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冶夫
9月初,全國大學生夏令營(晴隆)微電影創作大賽的獎項——誕生。其中“最快傳播獎”分別頒發給了三所高校的攝影隊。實際上在大賽前,組委會并沒有設置“最快傳播獎”,但在夏令營開始后,組委會發現僅僅存開幕式結束的30分鐘內,就有兩所高校將他們制作的完整視頻發送到騰訊、十豆和愛奇藝等平臺了。而存開幕式結束兩小時的時候,已有七個高校將自己拍攝的視頻發送至16個視頻網站。六天后夏令營結束,200名參加夏令營的學生,拍攝了107部視頻,每個視頻都上傳了十個網站以上,其點擊率十天內達到了10萬人次以上。接待夏令營的黔西南州晴隆具領導驚呼,“沒想到互聯網的宣傳效果如此之大”。
其文,自從國家教育部將600所大學確定為“技術型高校”后,很多高校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作為重點,并且要求學生用互聯網+的思維來參加學校的實習和夏令營。其中新鄉學院、河北大學在夏令營前就動員學生按照新聞規律進行實習,不放過仟何新媒體的運用。
于是參加的學生在制作完成作品后,除了上傳可聯網進行宣傳后,學生們還主動將視頻發送到朋友圈甲。據不完全統計,這次夏令營的每部作品都發了12個朋友圈以上,最多的是天津某大學老師.發了130多個朋友圈。這樣,這次夏令營的107部作品就發送了最少1300多個朋友圈。如果按照每個朋友圈30個人計算,就是39000人,這還不包括“朋友圈傳朋友圈”。
最使組織者興奮的是,夏令營完成的不僅僅是一個微電影(微視頻),還有實時發送的各類白媒體新聞。據組委會統計晴隆夏令營六天經歷了三個價段:開幕式、拍攝采風和體驗萬峰林。其中前兩項,200人的夏令營有120多人發布了自媒體新司。也就是說,晴隆夏令營的收獲來自于兩個方面:不僅收到了107部宣傳晴隆的微電影,還收獲了120多個白媒體新聞。互聯網+夏令營,對睛隆縣的報道宣傳以及高校大學生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而以往的夏令營都是學生拍攝了作業后,老師回到學校總結講評。
據筆者對今年全國暑假夏令營的了解,唯有晴降夏令營是用互聯網+的模式運作的。它的成功告訴我們。
夏令營不再僅僅是次學生的畢業實習,還是一次可觀的自媒體新聞實踐。
夏令營作品的優劣評估,不再是教師的專利,視頻網站的收視率(點擊率)會是更加實際的驗訂表。
夏令營不再僅僅是學生創作微視頻的種體驗,更是提高學生認識傳播平臺,使用傳播平臺,提高自身傳播能力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