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靜
【摘要】目的探究cc護牙素與氟保護漆在正畸治療中抑制牙釉質脫礦的臨床效果。方法整群選取白2012年1月-2014年9月來該院接受正畸治療的171例(3930顆牙)患者為該次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平行對照法將其隨機分成三組,其中A組57例,1302顆牙,于正畸治療中以對右側牙齒行相似口味牙膏處理的患者為對照組,以應用Gc護牙素對左側牙齒進行處理的患者為護牙素組;B組57例,1293顆牙,以左側牙齒行氟保護漆處理的患者為氟保護漆組,以右側牙齒行釉質粘接劑A液處理的患者為對照組;C組57例,1335顆牙,對左側牙齒行CC護牙素處理者為護牙素組,對右側牙齒行氟保護漆處理者為氟保護漆組,對比各組牙釉質脫礦狀況。結果A組中護牙素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0.070±0.030)vs(0.097±0.018)較對照組低(P<0.05),B組中氟保護漆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O.068±0.025)vs(0.099±0.030)較對照組低(P<0.05),C組中氟保護漆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O.067±0.012)vs(0.061±0.019)與護牙素組氟保護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正畸治療中,cC護牙素與氟保護漆均具有牙釉質脫礦抑制作用,臨床上應引起足夠重視。
【關鍵詞】 GC護牙素;氟保護漆;正畸治療;牙釉質脫礦
【中圖分類號】R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6(b)-0103-02
目前,伴隨著矯治技術的日益成熟,滿足患者對牙齒美容的需求已成為可能,但矯治器拆除后或正畸治療中基于牙齒唇頰面形態不規則下易出現白堊色斑塊,形成釉質脫礦情況。國內外諸多報道提示,基于無預防措施狀況下,正畸者牙釉質脫礦發生率達60%左右,大部分呈輕度脫礦狀,少數為重度脫礦,故積極預防或抑制釉質脫礦已成為了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q。為了深入探究GC護牙素與氟保護漆在正畸治療中抑制牙釉質脫礦的臨床效果,該研究主要對該院于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正畸治療的171例(3930顆牙)患者進行平行對照研究,相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該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正畸治療的171例(3930顆牙)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平行對照法將其隨機分成三組,其中A組57例(對照組、護牙素組),1302顆牙,男性1例,女性36例,年齡(12~19)歲,年齡(15.65±1.02)歲;B組57例(對照組、氟保護漆組),1293顆牙,男性24例,女性33例,年齡(11~19)歲,年齡(14.87±1.13)歲;C組57例(氟保護漆組、護牙素組),1335顆牙,男性18例,女性39例,年齡(13~18)歲,年齡(14.98±1.37)歲。每組對照組和護牙素組或氟保護漆組基數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初次接受正畸治療者;②上、下頜均予以固定正畸矯治者,無釉質發育不全者;③臨床資料齊全,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伴有支氣管哮喘史、酪蛋白過敏史者;②氟斑牙、釉質發育不全者;③對氟保護漆成分過敏者。
1.4 方法
1.4.1 材料選擇采用源白日本GC公司的GC護牙素(ToothMousse-CC護牙素,不含氟)及產白北京鑫源恒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氟保護漆f含0.10%氟離子的雙氟硅烷溶液)及由天津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提供的京津釉質粘接劑A液,并結合黑人草莓味牙膏(蘇州市金茂日用化學品有限公司),于正畸治療中抑制牙釉質脫礦。
1.4.2 治療方法依據隨機平行對照法將其隨機分成3組,其中A組57例(1302顆牙),主要劃分為兩組,對照組對右側牙齒行相似口味牙膏處理,護牙素組應用cc護牙素對左側牙齒進行處理;B組57例(1293顆牙),其中氟保護漆組對左側牙齒行氟保護漆處理,對照組對右側牙齒行釉質粘接劑A液處理;C組57例(1335顆牙),其中護牙素組對左側牙齒行cc護牙素處理,氟保護漆組對右側牙齒行氟保護漆處置。GC護牙素用法:每月復診時進行1次牙齒涂布處置;氟保護漆用法:每間隔3個月進行1次復診,于每次復診時均對牙齒進行1次涂布處置。主要由2名專業醫生對矯治前后牙齒牙釉質脫礦狀況進行評估。
1.5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矯治前后牙齒釉質脫礦指數變化情況,依據牙齒唇頰面分區,將每顆牙齒分為9個區域,行釉質脫礦計分:O分:無釉質脫礦情況;1分:伴有輕度釉質脫礦情況;2分:呈重度釉質脫礦狀,并存在牙體缺損狀況。所有區域得分之和除以9即為釉質脫礦指數。
1.6 統計方法
對以上數據采用SPSS19.0數據統計軟件開展系統性分析,并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矯治過程中,立足于兩側牙齒釉質脫礦指數角度,各組均有增加情況,其中A組中護牙素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較對照組低(P<0.05),B組中氟保護漆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較對照組低(P<0.05),C組中護牙素組釉質脫礦指數增加值與氟保護漆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諸多研究資料提示,正畸治療中易出現釉質脫礦,以患者、牙齒為個體,其發生率分別為60%、15%左右。究其形成機制,基于菌斑等微生物影響下,易誘導局部微環境pH降低,導致羥磷灰石晶體遭到破壞,鈣等離子白釉質處脫出。目前,針對該病治療而言,多提倡再礦化治療。
GC護牙素作為一種非氟促再礦化制劑,主要以CPP-ACP(酪蛋白磷酸肽鈣磷復合體)為主要成分,其中酪蛋白磷酸肽屬于生物活性肽,主要白牛奶中提取,在運送氟、磷、鈣至牙齒中起載體作用,可結合無定形磷酸,構成CPP-ACP,將鈣、磷酸鹽離子(生物活性)運至牙齒表面,進而存庫磷酸鈣儲。在牙釉質表面,一旦鈣磷離子呈高濃度,可為牙齒儲備充分的鈣、磷酸根離子,進而發揮釉質脫礦抑制作用。此外,CPP-ACP可抑制主要致齲菌(譬如發酵乳酸桿菌等),并能對唾液獲得性膜上細菌黏附形成十擾,刺激其代謝,誘導下產酸量下降,從而對菌斑酸性環境進行中和,改善pH值,阻滯牙釉質脫礦。據體外研究提示,利用CPP-ACP對再礦化病損釉質進行處理,對酸的抵抗力較正常再礦化釉質高。
氟化物作為一種有效防齲手段,究其作用機制,可侵入釉質中,刺激羥磷灰石,形成氟磷灰石(難溶于酸);另外,在牙釉質表面,局部用氟可形成氟化鈣樣物質,能促使氟庫釋放大量氟離子,提高抗釉質脫礦能力;還可與鈣橋結合,促使釉質表面白南能下降,抑制菌斑形成。在氟保護漆中,氟侵入致齲細菌胞漿內主要以弱酸氟化氫方式進行,可促使胞漿pH值下降,阻滯細菌產酸能力,預防細菌對葡萄糖產生轉化利用,從而減少齲病發生率。有學者應用氟離子選擇電極法對采用氟保護漆的患兒進行系統研究,于實驗前后行尿氟測定,發現氟保護漆若含0.50%氟化鈉,則可達安全性要求,對患兒體內氟化物水平基本不會造成影響。而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對接受正畸治療的171例患者進行研究,發現A組、B組中護牙素組、氟保護漆組釉質脫礦指數(0.070±0.030)vs (0.070±0.030);(0.068±0.025)vs(0.099±0.030)增加值均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在正畸治療中,氟保護漆與GC護牙素均可發揮牙釉質脫礦抑制效果,這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臨床上應引起足夠重視。
綜上所述,GC護牙素與氟保護漆對降低正畸治療者牙齒牙釉質脫礦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積極推廣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