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建中
明清以來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的新發現(四)
儲建中
接著上期,我們再來討論將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視為中國邊疆地理第二次大發現的社會原因。有清以來,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的產生和形成影響了清政府對邊疆地方的管理。先是清廷專門設置理藩院,管理蒙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事務;又對蒙古族(漠南蒙古)陸續設置了游牧八旗,使土地與旗民直接隸屬于朝廷。土默特作為內屬旗,為了驅使官兵為其當差出征,撥出了戶口地以代俸餉,并且“耕牧悉聽尊便”。規定凡年齡在16歲以上,60歲以下的,除出家的喇嘛和廟丁或隨丁(跟隨封建領主的奴隸)外,都要編入丁冊,每150名壯丁編為一“佐”,其中50名服現役的為常備兵。“佐”是最低一級的行政單位,負責審查丁冊,征收課稅,調解糾紛,派俠送信等等。這就是土默特地方在清朝時最基本的社會管理模式,當然也是一種“編戶齊民”。
但社會流動是必須的,它包括人口的流動和遷徙。乾隆之后,與內蒙古山水相連的山西和陜西屢遭饑荒,許多漢民為了不讓全家挨餓,便提上布口袋走口外,或從河曲或從殺虎口進入土默特平原租佃蒙地耕種,并逐漸安定下來。據當時的口述資料,最初的佃契多為佃戶一方所有,蒙古族土地所有者卻沒有憑據,無確實畝數,四至也模糊不清,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三點。一是蒙古族兵丁戍邊打仗是本職,對田土之事無暇顧及。二是出租土地多少會有些收益。三是蒙古族下層兵士識漢文字者不多,故為省事而懶得思量。但很快,漢族農民定居土默川后便采用山西的辦法,訂立土地租約,真正的土地契約文書就是從這兒開始的,官方所持態度也由默許逐漸轉變為公開許可,形成“戶口地可以出租,但不能出賣”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順著這條根脈我們可以了解到的是,社會的轉型變遷,邊疆土默特生產關系對上層建筑的制約與推動,土默特農工商貿、社會中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社會規范的形成,風俗習慣的養成,甚至宗教信仰及儀式的變化和社會歷史文化的積淀等等。比如,2010年秋天我在土默特左旗作田野調查時,就發現三兩鄉某村的一件鄉規民約原件,時間為道光年間,距今180多年。內容主要是講村里一小伙子經常出去騙人訛詐,經族中長者屢次教育后決定改邪歸正,長者與大伙不信,故現場當眾書證立約,以示永不再犯。
限于篇幅,我不能夠更多地展開討論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的發現,甚至連具體的各類土地契約文書也難以一一介紹,只能留待下回分解。本文想說的只是,由于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既與內地的傳承有密切的關系,又與滿、蒙、漢、回等各少數民族特點有直接關系,形成了不同于內地土地契約文書的許多特點,對深入探討明清以來土默特地方的社會發展具有文獻參考與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我把土默特土地契約文書的發現歸之于中國邊疆地理的第二次大發現,你認同嗎?當然,這只是開了個頭,進了這塊園子,我們的探討還在后頭呢!
老年人法律援助“門檻”進一步降低
據司法部、全國老齡辦日前印發《關于深入開展老年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老齡工作機構引導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律援助人員深入開展老年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
《通知》要求,要進一步降低老年人法律援助的門檻,把民生領域與老年人權益保護密切相關的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范圍。對經濟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老年人、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案件等減免法律服務收費;對80歲以上的老年人辦理遺囑公證,予以免費。同時提出,今年10月要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一次為期1個月的專項服務活動。
數字新聞
中國器官捐獻,30萬適移者僅1萬多獲移植。
深交所的統計數據表明,高學歷人群成新開戶主力,自2014年初以來,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占新開戶投資者的37%。
我國居民對進口食品的需求逐年增加,據質檢總局統計,10年來,我國進口食品貿易額增長4.3倍,年均增長率達17.6%。
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日前全部確定,為57個。
從1991年到2013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均增長率為17.4%,如果現有政策環境不變,預計2015年我國人均醫療費用的年度增長率將達到14.33~18.24%,明顯高于2013年我國人均GDP8.97%的粗增長率。
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中,只有約6.7%的職工能享受企業年金。“資源建立”的方式使其經歷11年仍然曲高和寡。
報告顯示,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3.68萬億元,同比多增6018億元。
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再創歷史新高。
中紀委點名道姓曝光112起違反八項規定案。
2014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居世界首位。
去年糧食主產區秋糧收購總量超2億噸。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成立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日前成立。該學會的成立,是我國政府為應對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而做出的重要決策,也標志著我國老年醫學學科建設、學術研究和健康服務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提議將每年的4月19日定為“老年醫學日”,通過“老年醫學日”,號召并組織全國的老年醫學工作者和志愿者,為老年群體提供多種形式的義務健康咨詢、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等活動,以引起政府和全社會對老年醫學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內蒙古:28個重點公路項目全面開工
今年,全區交通運輸系統將圍繞“一帶一路”戰略,打響路網結構優化戰,已確定建設重點公路項目28個,總里程4048公里,總投資1123億元。
在確定建設28個重點公路項目的同時,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還成立了重點項目一對一督查服務組,提出以“四個全面”戰略為統領,主動適應新常態,確保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各項建設任務。2015年,全區將完成公路建設投資700億元,公路建設規模1.8萬公里;力爭新增通瀝青水泥路嘎查村1000個,新改建里程1萬公里;實施5000個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硬化里程1.5萬公里。年底,內蒙古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突破5000公里。據了解,重點建設的28個公路項目中,高速公路2164公里、一級公路1054公里、一級一幅830公里,今年投資完成418億元。
內蒙古: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啟動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于日前啟動,衛生計生部門將用一年的時間,查處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醫療美容機構、生活美容美發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打擊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日前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實施方案》規定,在這次專項行動中,首先要嚴厲打擊無證行醫行為。在城中村、開發區以及城鄉接合部等地擅自開展診療活動的“黑診所”,在農貿市場、集市、大型建筑工地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游醫、假醫,以養生保健為名或以疾病研究院所為幌子非法開展的診療活動,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從事醫療美容的單位和個人等都是打擊重點。
此外,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三種行為”,即將科室出租、承包給非本醫療機構人員或者其他機構從事診療活動的行為,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行醫的行為,超出登記范圍開展診療活動的行為,將受到嚴肅查處。自治區和各盟市對非法行醫問題嚴重的地區和重大案件將進行掛牌督辦,對專項工作開展不力的要約談本地區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對此次專項行動設立投訴舉報電話“12320”,并要求各地要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對群眾反映的案件線索,要做到件件調查,實名舉報要100%反饋。
王君在自治區文明委全體會議上強調: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
近日,自治區文明委召開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劉云山同志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暨學雷鋒志愿服務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部署我區貫徹落實工作。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文明委主任王君主持會議并講話,強調要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做好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