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密
民間舞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文‖周 密
注重教師的綜合素質修養,采用創新人性化的舞蹈教育方法和模式,是當前中國舞蹈教育的趨勢。針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如何更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是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隨著藝術教育的不斷發展,舞蹈教育將發揮更多的優勢與功能。
民族民間舞;教學;實踐;欣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與愛好是學習的動力,尊重和培養學生的興趣是保證教學質量的秘訣。教師如能悉心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歡快、激情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使他們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就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對于民間舞蹈教學來說,教師要從本門學科自身特點出發,從如何促進學生學來研究如何教,要充分地利用自身的綜合素養,將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結合,促進學生“樂學”。
民族民間舞蹈是人類社會宗教、民俗、歷史等文化形態的反映,是人類社會歷史積淀下來的“有意味的形式”。對民族民間舞蹈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簡單的肢體動作的學習,還包含了對人類文化發展史的特有信息的了解,它是人以勞動和生活為基礎、按照美的規則創造的藝術式樣。因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師首先自己應具備強烈的學習內驅力。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相通的,因為它們是客觀的物質世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的審美反映,都以感性的形象來反映物質世界,所以它們能夠相互聯系和融通。同樣,民族民間舞作為舞蹈的一個分類,適用此規則。“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作為教育者不僅要從舞蹈上體會民族民間舞文化,也要從其他的藝術門類中汲取養分。
首先,是民族音樂。民族民間舞與民族音樂有著共通的節奏性、韻律性。民族音樂是民族舞蹈的靈魂,民族舞蹈是民族音樂的回聲。民族音樂是一個巨大的抽象性的載體,蘊涵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并為民族民間舞蹈的創作提供一個廣闊想象的空間。從民族音樂的曲式結構、和聲織體、節奏旋律、情感依據中,教育者能夠了解民族民間的特殊的非語言文字文化,從而以更廣的角度了解民族民間的舞蹈文化。其次,民族舞蹈的構圖是舞蹈的表現手段,也是舞蹈的有機組成。一個舞蹈作品成不成功,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沒有完美結合,就和構圖表現手段掌握程度的高低有直接關聯,而繪畫中的構圖就成了教育者在作品創作中最直接的借鑒渠道。民族繪畫與民族舞蹈,兩者都是利用形與線構圖,一靜一動,一個是用手和筆,一個是用身體,加之色彩和情緒,就活生生地把該民族的傳統和審美勾勒出來了。再次,就是民族文學了。在整個民族藝術系統中,民族文學與其他藝術門類有著廣泛的聯系,并且處于基礎地位。民族文學在民族社會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對于提高教育者的民族文化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還有許多相通的藝術門類,如雕塑、攝影、電影、電視等,或多或少地都能從中了解到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這都為民間舞蹈藝術教育提供了豐厚的可利用資源。
民間舞蹈與大自然、與傳統風俗、與人民大眾的情感表現都存在密切的聯系,這需要民間舞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投入到大自然和社會民眾文化活動中去進一步感受。但是,我們對生活萬象不可能都通過直接經驗(親身經歷、親自觀察)去感受,可以從間接的古今中外的社會生活經驗和藝術創作及藝術作品中吸取經驗和養料來豐富自己、擴大視野,從而拓展藝術思路。除此之外,民族民間舞蹈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某些內在契合點,作為教師在對其進行探索和研究時,也需要多種學科的參與和支撐,要從人類學、民俗學、地理學、民族學、歷史學、宗教學等諸多角度來分析探討,與相關學科相互借鑒,取長補短。教師只有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對教學內容做更全面、深入、系統、透徹的解析和鉆研,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學習。
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教學形式主
要體現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在實踐教學中強化舞臺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并讓教師發現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教學與實踐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在一個班的諸多學生之中,單單通過課堂訓練,教師們很難全面地評價和發現那些較為優秀的學生。而與舞臺實踐相結合便能夠較全面地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使他們的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因此,我們應該把舞蹈表演的實踐環節當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并作為檢驗舞蹈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
通過舞臺實踐,學生可以積累經驗,培養表演欲望,發現和挖掘自己的長處與潛能;教師也可以在每次舞蹈創作實踐之中求新求變,雕磨出新的作品。在這樣的演出實踐與舞蹈教學的磨練中,教學相長,可以達到培養和強化師生創新思維,提高技能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雖然非常認真刻苦,但只要旁邊有人看著或者遇上考試就容易緊張,一緊張就容易不聽音樂,節奏錯誤,動作僵硬,笑容也變得不自然,這是因為他們的心理承受力和表現欲不夠,不能輕松地把握住應有的心理狀態,并把這些舞蹈中特有的情緒通過肢體語匯與他人分享。出現這樣的情況,學生除了要多多請老師觀摩、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以練膽量、練心理承受力外,最好的方法就多多參加舞臺實踐。這類學生在表演民間舞蹈劇目前期的排練中多磨練,教師要告訴他們如何體會民間舞劇目中的情感與心理特征;每次排練時,還要多多強調動作與內在情感之間的聯系;在后期的舞臺演出中,要與服裝、燈光、舞美緊密配合,要把原來的心理能量放大、動作幅度放大,進行忘我地表演,達到宣情的效果。積少成多的舞臺經驗,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成長,使他們從在課堂上小心翼翼、怕被關注發展到能在舞臺上進入大膽宣泄、熱情洋溢的狀態。通過舞臺實踐,教師也能發現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只注重講授動作的規范性,不注重講授動作的內在情感和相互聯系。這樣會導致學生舞蹈時內心是空洞的,不明白要表達的到底是什么、風格如何通過動作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何去感受音樂帶來的情境,等等。舞臺實踐可以促使教師把這些問題及時發現和提出,一起去探討、解決。可見,舞臺演出實踐不僅能促進教師的教學,而且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他們希望和喜歡在觀眾面前表演的欲望。豐富的實踐經驗讓學生一站到舞臺上就容易興奮,聽到音樂就想跳舞,表現欲望變得十分強烈。這種飽滿的情緒可以調動他們身體的任何一個細胞參與到舞蹈的共鳴和反映中,使其表演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并能自如地通過舞姿和自己熱烈的情緒感染觀眾。學生在反復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鍛煉成長,隨著他們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以及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他們的表演欲望增強,他們對舞蹈藝術的興趣與熱愛增加,從而達到“樂學”的目的。
相對于舞臺實踐,舞蹈欣賞對于民族民間舞課堂有著不同的輔助作用。(1)舞蹈是用人的身體加之以有節奏的動作以及內心的思想感情來塑造時間、空間的動態藝術。舞蹈是美的,它植根于人類的生活和勞動當中。不同的民族與地區有不同的舞蹈,而這些不同的舞種也展現出不同民族最美的一面。因此,引導學生們進行舞蹈欣賞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學生在舞蹈欣賞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通過千姿百態的人體動作來認識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與歷史;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欣賞舞蹈的視覺和聽覺能力。所以,欣賞舞蹈不僅僅是“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更深程度地去理解和體會舞蹈,獲知舞蹈所傳達的宇宙造化的信息。由此可見,欣賞舞蹈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而且能夠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開拓藝術思維,提高全面素質。在進行舞蹈欣賞的過程中,欣賞者要深入生活、積累社會經驗,才能具有敏銳的審美眼光;要提高自身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才能與藝術家進行心靈的對話。用心去品,去享受視聽盛宴,心隨舞動,情為舞牽,才能感受作品帶來的精神文化,產生共鳴,同時加深對本專業的熱愛。所以,不光是教師本人要多欣賞、借鑒,教師還要促使學生多觀摩、多交流。就拿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申報MFA的舞蹈晚會來說,其每一個節目都堪稱是民族舞蹈的經典,我們看見了昔日在課堂中辛勤耕耘的教師們走到舞臺上,展現了不同于課堂示范的、精彩絕倫的、至情至性的民族靈魂之精髓。總之,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欣賞的同時,也主動接受了舞蹈帶來的豐富體驗,促進他們用更深的角度去體會舞蹈帶來的樂趣,從而保持其“樂學”的恒久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民間舞蹈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民族民間舞教師應當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到民族民間舞教學的每一個細節,賦予教學活動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教師要運用人性化的方式、創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樂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注釋:
(1)參見宗白華《意境》,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2版,第167頁。
[1]潘志濤.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教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
[3]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4]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5]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7.
[7]葉奕乾,何存道,梁寧建.普通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G64
A
周密,福建藝術職業學院舞蹈系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