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馬世發 高天飛

【摘要】目的探討阿立哌唑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催乳素血癥的影響。方法根據治療方法對該院于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患者進行分組,兩組患者均繼續沿用原有抗精神病藥物,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阿立哌唑。分別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4、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同時采用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精神病癥狀進行評定,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4周、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顯著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BPR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阿立哌唑能夠有效降低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催乳素血癥狀,且未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作為治療用藥。
【關鍵詞】阿立哌唑;抗精神病藥物;老年精神分裂癥;高催乳素血癥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5)06(b)-0109-02
國內外權威文獻研究結果均顯示,阿立哌唑能夠改善青壯年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所引發的高催乳素血癥狀,但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催乳素血癥的改善程度尚處于研究之中。催乳素水平發生異常對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功能影響較大,因此分析阿立哌唑在老年患者人群中的應用效果,并評估用藥安全性,具有現實意義。本研究采取隨機對照方法,選取該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阿立哌唑對抗精神病藥物所致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催乳素血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2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9.3±5.1)歲。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6例,其中觀察組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齡(70.3±4.9)歲,平均病程(28.2±5.6)年。對照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齡(68.9±5.O)歲,平均病程(26.5±5.3)年。兩組患者年齡、。件別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精神疾病分類第10版(ICD-IO)中相關診斷標準;②人選患者年齡均≥60歲;③納入前服用抗精神并藥物固定劑量為≥12周;④血清催乳素水平>30ng/mL;⑤患者知情同意。
1.2.2 排除標準①患者具有內分泌疾病病史;②抗精神病藥物以外因素所導致的高催乳素血癥,如丘腦腫瘤、垂體腫瘤等;③合并其他器官嚴重惡性腫瘤者;④其他原因所致的精神障礙性疾病。
1.3 研究方法
①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繼續沿用原有抗精神病藥物,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阿立哌唑,5mg/d,連續用藥8周。
②血清催乳素水平檢測分別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4、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mL,應用歲氏2010電化學發光儀器對血清催乳素水平進行檢測,試劑盒配套提供。
1.4 指標觀察
分別測定兩組治療前、治療4周、8周末血清催乳素水平,同時采用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對精神病癥狀進行評定,比較兩組藥物不良反應。
1.5 統計方法
將數據錄入到SPSS18.0統計軟件中,計數資料均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值檢驗,檢驗標準為a=0.05,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催乳素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人組時血清催乳素水平未出現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4、8周時,血清催乳素水平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2.2 BPR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人組時BPR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8周時,兩組患者BPRS評分仍未出現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詳見表1。
2.3 藥物不良反應比較
經過為期8周的治療,兩組患者用藥期間,均未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其中觀察組出現5例不能靜坐患者,1例頭暈,1例失眠。對照組不能靜坐4例,頭暈2例。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未出現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入組時X?=0.19,治療4周時X?=0.121.治療8周時X?=0.430,P>0.05)
3 討論
高催乳素血癥是指患者體內血清催乳素水平>30ng/mL,屬于常見腺垂體疾病,此病以性腺功能減退、溢乳為主要臨床癥狀表現,可導致女性患者性欲減少,通過相應治療后,可隨著PRL水平的減少而緩解。而男性患此病后,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性欲減退、陽痿,嚴重時可導致男性患者出現精子減少,甚至出現無精癥。高催乳素血癥可通過實驗室檢查而確定,可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血測定血清催乳素水平。通常情況下,血清催乳素空腹正常值為5~30ng/mL,女性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男性。
權威文獻研究結果表明,抗精神病藥物可導致高催乳素血癥,考慮主要原因可能是抗精神病類藥物能夠阻斷中樞多巴胺D2受體。由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癥可使患者體內催乳素水平長期處于偏高狀態,可導致雌激素水平降低,使白細胞介素6抑制骨吸收的功能和作用降低,進而損害到患者骨組織纖維結構,增加骨代謝速度,引起骨質疏松。實際上,老年人白身性腺功能已經很低,更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生率,且程度更為嚴重。因此,針對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老年患者,應做好高催乳素血癥十預。
該研究觀察組患者在原有治療藥物基礎上,加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治療4周時,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下降到(32.6±25.l)ng/mL。與入組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時,觀察組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下降程度更為顯著,達到(24.7±9.8) ng/mL,而對照組患者治療4、8周時血清催乳素水平未出現明顯改變,說明阿立哌唑能夠降低抗精神病藥物所導致的高催乳素血癥,與權威文獻報道結果相符。
同時,該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PRS評分均未出現明顯變化,考慮原因可能是本研究觀察組加用阿立哌唑的劑量比較小,且絕大多數患者病情均處于穩定時期。另外,該研究表明,兩組患者經過8周的用藥治療,均未出現明顯藥物不良反應,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差不多,說明阿立哌唑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作為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癥的治療用藥。
總而言之,該研究提示,低劑量阿立哌唑能夠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藥物所導致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高催乳素血癥,且具有臨床用藥安全性。該次課題研究未進行雙盲對照,并且樣本容量較小,針對血清催乳素水平降低后是否會導致老年患者出現骨質疏松或增加骨質疏松發生概率,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數,需要臨床投入更為深入的研究,并通過長期隨訪觀察才能得出進一步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