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序
(山東省畜牧協會生豬產銷分會專家組,山東煙臺264000)
豬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攜帶日本腦炎病毒(JEV)的蚊蟲叮咬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能引起兒童腦炎。懷孕母豬被感染后,可通過胎盤垂直感染侵害胎兒,引起流產或延期分娩及產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或弱仔等繁殖障礙;青年公豬表現為睪丸炎,嚴重的可失去配種能力而被淘汰;少數仔豬常呈腦炎癥狀。本病的特點是必須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侵害母豬和種公豬,感染后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乙腦病毒是動物和人共患的蚊媒病毒,屬于黃病毒屬,是有囊膜的單股RNA病毒,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均可感染。蚊子是該病毒的貯存宿主。病毒在蚊體內繁殖,通過蚊蟲叮咬侵入豬體后,經血液循環分布于各臟器,最后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及腫脹的睪丸內大量增殖,豬是重要的宿主和傳播源。該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的抵抗力差,在它們的活的宿主體外將迅速衰失感染性。
2.1 主要是由蚊子叮咬傳染
乙腦不能通過豬與豬之間的接觸而傳播。乙腦病毒在自然情況下,維持蚊子-鳥-蚊子的循環,帶毒的野鳥在傳播本病方面起重要作用;蚊子感染乙腦病毒后可終生帶毒。病毒能在蚊體內繁殖和越冬,并可經卵傳代,帶毒越冬蚊子能成為翌年感染鳥類和哺乳動物(包括人)的傳染源,因此蚊子不僅是傳染媒介,也是病毒的貯存宿主。帶有乙腦病毒的蚊子叮咬易感染的豬后,病毒在豬體內大量增殖,并且豬發生病毒血癥又成為危險的傳染源。豬成為乙腦病毒的重要保毒動物、傳播宿主和傳染源,經蚊子再傳播給終末宿主人類。由于規模化豬場的豬多,更新快,新生仔豬經一個夏季幾乎全部被感染。在人群流行乙腦前,乙腦已在豬群中傳播。蚊子叮咬患病毒血癥的病豬后又反過來被病毒感染,再去叮咬感染人,如此反復循環。所以,預防豬乙腦和消滅蚊子對保護人類健康有至關重要的公共衛生方面的意義。
2.2 本病有嚴格的季節性
多發生于蚊子大量孳生和活動猖獗的夏秋季節,特別是7至9月份(10月底分娩的初產母豬仍有發生乙腦的)。本病呈散發,有時呈地方性流行。
2.3 各種品種、年齡、性別豬均易感
可呈顯性感染或隱性感染,但以6月齡左右豬發病較多,這是因為被感染的母豬,其母源抗體可持續到5月齡(所以注射疫苗要選在5月齡以后首免)。尤其是秋季選留的后備豬至翌年春季配種懷孕后,在乙腦流行季節易被蚊子叮咬感染病毒而危害胎兒,母豬發生流產、死胎,而青年公豬發生睪丸炎。
2.4 易感染動物極廣
多種哺乳動物(包括人、豬等)、家禽和野鳥都可感染本病,多數呈隱性感染,但不論有無癥狀,在感染初期(病毒血癥階段)均有傳染性,成為傳染源。
3.1 懷孕母豬流產、早產或延時分娩
懷孕母豬,特別是頭胎母豬感染后,沒有顯示明顯的臨床癥狀,而是出現一時的厭食和溫和的發熱反應。主要癥狀是以流產和生產異常為特征的繁殖障礙。同窩仔豬有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有腦腔積水和皮下水腫的弱仔(部分弱仔出生后幾天痙攣死亡)。也有發育正常的胎兒。母豬流產后,一般不影響下一次配種。本病有別于其他繁殖障礙病引起的流產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同一窩流產胎兒,其大小、形態、病變有顯著差別,并常混合存在;既有小如人拇指的木乃伊,還有與正常胎兒一樣大小的死胎,也有發育正常的健仔。這是因為繁殖障礙是在非免疫母豬懷孕后40~97天之前已經感染,在這個時間后感染對小豬沒有明顯影響。在感染病毒后1~2天內,豬發生病毒血癥,病毒血癥持續1~4天,懷孕母豬發生胎盤感染,并且在感染后第7天病毒能到達胎兒。胎兒感染后造成產出一窩小豬中有不同大小的正常仔豬、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表明在子宮內不斷發生胎兒連續感染。此外也有個別母豬超過預產期而不分娩,胎兒長期滯留,特別是初產母豬,多為死胎和木乃伊胎,或整窩胎兒木乃伊化。
3.2 公豬發生睪丸炎
公豬感染后,初期出現高熱,且常在高熱后發生一側性睪丸腫大,腫脹程度約為正常的0.5~1倍,也有兩側性的。患病睪丸陰囊皺壁消失、發亮、有熱痛感(此時很容易被忽視而未被發現),約3~5天后,腫脹消退,睪丸實質結締組織化,與陰囊黏連,睪丸萎縮變小變硬(此時才往往被發現),性欲減退、精液品質下降,且通過精液排毒并傳給母豬。大多數單側睪丸炎能恢復功能,但發生兩側性睪丸炎,有時也造成永久性不育。有些公豬夏秋季節配種懷胎率不高與本病有關。
3.3 仔豬和育肥豬的臨床表現
人工感染的潛伏期為3~4天。感染豬幾乎見不到前軀癥狀而突然發病,體溫升高(40℃~41℃),稽留約1周,病豬精神沉郁、喜臥、嗜睡、食欲減退或不食、糞便干硬、尿色深黃,少數豬后肢震顫或呈輕度麻痹,行走不穩,有的后肢關節腫脹疼痛而跛行。仔豬感染還可出現磨牙、口吐泡沫、視力障礙、擺頭、轉圈、盲目沖撞、震顫、痙攣、共濟失調和后肢癱瘓等神經癥狀,重者倒地死亡。
流產胎兒、死胎和弱仔表現最明顯的是腦腔積水(腦組織液化),俗稱“空腦”。打開腦腔只見“一灣水”而無腦組織,這點具有極重要的診斷意義,但往往許多人不知道。此外,胎兒可能腦膜充血、皮下水腫、胸腹腔積液,淋巴結充血,有的肝脾有壞死點;胎盤水腫或見出血。
依據流行病學特點(有明顯的季節性,7~9月份多發)、臨床癥狀(母豬分娩時可見大小不等的死胎、木乃伊胎,有時也有發育良好的仔豬,公豬有睪丸炎)、剖檢變化(空腦)可建立初步診斷,確診要經實驗室進行病毒分離或血清學診斷。
懷孕母豬發生流產與早流、產死胎、木乃伊胎時,應與下列疾病相區別。
6.1 豬細小病毒病
本病無季節性,流產幾乎只發生于頭胎,多為木乃伊胎,大小常不一致,且無乙腦的“空腦”現象,母豬除流產外無任何癥狀。
6.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俗稱“藍耳病”,本病無季節性,母豬發熱、厭食、多懷孕后期流產,患病哺乳仔豬高度呼吸困難,2周齡內的新生仔豬死亡率很高。
6.3 偽狂犬病
本病無季節性,流產胎兒的大小無顯著差別,公豬無睪丸腫大現象。在母豬流產的同時,常有較多的哺乳仔豬患病,表現體溫升高、呼吸困難、流涎、嘔吐、下痢及眼球震顫、后軀麻痹、偏癱、轉圈等特征性神經癥狀,常伴有癲癇樣發作,死亡率極高。
6.4 繁殖障礙型豬瘟
精致的火把燒盡,參星已對著房門。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看見這樣艷麗的美人。 你呀,你呀,該把這個美人怎么辦。[4]109-110
母豬一般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食欲和精神較好。但部分母豬出現流產、早產、死胎或產出弱小仔豬的癥狀,活下來的仔豬被毛無光澤,皮膚色淡,發育不良,出現腹瀉,有的甚至出現肌肉震顫或呈犬坐姿勢。其存活的時間長短不一,有些很快死亡。并有相應的病理變化。
6.5 布氏桿菌病
本病無季節性,體溫正常,無神經癥狀,無木乃伊胎,公豬可發生睪丸炎。
6.6 豬衣原體病
本病無季節性,母豬流產前大多數沒有任何先兆,公豬呈現睪丸炎,常見小豬呈現慢性肺炎、角膜結膜炎(俗稱紅眼病),多發性關節炎等癥狀。
7.1 做好預防接種
乙型腦炎是由蚊子叮咬而引起的,我們無法完全消滅蚊子也無法阻止豬只不被蚊子咬,因此,注射疫苗成為預防乙型腦炎的首選。
即將臨近乙腦流行期,當務之急是做好免疫。從3~4月初開始及整個蚊蟲活動期間,6~7月齡的后備種公、母豬必須于配種前4周及1周進行2次豬乙型腦炎活疫苗接種(不要使用滅活苗),千萬不能漏防。該疫苗種毒為人用弱毒疫苗株經豬體適應、克隆篩選獲得,安全性能高。因注射后3周才可產生堅強的免疫力,所以要在蚊蟲出現前1個月打疫苗,南方每6個月免疫一次。
使用疫苗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首免必須在150日齡以上,以防母源抗體干擾。
(2)以間隔2~3周注射兩次為佳。
(3)2周歲以內的種公豬、初產母豬產后都要免疫一次,2胎以上的母豬可不免疫。
(4)疫苗必須用專用稀釋液,內含免疫增強成分,不要隨意用生理鹽水替代專用稀釋液,并保證在稀釋之后2小時內用完。
(5)疫苗要嚴格按照規定在低溫條件運輸、貯存,在2℃~8℃保存,有效期為6個月,在-15℃下保存,有效期為18個月。使用疫苗前應仔細檢查,不要使用過期、失真空及接近失效期的疫苗。使用過程中應防高溫、消毒劑和陽光照射。其他使用注意事項參見獸用生物制品一般注意事項。
(6)乙腦活疫苗經安全性試驗證實,1頭份劑量接種早期懷孕母豬,接種后雖可能出現短時(2~4天)的病毒血癥,但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不能通過懷孕母豬的胎盤屏障引起胎兒發病,對胎兒的發育也未出現不良影響,因此,后備母豬漏免而已懷孕的,可在懷孕早期補免一次。這是一種“亡羊補牢”、不得已而求其次的辦法,在配種前做好免疫是最佳選擇。
7.2 防蚊滅蚊
本病主要是由蚊蟲傳播。蚊子叮咬不僅傳播乙腦,還能引起皮炎,嚴重干擾豬休息,影響生長與增重,防蚊滅蚊成為重中之重。為此,要采取措施減少蚊蟲孳生與滅蚊,要通溝渠,填平洼地,排除積水,清除雜草,不讓蚊子孳生。天黑后噴灑滅蚊藥劑,如菊酯類、敵敵畏等,有條件的可裝紗窗,防蚊進入。
7.3 將死胎、木乃伊胎、胎衣等深埋,消毒污染場地
尚無特效藥物,只能對癥治療。公豬睪丸炎采取退熱,抗菌藥物(如頭孢噻呋晶體注射液)防止并發癥。如兩側睪丸都有炎癥而萎縮,則應淘汰。孕豬超過預產期3天不分娩且無胎動的宜用氯前列烯醇或前列腺素藥物引產,孕豬引產不成或全窩木乃伊化的母豬作淘汰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