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玲葉
欄目責編:陳道生
大型活動的舉辦在各級電視臺的開展已經常規化,大臺做大的有影響力的活動,地市臺及縣級臺也在做一些擴大影響力、做大創收份額、帶動節目落地的活動。這些活動在不同程度上給電視臺帶來了無限的活力和市場占有率,拉近了與觀眾、客戶的距離。這些活動按執行的目的、營銷的規模、與欄目結合的方式以及效果大致分為:
一、舉全臺之力策劃實行的,為提高本臺在當地影響力而做的活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每年的“3.15”活動,其中做得比較成功的有江蘇徐州臺、山東濟寧臺和臨沂臺。2012年,徐州臺僅這一個活動就創收了1000 多萬。這類活動首先檢驗了一個臺在當地的公信力,其次檢驗了一個臺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力和執行力。所以,這類活動的舉辦是對整個廣電隊伍的極大鍛煉,對客戶群體最有效的開發,是電視臺樹立公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二、自主研發的能夠形成品牌效應、規模效應的常規性活動。比如各臺都在做的春晚、少兒才藝大賽等。如揚州臺的“中國揚州美女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2013年活動總收入達到3000萬,成本僅500 多萬,而且這些活動積累了一批忠實的客戶和參與關注的群體。當這些活動成為品牌活動之后,每年的招商相對來說非常穩定、簡單,但活動成功的關鍵在于出新。
三、為特定客戶設計的定制類的活動。這類活動是檢驗創意人員最好的考題,在平時與客戶溝通中經常遇到。這類活動做得好,可以把不是客戶的企業變成客戶,可以把小客戶做大。比如,2013年揚州臺的生活小達人大賽讓“三九”藥業投入了200 多萬,并且建立了持續穩固的合作關系,成為長期的客戶;徐州臺為紅星美凱龍做的開業慶典,把一個企業開業的小投入,變成了一個頻道、一個欄目長期的穩定節目形態。
四、為做活節目而設計的活動。這些活動充分挖掘了頻道的資源,充分發揮了節目制作人員的能動性,結合頻道定位,給了頻道的創收一個方向,同時又給節目制作人員一個做節目的方向,比如想“房”設法、電視門診、天天特價房、電視購車等。還有一些新的活動方式,比如徐州臺一年2-3 次的購物節、各類展會、電視直銷活動(賣鉆石、賣房等,電視購物。這些做法很多電視臺也都嘗試過,雖然不是廣電人擅長做的活動,但它順應了電視媒體自身發展的需要,是線上宣傳和線下銷售相結合的需要。
活動的開展,最關鍵的在于謀劃和整合。活動要有影響,必須要有好點子,策劃出來后,活動的落實必須要靠執行力整合所有資源,二者缺一不可。對于地市臺來說,執行力更為重要。比如,徐州臺全年創收1.5億,其中活動創收占到了近二分之一,有7000 多萬。徐州臺有一個口號“大活動頂天立地,小活動鋪天蓋地”,形成了臺、頻道、欄目三層聯動的有序的活動運行機制:臺里主抓影響力大的活動,由一個副臺長牽頭,廣告中心招商,活動中心實施,頻道消化宣傳;頻道主要根據自身定位,規劃符合頻道特色的活動;欄目根據自身的創收特點,把節目與活動密切結合。比如“3.15”活動,總臺主抓招商、冠名,幾百家企業和品牌的對接,該曝光還是該授牌都是由廣告中心來落實;各個頻道根據不同定位開辟報道專欄,新聞類的、民生類、消費類的節目根據節目風格可以開辟專欄進行報道,可以自主招商冠名,費用可算作頻道任務。這樣,這個活動就被分割成“3.15”倒計時、晚會冠名、欄目冠名、信得過品牌、信得過企業、曝光臺及善后處理等幾十個產品,全臺圍繞這個主題做了各類大小活動共計200 多場次,活動的外延、內涵都被充分挖掘出來。
要做活電視、做好活動,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做活線下的關注力和團體。做過活動的人,經常會對活動的人氣擔憂。活動做得成功的臺的經驗是: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以欄目為單位,成立各種團會。在需要的時候,這些人就是落地的資源。比如說揚州臺,每一次活動到場的人、參與的人都會留下資料,另外他們還有鳳凰購物頻道的會員資料和看房團的會員資料等,這些資料在頻道內部和臺內部共享,這樣就有了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大的線下基礎,做活動時就有人響應。說白了就是,我們雖然擁有線上的資源優勢,但線下活動的資源還要靠我們一點一滴、扎扎實實地去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