、換擋、轉向和熄火;然后路考,考轉向、倒車、上坡和下坡。現在駕照考試里的“單邊橋”“S彎”“左右庫”“定點停車”等等,在民國統統沒有。
上海的駕照考試一般沒有口試 環節,直接考你的駕駛技術。具體怎么考,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又有區別。公共租界按美國的辦法考,場地先進,無須上路,考場里有寬道、窄道、彎道、土坎、山坡、停車場、交通管制的各種燈光,考生一一通過,場考加路考就全考完了。法租界也是這樣,只不過考場里又加了一段特別光滑的玻璃路面,這段路面專門用來測驗考生的雪地行車技術。
從1935年南京市工務局公布的年度核發的五省市統一駕駛執照統計數據看,725人報考,合格通過的有391人,可見當時駕照考試的通過率還是蠻高的。
(草木一秋摘自《文史博覽》201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