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諾婭
盆地遇險記
◎ 張諾婭
每年七月底到八月初的幾個星期,落基山脈正值一年一度的季風(fēng)季,幾乎天天下雨,天氣規(guī)律而穩(wěn)定,如鬧鐘一樣準(zhǔn)確。
這天,我和日本徒步者長沼在棧道上碰面,一同向下一個補給地——銀頓市前進。下午三點,我們在石頭山口稍作休息。從這里到Elk R i d g e之間的區(qū)域被稱為芝加哥盆地,海拔有三千多米,完全暴露在林線以上,地勢平緩,沒有遮擋物。連日來的雷陣雨已經(jīng)讓我對閃電和雷聲司空見慣,但我和長沼并不知道,這個夏天最大的一場暴雨正在醞釀。
雨越下越大,高原上的雨是極冷的,我被雨淋濕,手腳變得僵硬起來。此時,我犯了戶外旅行中的一個大忌——偷懶,沒有及時換上雨衣、雨褲,沒給背包套上防雨罩,我甚至沒有攜帶防水手套。
“雨就快停了”,我這樣告訴自己,以增強信心。實際上,雨越下越大,我和長沼開始意識到情況不妙:閃電離我們越來越近,四面八方都有。就在幾分鐘之內(nèi),因為碩大、冰冷的雨滴,我的身體已處在失溫的邊緣。
我們在一個土坡邊扔下背包。我的手指已經(jīng)沒法動了,長沼幫我脫鞋,穿上雨褲,再把鞋穿好,就像照顧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小孩。接著,他又拿出自己的防水手套給我戴上。因為早已換好雨衣雨褲,他看上去狀態(tài)還不錯,而我全身僵硬到走不動路。面對殘暴無情的天氣,我們必須以最謙卑的心態(tài)承認(rèn)自己的渺小,不然就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脫離險境后,回想前路,大自然對我一直還是友好的:我一路的徒步旅程都沒有遇到過山火、大雪、泥石流、沙塵暴,也沒有遇到熊或山獅等猛獸,每走幾英里就有合適的水源,每走十幾英里就有適合扎營的平地,下暴雨時常有山林庇護……于是,我開始自以為是地認(rèn)為自己懂得如何與大自然相處。這場雨下得正好,它洗去了我全部的驕傲,教會我怎樣與自然相處。
( 摘自《中國國家旅游》2015年第6期 圖/昵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