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改進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并提升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
——以跨學科合作的方式
■胡蝶
高校音樂欣賞課主要是對中外各種經典音樂作品的欣賞與比較,教會大學生們怎樣欣賞音樂,在體驗音樂之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本文首先提出當前高校音樂欣賞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接著闡述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綜合的理念與要求,最后討論培養學生跨學科探究學習音樂的能力。
音樂欣賞 跨學科 探究學習
我國教育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被要求全面提高。”音樂欣賞課在高等教育中屬于基礎學科,用音樂傳遞情感與思想,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鑒賞,創造等能力。音樂欣賞課對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發揮其特有的作用。音樂欣賞被稱作是一種審美活動,由低至高經歷三個層次,第一是“官能的欣賞”:只滿足于音樂的悅耳,這是音樂欣賞的初級階段;第二是“情感的體驗”:即帶著感情色彩去體驗與感受音樂;第三是“理智的欣賞”:這是音樂欣賞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學生學會用專業的音樂知識去分析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表現技法和結構形式等。音樂欣賞課在高校課程中還是很受學生們的歡迎與喜愛的,學生們也通過對中外音樂經典作品的欣賞與比較,開拓視野的同時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與風俗,用聽覺來感受與欣賞音樂,達到精神的愉悅。那么,如何讓高校音樂欣賞課課堂更生動與活潑?
現實的情況是:我國大學生的音樂背景差距非常大,學生們來源于全國各地,一些相對邊遠地區的學生音樂基礎非常薄弱,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器樂基礎,音樂教師很難對課堂里的學生展開同水平同步教學,特別是涉及到和聲,曲式曲調分析等專業的音樂知識內容時,學生很難接受,導致教學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學方法非常單一,以教師介紹音樂作品,學生被動地進行欣賞,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大大忽視了學生欣賞音樂的主動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比較的枯燥;被選取欣賞的作品往往都相對比較陳舊,與現今流行和令大眾喜愛的作品有一些脫節,很難吸引現今90后的學生的熱情??梢姡斍暗囊魳沸蕾p課還需從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形式的創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上進行進一步的提高,以達到相對滿意的效果,在音樂欣賞課堂中改進教學方式與方法,體現素質教育中音樂欣賞課的作用。
對于音樂學科的跨學科學習理念已被眾多音樂教育者所討論。大體而言,音樂與其姐妹藝術如文學,舞蹈,影視,繪畫,雕塑等相結合,可以拓展學生思路,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學科
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強調以音樂為主,其他為輔;文化知識的綜合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舉一個例子:音樂欣賞課中老師講解《漁光曲》片段時,老師同樣需要向學生介紹同名電影作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是必須要有豐富的文化基礎知識。各種相關的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生正確地了解音樂,在老師的指引下學會音樂欣賞的步驟,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只聆聽音樂;音樂欣賞需要多維的視角,要求多元文化的知識,由此可見,理解多元文化的內涵也是高校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一步,讓學生在理解世界各國音樂同時也了解世界文化,世界歷史和各國文化風俗;音樂欣賞結合“視覺”與“聽覺”,這就需要老師同樣加強自身文化的積淀,建立與時俱進的音樂文化的觀念,而不是僅僅依靠教材,死板的只按照課本所列舉的音樂欣賞曲目表,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聯系現今最受大眾喜愛的一些文化綜藝節目,如“我是歌手”等精選些優秀的節目片斷,跟上最新的音樂流行趨勢,當今時代變化的非常之快,在欣賞傳統經典優秀作品同時將最新潮流予以比較,更能拓展學生多維的音樂視角,對當下音樂欣賞教學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當然,高校音樂欣賞課前提是以音樂鑒賞為主的課程,無論學科怎樣綜合,內容強調將音樂作品放在第一位,而且作品與作品之間必須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不是生拉硬搬,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的;音樂藝術是情感的藝術,是感性的,對于跨學科的音樂教學尤其對于高校非專業的欣賞課學生要培養音樂傳遞情感的原則;關于音樂跨學科的范圍當然也可逐步擴大至人文、社會學科乃至自然學科,也不只僅僅局限在音樂的姐妹藝術學科范圍當中,因為音樂無處不在,豐富的學科綜合可以為高校音樂欣賞提供更多更廣的素材。
探究式學習的理念很早就在教育界得到支持和認可?!疤骄繉W習”翻譯于英文“enquiry learning”,由西方引進。根據其概念,探究式學習主要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探究,在教師的引導和師生間互動反思過程中,根據教材分析、教師提問,讓學生在有效的指導下參與整個學習活動,自主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具有研究必需的探究能力并發展主動積極的開拓精神。比方說:我們建議在教《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樂之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詩詞,有準備的在課堂中體驗“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的意境;在欣賞《十面埋伏》時,可以從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角度進行綜合,介紹這首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表現“楚漢之爭”的琵琶獨奏曲,這樣能讓學生從多維的試聽角度進行情感的體驗。培養學生跨學科探究學習音樂的能力可以改變傳統教育單一的思維方式,只有培養學生從藝術,科學等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培養現代社會所要求的復合
型創新人才,適應將來社會的需要。
那么在高校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教師又該做些什么改進呢?當今“90”后大學生自我意識強烈,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非常強,學生更愿意接受讓他們感到平等,民主的老師,才愿意在課堂上與老師產生互動??梢姡聲r代的師生關系還需要不斷的改善。其次,授課方式也是需要改進的,音樂欣賞課在高校大多是大班上課,換句話來說,上課的學生人數相對很多,這對師生間的互動增加了難度。但是,音樂老師還是應該盡量走入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上在老師的引導下,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讓學生采取主動。例如,音樂教師可以找機會走下講臺,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風采,也可以讓學生們多討論,說出學生自己的感受。對于學生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與感受,一定不能盲目的否定,應當鼓勵他們的豐富的想象力,音樂欣賞是一種試聽體驗,并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對與錯之分,這也是音樂欣賞的特殊性。關鍵是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更好的發展與提高,而所謂創造性思維,是指“跳出原來的思維方式,產生與別人不一樣的特別的思維能力,研究新事物關系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欣賞課課堂上,老師也可以多用提問題的方式,了解不同學生不同的音樂感受,多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引發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學生同樣會產生更多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在一旁進行觀察,利用合適的時機加入他們的討論,用專業的音樂鑒賞技能引導他們;對于音樂欣賞的素材,教師可以挑選同一作品的不同演繹版本,靈活地讓學生進行比較與評價,相同的音樂素材不同的演繹版本所體現的是不一樣的感覺。當然必須強調的是,音樂欣賞課教師絕不能只停留在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訓練上,探究學習不單單只是一種方法,它培養的是學生對于知識刨根問底,一種存疑求真的科學研究精神。
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欣賞課所帶給學生的感覺與體驗是獨特的,這也是他學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尤其是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方法不是單一固定的,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師可以不斷創新,找出適合自身特色的方式方法引導和激發學生們學習音樂的熱情,提升學生自主音樂學習的能力,通過音樂鑒賞培養學生的多角度思考,豐富學生對于美的認知,提升自我修養與素質。
(江蘇商貿職業學院)
[1]Drake,S.M.(1998).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Thousand Oaks,CA:Corwin press,Inc.
[2]管建華.《中國音樂教育與國際音樂教育》,南師大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