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都 蔣建平 朱東鋒 危雪瓊
(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國際碳標簽制度對我國出品產品的影響分析
林文都 蔣建平 朱東鋒 危雪瓊
(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06)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一種標識產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方法應運而生,這種碳標簽成為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全新方式,同時,因其范圍涉及到我國出品產品的絕大多數,也成為我國應對國際低碳壁壘的重要領域。本文總結了國外碳標簽的發展和我國對外貿易的現狀,分析了其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碳標簽 出品產品 影響
國際碳標簽制度是進口國為了應對氣候惡化現象,保護人類與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而產生的。各國通過國內的相關環境立法,針對產品的生產、運輸和消費等環節公布嚴格的低碳技術標準來控制。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給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也會對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重要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會引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生態系統退化等狀況,將會對農業和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威脅。始于2008年的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在改變著全球的經濟、政治格局,也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1]
目前國際上對于碳標簽仍存在較大的爭議,且這種爭議主要是存在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達國家政府支持積極運作碳標簽制度,而發展中國家對于碳標簽的態度則站在對立的立場
2.1 碳標簽的概念
相關組織和學者均對碳標簽的用途有著相對一致和明晰的闡釋,但在碳標簽所標示信息的類型和范圍上存在一定差異。在用途方面,相關組織和學者一致認為碳標簽的主耍功能是標示和溝通。根據下表對碳標簽概念界定的異同,本文將碳標簽界定為:碳標簽是將產品或者服務在生命周期全過積(包含原料、制造、儲存、運輸、廢棄、回收各個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數值的形式標示出來的一種環境標簽,這種標簽旨在消費者溝通產品成者服務的碳排量信息,以期達到引導消費者選擇碳排放量較低的產品成服務,推廣碳減排相關技術,從而減少溫宰氣體排放和緩解氣候變暖的問題。[2]
2.2 主要國家碳標簽的應用
英國是全球最早推出產品碳標簽制度的國家。2007年3月,2003年在英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我們能源的未來》中,英國首次將“低碳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之一英國是全球最早推出產品碳標簽制度的國家。
2008年7月,德國推出產品碳足跡試點項目。2009年2月,德國PCF試點項目推出其碳標簽。德國碳標簽以“足跡”為基本形態,足跡兩邊分別是CO2與足跡英文名稱,并標識“經評價”文字,體現該碳標簽蘊含的衡量與評價碳足跡的意義。[3]
美國推出的碳標簽產品包括從食品到移動電話、組合底板、罐裝飲料、以及咖啡豆等其他產品。
瑞典碳標簽所涉及產品包括風力、水利、核能發電,食品,紡織品,家具,木與紙制品,塑橡膠/玻璃及化學品,以及機械設備服務業等。
歐盟碳標簽所涉及產品包括生物燃料、潤滑油,運輸類產品和服務。
瑞士碳標簽所涉及產品包括洗潔劑、衛生紙、奶油。北美地區碳標簽所涉及產品主要是有機食品。加拿大碳標簽所涉及產品主要是以啤酒為主。
2009年初日本開始推動碳足跡標簽試行計劃。Sapporo啤酒廠、Aeon超級市場、Lawson與7-11等便利商店、松下電器等企業已加入該計劃,在其產品或服務中引入碳足跡標簽制度。
2008年7月,韓國開始試行碳標簽,選出10項產品或服務,包括航空、LCD面板、洗發精、預煮微波爐烹煮米飯、豆腐、燃氣鍋爐、可口可樂、LG 洗衣機等產品,頒予碳標簽。
2010年4月,中國臺灣碳足跡標簽正式在相關產品上使用,包括括 LCD 顯示器、光盤片、茶飲及夾心酥、牛軋糖等。目前為自愿性標示。[4]
我國環保部于2009年初啟動了碳足跡認證領域的研究工作,并與英國、日本、德國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合作。2010年,環保部發布了4項產品的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準。并實行了多項節能、環保產品認證。推行了包括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新能源認證、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產品碳足跡認證、ISO14064企業碳排放核查、CDM和自愿碳減排項目的審定與核查等一系列與低碳活動相關的認證服務。略出臺,此方案提出要努力全面調整能源結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技術創新和制度革新,積極建立低碳環保社會。2009年初,環保部啟動了碳足跡認證領域的研究工作,并與英國、日本、德國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專業機構開展項目合作。2010年,環保部發布了4項產品的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準。并實行了多項節能、環保產品認證。推行了包括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新能源認證、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產品碳足跡認證、ISO14064企業碳排放核查、CDM和自愿碳減排項目的審定與核查等一系列與低碳活動相關的認證服務。
3.1 我國出口產品結構現狀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出口貿易穩步發展,出口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工業制成品出口規模已達95.8%,從具體出口行業來看,電氣設備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化學工業及其相關工業的產品的占據了主導地位。具體包括服裝,家具及其零件,船舶,汽車零件,機電,醫藥,電子通信,農副產品等30余大類產品。
3.2 碳標簽制度對我國出口產業的主要影響
從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看,一旦國外采取嚴格的碳標簽認證制
……
……度,我國出口的30余類產品將有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家具及其零件,鞋類,船舶,汽車零件,塑料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燈具、照明裝置及類似品,通斷及保護電路裝置,鋼材,電線和電纜,床墊、寢具及類似品,鋼鐵或銅質標準緊固件,電動機及發電機,手用或機用工具,二極管、晶體管及類似半導體器件,傘,軸承,未鍛造的銅及銅材,水海產品,未鍛造的鋁及鋁材,摩托車及自行車的零件,新的充氣橡膠輪胎,醫療儀器及器械等25多種產品受到影響,受影響的比例達到了80%以上,可以看出碳標簽制度的確將對我國出口產品造成巨大影響,詳見表1。
以浙江省為例,同時對比2010年1月到2014年1月這5年浙江省出口主要商品統計表,可以發現機電產品的出口比例已從10年1月的42.29%下降到了14年1月的39.6%,紡織產品的出口比例從10年1月的30.63%下降到了14年1月的28.1%,13年1月時更是低至26.86%,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例也從10年1月的7.63%下降到了14年1月的5.6%。雖然不能直接證明一定是碳標簽制度的實施造成了這種現象,但這種現象的發生不可能不與國外積極實施的碳標簽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要應對國際碳標簽制度首先要加大碳標簽宣傳力度,倡導綠色消費理念,碳標簽產生的動力首先應當來自消費者消費理念的轉變。其次應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我國的碳標簽法律制度由國家出臺相關具體法律法規,以法律手段引導碳標簽制度的規范性實施。
除了在國內積極開展政府引導型的碳標簽制度外,我國還應該主動利用現有的WTO機制中各項規定為建立我國的碳標簽法律制度構建適宜的國際法律環境,比如積極參與環境與貿易法規的談判和國際標準的制定,廣泛發展碳標簽制度領域的國際合作以及培養熟悉W T O規則的法律人才,有效利用W T O爭端解決機制。
[1]汝醒君.WTO框架下碳標簽法律制度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2]張露.碳標簽對低碳產品消費行為的影響機制行為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2014.
[3]夏明.碳足跡評價標準及其在服裝領域的應用研究[D].北京服裝學院,2014.
[4]高長春.浙江省出口商品結構優化[D].東華大學,2013.
表1 我國省受碳標簽影響的主要出口產品
本文系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系統 “國際碳標簽制度對浙江省的影響分析及政策建議” 科研計劃項目(計劃編號:20130220)
林文都(1983—),男,浙江溫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與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