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琛
(江蘇省南京市釣魚臺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0)
小班化品德課堂教學中的評價研究
許琛
(江蘇省南京市釣魚臺小學 江蘇南京 210000)
在小班化教育中,為了區別傳統的教學評價,使教學評價體系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運用多主體,開放性的評價,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有機結合的方法,來發揮評價的調節、激勵、診斷、鑒別等功能,使學生更好地對品德學科產生興趣,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
小班化 課堂教學評價 學生 發展
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育研究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伴隨著教育思想的轉變,新的評價理念應運而生。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不在于對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水平做出終結性的評定,更不是利用評價結果對兒童進行比較與分等。這與新課標評價理念的精神實質不謀而合、一脈相承,即:回歸生活,以人為本,尊重差異,激勵個性化發展。要想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品德課堂教學中就得有良好的教學評價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
然而遺憾的是,品德課堂教學評價在具體運用和實踐中還存在不少缺憾。例如:評價語言空泛、評價標準統一、評價內容單一、評價方法片面、評價主體固定等。希望通過研究,能讓品德課堂教學評價落到實處,建立有利于促進小班學生品德全面發展的評價方式。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要達到這些目標,就必須構建多元的小班化品德課堂評價方式。
在以往的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課堂評價滿天飛,“你回答得真棒!”“很好!”等,總是用那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浮泛空洞的語言來評價學生,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
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不能單純為評價而評價,課堂評價要為課堂教學服務。評價要有針對性,體現引導性功能,以鼓勵為主,但也要有批評評價。在表揚獎勵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的評價指正,這就要求教師評價一定要有及時,要到位。
學生在課堂上難免有出錯的時候,這時教師要恰當引領。一天課上,在布置學生采集樹葉時,有個學生說:“用棍棒去打樹葉。”我聽了一驚,說:“你這樣的想法我可不太同意,用棍棒去打樹葉,樹也會喊疼的,這樣多殘忍!你聽聽別人去哪里采集樹葉,好嗎?”
單一的評價標準容易限制學生思維的拓展,影響學生發展的多樣性,甚至扼殺學生的個性。張揚個性,關注差異是小班教育一大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從答案、從創新精神等多角度設計不唯一的“答案”。只有多標準的評價,不斷發現和肯定學生的亮點,評價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1.分層評價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性,激發個體的主體精神,以促使每個個體最大限度實現自身價值”。因此,我們要確立適宜的目標,讓不同的人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小班教學中,對于優秀學生,要借助顯微鏡去觀察,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瑕疵,對他們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幫助他們完善自我,促使他們充滿著不斷探求新知的動力;而對于有這樣或那樣不足的同學,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不斷感受成功的快樂。
2.延時評價
在傳統的教育中,教師總習慣及時給學生作出評價,從某一面來說把握了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但無視學生學習的發展勢態,這樣容易扼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挫傷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而錯誤延遲評價則要求教師以發展的眼光去對待學生,給學生一個自由的思維空間。
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班化品德教育的課堂教學中,難免會收到學生錯誤的反饋信息,如果能適當地延遲評價,則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延遲對錯誤信息的評價,會減輕學生的壓力,給學生一個自我反饋、自我調整的心理空間,改善了學生所處的精神環境,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使學生學會怎樣正確的、積極的評價他人,學會主動而有效地與他人合作的技巧。
例如,對于學生的討論的問題、表演的小品、開展的辯論活動等,教師不要立即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以普通一員的身份參與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盡情展現。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驗。在學生的發散思維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教師才以平等的身份表明自己的理解和主張,以求“水到渠成”的效果。其實,延遲評價是我們教師的一種信任和期待,是一種點撥和啟發,它有助于保護學生學習的成就動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班化教育”要求開放性地進行教學,不僅考察學生知識的積累和掌握程度,更要對學生身心各方面素質發展作質和量的價值判斷。在小班品德課堂評價中,評價的內容主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既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還有學習結果的評價。
例如:學習態度的評價:“同學們的交流非常的積極,看得出大家課前進行了認真的資料搜集。”
學習能力和方法的評價:“你真善于觀察生活,謝謝你帶給同學這么重要的信息!。”
學習結果的評價:“通過《天有不測風云》這課的學習,大家對于人類合乎自然愛護地球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種對學生綜合學力的評價體現了教學評價的多層次、多維度和多導向的特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1.小組評價法
在小班化品德課堂教學中,一般采用分組教學的策略,即在較為寬敞的教學空間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踐活動。所以小組評價法的運用對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形成伙伴間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的習慣,是十分有效的。
“小組評價法”的運用,首先要有目的地組織小組活動。在分組教學中,在布置學習任務的時候,老師就要向學生明確地提出小組活動的目標。其次,根據預定的目標,對各小組的匯報情況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可以是教師作出,也可以是學生個體或組與組之間的評論,相互作出評價。最后,讓學生進行評價的體驗和驗證,即都運用評價的結果,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或掌握,發展相應的能力。
2.鼓勵評價法
“鼓勵評價法”是品德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中運用較多的一種評價方法,是激發學生內在潛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形成學生持續性、發展性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贊揚和鼓勵,懂得并適時地欣賞自己的學生是我們的高明之處。對不夠自信的學生,我們的鼓勵或許是他前進的“助推劑”。
鼓勵評價的方式很多,有評價的形式上的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有評價的媒體上的語言評價和體態評價;也有評價的時效上的即時評價和長效評價;更有評價的指向上的師生間和生生間的,有時也有學生對教師的,甚至是學生對自己的。不論哪一種,都得根據實際進行采用。
3.形象評價法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認知水平是以形象化為主的,加上通過觀察、個別談話發現,學生對形象化的物品十分感興趣,所以在小班化低年級的品生課堂教學評價中,充分運用“形象評價”那具體、生動、活潑的手段,讓學生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既易接受,印象深刻,評價效果持續的時間又長。
可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象,以調動學生良好的學習情緒,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像在胸前粘貼美麗的小花、可愛的笑臉等小貼紙;在課本上蓋彩星;發放大拇指獎章等等,讓學生從獲得的“形象”中得到愉悅與自豪。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小班課堂的亮點。小班課堂講究評價主體多元化,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更要有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學生既是評價的客體,又是評價的主體。教師要在教學評價中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創設情境讓學生充當評價的主角,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學習評價,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生互評——這主要是形成集體評價、集體輿論,讓學生在集體性評價中主動地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為學生提供一個取長補短的機會。比如教師讓學生對一個案例談及自己的看法后,及時地讓同學們評價一番,大家各述己見。一開始學生們往往用模糊的語言如“對”、“錯”等進行評價,經過一番的指導后,學生的評價就由敷衍或找缺點的逐步轉向客觀評價,并且說出自己的觀點。于是,經過一段時間,學生的評價語言發生了許多變化。他們會說:“他雖然課余整理得還不夠干凈,但他已經進步了不少。”“我希望他下次會幫班級多做事”……類似于這樣的評價,現在聽到得多起來。孩子們學會了寬容、真實的評價,并且還有一定的評價原則和標準。
2.自我評價——這一種方式就是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對他們的行為或作來作出自我評價,體現了評價的人文性。但由于學生年齡的關系,往往無法完整、全面、公正地進行自我評價。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充分向學生展示評價活動的各個條件,諸如評價目標、意義、標準、方式和進程等。第二、組織學生對照目標檢查自己的進步狀況,并能根據自查結果發現問題及其原因,及早調整自己的努力目標與行為。第三、教師應向學生解釋各種評價結果,并與每位學生一起分別制定今后的努力發展方向和計劃。經過一段時間,學生自我評價起來能說;“我能按時吃飯了,但還有些偏食,我得改改了。”“我能堅持早晚刷牙了。”……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肯定自己,同時又能鞭策自己,提高自我意識及自我反思能力。這是我們在自評當中應注意的導向問題。
3.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在品德課堂教學中,要想改變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就得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就需要我們從居高臨下的地位中走下,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反應教師的教學最直接的感受者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通過他們對教師的評價,可以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是否符合學生的要求與接受能力,有利于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反思,這樣的教學才是“活”的循環,才是富有創造性的活動,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促進教師的發展與提高。
其實,小班化品德課堂教學的評價研究還只是剛剛起步。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靈活運用。讓評價真正為教學服務,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于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研究。

行動導向課堂,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參與的程度很高,積極性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課堂上睡覺的情況也就可以避免了。
2.學生課堂睡覺,跟班主任工作也有很大關系。
作為班主任,我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光榮使命,要把班風、學風建設好,為學校培養出一批守紀律、愛學習的學生。
2.1 新生入學后盡快組建、培養一個強有力的班團干隊伍,并保持班團干隊伍的適當流動性以保證班主任帶班思路的全面落實,提高班團干隊伍全方位對班級學生學習、紀律、生活進行管理的能力,有得力班團干的時刻提醒,課上上睡覺學生相對會少很多;
2.2 班主任多利用班會時間加強紀律、學習方面的教育,培養出一個學風良好的班級。班級學風良好,會帶動哪些不愛學習的學生認真聽課;
2.3 通過班團干多舉辦班級課余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和班級學生歸屬感。學生有了班級歸屬感,科任老師在紀律教育時效果會更好;
2.4 經常與科任老師溝通,及時了解班級學生學習、紀律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單獨教育,更好的管理班級。
2.5 經常到宿舍、教室了解班級學生生活情況,找出問題學生的原因,并及時與家長溝通,以便能更好的教育學生。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并加以教育,學生自然會認真學習,課堂上睡覺的情況自然得到改變。
3.作為中職校,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以便學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知識、技能中。
3.1 加強班主任能力方面的培訓,培養出更多的優秀班主任,以帶出更多的優秀班風、學風班級,從而帶動良好校風;
3.2 充分發揮學生會的作用,嚴抓晚休、午休紀律,保證學生睡眠時間;
3.3 加強宿舍管理,督促學生按時起床,按時吃好早餐,沒有足夠的營養保證就沒有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
學生課堂睡覺,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工程,但是科任老師的責任尤其重要,我們要想法設法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課堂上“有事情可做”,只有解決了學生課堂睡覺,我們才能把知識傳授給他們。班主任工作、學校的管理都是為課堂教學有序進行提供保障,只有三方的共同配合,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