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峰 婁坤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帶鎖髓內針固定對肱骨十骨折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評價。方法整群選取就診于該院骨科的肱骨十骨折患者108例,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進行隨機分組:觀察組54例,對照組54例,對照組采用鋼板進行內固定治療,觀察組采用帶鎖髓內針內固定法治療。觀察患者的手術及恢復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痊愈時間都較對照組少(P<0.05),觀察組的臨床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帶鎖髓內針固定法治療肱骨十骨折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患者術中出血量、出血時間等都具有優勢,具有創傷小,骨折愈合時間較短等優點,在臨床上應積極應用。
【關鍵詞】肱骨干骨折;帶鎖髓內針;治療療效;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6(b)-0063-02
肱骨十骨折在骨科中是比較常見的骨折,約占全身骨折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肱骨十骨折中無明顯移位的可以采用保守治療而痊愈,但是需要制動的時間較長,并容易發生骨折的對位及對線不良。目前隨著技術發展,康復訓練被重視起來,對肱骨十骨折的治療也逐漸轉為手術治療。對該研究整群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間該院收治的肱骨十骨折患者108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帶鎖髓內針固定對肱骨十骨折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進,現具體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就診于該院骨科的肱骨十骨折患者108例,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50例,年齡25~43歲,平均年齡(34.154.41)歲。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54例患者。對照組5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26~43歲,平均年齡(34.554.41)歲,其中高處墜落傷1例,機器絞傷5例,重物砸傷7例,跌傷16例,交通事故傷21;根據骨折部位,肱骨多段骨折20例,肱骨下段骨折25例,肱骨中段骨折56例,肱骨上段骨折7例;觀察組5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6~42歲,平均年齡(34.654.31)歲。其中高處墜落傷2例,機器絞傷5例,重物砸傷6例,跌傷20例,交通事故傷25。根據骨折部位,108例患者中肱骨多段骨折20例,肱骨下段骨折25例,肱骨中段骨折56例,肱骨上段骨折7例;根據AO/ASIF的骨折分型,A型有58例,B型有38例,C型有12例。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鋼板進行內固定治療。臂叢神經麻醉,切口選擇肱骨前外側或者是三角肌前側,依次將皮膚一皮下一三角肌一胸大肌間溝切開,繞過橈神經,將局部存在的血腫清除,然后剝離骨膜,將骨折復位,選擇合適型號的鋼板,在肱骨十的前外側進行固定,在骨折的遠折端及近折端都至少用三棵螺釘進行固定。
觀察組:采用帶鎖髓內針固定法進行治療。臂叢神經麻醉,患者取沙灘椅位,沿著肩峰外角做一3~5cm的切口,鈍性分離三角肌,將肩峰下滑囊進行顯露,然后進行切開操作,將肱骨大結節顯露,然后在大結節的頂點內側,結節間溝的后方5~10mm處使用開髓器進行開口操作,對肱骨十骨折進行閉合復位后維持,依次進行擴髓的操作,選擇合適大小的髓內釘,在導向器的作用下將近端鎖釘鎖人,由外向內鎖人近鎖釘,由前向后鎖人遠鎖釘,然后將傷口清洗并逐層進行縫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中出血量、痊愈時間、二次手術發生率;以及患者肘關節功能恢復的優良率。
1.4 療效評價標準
優:患者的肘關節沒有功能障礙,也沒有疼痛存在,肘關節的伸直丟失小于15°,屈曲大于130°;良:患者的肘關節存在輕度的功能障礙,輕微疼痛,肘關節的伸直丟失小于30°,屈曲大于120°;可:患者的肘關節存在中度的功能障礙,活動時存在疼痛,肘關節的伸直丟失小于40°,屈曲大于90°;差:患者的肘關節存在嚴重的功能障礙,疼痛持續存在,肘關節的伸直丟失小于40°,屈曲大于90°。
1.5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應用平均值±標準差(x±s)表不,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不,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對觀察組及對照組的手術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得到觀察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痊愈時間都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如下表1。
②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優良率進行比較,結果得到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8.15%,對照組的優良率為88.89%,觀察組的臨床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肱骨是人體中結構和功能比較重要的骨骼,擔負著上肢活動的重要作用,其周圍的軟組織的覆蓋比較薄弱,因此受到的保護作用比較少,因而在肱骨受到外力的損傷時,外力可以直接的通過骨性的組織導致骨折的發生,該處的血管、神經比較多,肱骨十的骨折,比較容易導致神經、血管的損傷,還有可能發生骨筋膜室綜合癥,這些都會對肘關節的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治療的不及時或者是不徹底,會對患者以后肘關節的活動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害,因此,對肱骨十骨折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在以往的無明顯移位的肱骨十骨折中,可以采用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但此種方法需要制動的時間比較長,還容易發生骨折對位及對線的不良,導致后續肘關節功能的障礙。該研究探討帶鎖髓內針固定對肱骨十骨折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可行性,收到良好效果。
主要原因可能是,使用鋼板進行內固定治療,手術中的剝離范圍比較廣,對血管的破壞作用比較大,而且很容易導致橈神經的損傷以及感染的發生,更有甚者會導致骨折的不愈合。使用帶鎖髓內釘進行肱骨十骨折的治療,這種固定屬于應力分散式的固定,這有利于形成的骨痂進行塑形:帶鎖髓內釘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學性能,使用的近遠端的帶鎖螺釘設計,能對近端及遠端的旋轉移位進行很好的控制;此種方法的手術操作比較簡單,對骨折的固定比較牢固,并且手術后不需要使用石膏對患肢進行固定,這種優勢可以早期的進行康復鍛煉,另外,帶鎖髓內釘固定方法減少了組織的大面積剝離,避免了血管及神經的破壞,保護了骨折處血腫的完整性;同時,在閉合狀態下進行擴髓所產生的骨折碎片可以進入到骨折的周圍形成成骨或者是起到誘導骨形成的作用。但是帶鎖髓內釘固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是對肩關節及肘關節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痊愈時間都較對照組少(P<0.05);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8.15%,對照組的優良率為88.89%,觀察組的臨床效果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與羅來道等的研究相比,該研究取得的臨床效果要更顯著。
綜上所述,帶鎖髓內針固定治療對促進肱骨十骨折患者肘關節功能恢復中的效果比較顯著,患者手術的時間及手術中的出血量也顯著少,患者的出院時間也縮短,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應在臨床的工作中積極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