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思振 張 姝
(華僑大學旅游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可達性作為一個概念,自1959年Hansen提出以來[1],可達性作為表征空間相互作用的指標,便廣泛地應用于交通規劃、城市規劃和地理學領域,作為度量交通網絡結構的有效指標,也是評價區域 (或地點)取得發展機會和控制市場能力的有效因素之一,因而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熱點內容[3]。
旅游系統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目的地系統、客源地系統和旅游出行系統。出行系統是連接目的地系統和客源地系統的紐帶,而影響一個旅游者是否出行的因素主要是到達旅游景點的出行費用、出行時間和旅游者的行為特征[2]。因而對旅游景點可達性的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但目前對旅游景區可達性方面的研究仍相當欠缺。
鑒于此,本文從旅游景區 (點)可達性入手,以4A級旅游景區——福建古田旅游區為例,運用GIS技術,分析了古田旅游區的可達性。基于此可達性成果,為促進古田旅游區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古田旅游區位于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古田鎮溪背村。古田旅游區的核心景點古田會議會址是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的召開地。“古田會議”,即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通過了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在習近平同志的提議下,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也在古田召開,進一步繼承和發揚了“古田會議精神”。
并且,以古田會議會址為核心的“紅色之旅”,是福建省八大旅游品牌之一,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龍巖的上杭古田、長汀與江西贛州的瑞金、于都、會昌連成一線,成為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龍巖紅色旅游系列景區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空間行政邊界矢量數據來自1:400萬中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道路數據來源于《福建省公路運輸實用地圖冊》、《江西省公路里程地圖冊》和《廣東省及周邊地區公路里程地圖冊》的矢量化;DEM數據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中心“國際科學數據服務平臺”網站。
文章按照研究進程的邏輯關系分為4個步驟:數據準備、可達性測度計算、成果精細化和可達性的區域劃分。
(1)景區 (點)可達性測度
本文將景區 (點)可達性定義為在特定時間段內,從該景區 (點)出發向其周邊出行,所取得出行距離的平均值。在參考前人研究的基礎上[4-7],通過運用ArcGISDesktop 10.2軟件平臺空間分析 (Spatial Analyst)模塊中的成本距離 (Cost Distance)功能,進行高精度空間分析,更科學準確地反映景區 (點)的空間可達性。
①構建數據庫
以ArcGISDesktop 10.2軟件為操作平臺,首先對圖形數據進行投影變換,以統一空間參照系統ALBERS等積圓錐投影(Krasovsky_1940_Albers)對數據信息分層矢量化,存儲于地理數據庫 (Geodatabase)。
②柵格大小及時間成本確定
本文將地表類型分為陸地、道路和水域。為提高計算精度,選定柵格大小為100m×100m。設定時間成本數值的參考為平均出行10 km大約所需要的分鐘數,公式為:
式中:cost為時間成本,v為各類空間對象的設定速度(表1為具體設定)。
陸地:研究區地處多山丘陵地區,可達性將受到地形的強烈限制,鑒于此,本文將地形的坡度因子納入cost值得設定中。定義如下:坡度小于5°區域,平均時速為20km/h,cost值為30;5-15°區域,平均時速為15km/h,cost為40;15-25°區域,平均時速為10km/h,cost值為60;大于25°區域,平均速度為5km/h,cost值為120。
道路:道路分為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及縣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B01-2003)》,以及考慮福建省實際情況,本文采用:鐵路100 km/h,高速公路110 km/h,國道80 km/h,省道70 km/h,縣道50km/h。
水域:雖然河流水域很難通行,但其在可達性計算中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不設置其行進成本值,將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河流水域周邊的可達性結果。鑒于此,本文將水域的cost值設定為200。

表1 空間對象時間成本值設定

?
③計算成本柵格圖
利用Google Earth軟件,選取古田旅游區的具體位置,并建立Point對象圖層。在ArcMap中運行空間分析 (Spatial Analyst)模塊中的成本距離 (Cost Distance)功能,計算出每個點的成本加權距離。
④成果精細化
鑒于分析成果與現實之間必然存在一定誤差。筆者認為還應選取5個標志性地區,通過其至景區 (點)的實際時間,對分析成果進行修正,即增加一個成果精細化環節。
(2)可達性區域劃分
在參考前人的基礎上[8],筆者認為3小時可達圈為古田旅游區的最佳客源地。在古田旅游區可達性測度成果精細化的基礎上,選取景區的3小時可達圈,并以30min、1h、2h和3h等時圈為基準,利用ArcGIS 10.2的重分類 (Reclassify)工具對4個時間圈的可達性值進行賦值。
通過可達性測度計算,古田旅游區可達性測度成果精細化成果如圖2。
通過可達性測度成果,可以知道古田旅游區各時間圈所包含的縣域,具體如下表:

表2 古田旅游區3小時可達圈的區域劃分
本文基于GIS技術,運用柵格成本加權距離算法計算,直觀準確地表達古田旅游區的可達性情況。并且,以縣域為統計單元,獲得古田旅游區“3小時可達圈”內各個時間圈層的區域。
該成果對于古田旅游區的旅游資源開發,有一定的現實參考價值。首先可以明確古田旅游區的服務范圍,以利于其發展;其次可以讓居民合理地選擇日常出行游憩旅游景點;第三可以為政府優化景區發展策略,局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但本文僅是從理論可達性的基礎上探討了區域旅游的空間結構問題,與實際客觀的可達性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忽略了影響可達性的一些因素,例如:交通擁擠度、交通方式、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中轉時間等等。由于龍巖市高鐵網絡也還未全部建設完畢,因而也還未將高鐵納入分析范圍,而這些因素對可達性的影響還有待筆者今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1] Johnston R J.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3rd edn)[M].Oxford:Basil Blackwell,1994.
[2]吳必虎.區域旅游規劃原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
[3] Geurs K,WeeB.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of land-use and transport strategies review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04,12(2):127-140.
[4]王振波,徐建剛,朱傳耿等.中國縣域可達性區域劃分及其與人口分布的關系[J].地理學報,2010,65(4):416-426.
[5]潘竟虎,從憶波.中國4A級及以上旅游景點 (區)空間可達性測度[J].地理科學,2012,32(11):1321-1327.
[6]葉祥峰,李曉,朱昱等.基于GIS的福建省公路網絡體系可達性分析 [J].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2012,7(3):55-61.
[7]尹海偉,孔繁花.城市與區域規劃空間分析實驗教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208-215.
[8]鐘業喜,劉影,賴格英.江西省紅色旅游景區可達性分析及空間結構優化研究 [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1,35(2):208-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