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
(河套學院醫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心電圖檢查說課設計
劉利
(河套學院醫學系,內蒙古巴彥淖爾 015000)
說課設計是教師在上課前或上課后,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以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形式。其重點是說準確教什么、說明白怎么教、說清楚為什么要這樣教。本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及說板書設計五部分展開對心電圖檢查實訓課的說課設計。
心電圖檢查 說課 設計
說課是教師在上課前或上課后,在獨立備課的基礎上,運用口頭語言和有關輔助手段,在規定的時間內,對將要上到或已上過的一節課,以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以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形式。
說課重點首先在于分析教學內容,即說準確這堂課叫什么;其次是談教學設想,即說明白這堂課怎么教;第三說道理依據,即說清楚這堂課為什么要這樣教。
2.1 教材的地位
心電圖檢查的實訓內容選用王紹鋒和劉旭東主編、科學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的案例版《健康評估》(第二版)教材。該教材編寫為實現高職高專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適應和滿足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本著科學性、實用性、崗位性和專業性原則,突出院校結合、體現護理、突出重點、對接執業資格考試、和拓展學生思維的特點。[1]
2.2 心電圖檢查在教材中的地位
心電圖檢查選自《健康評估》教材的第四章“心電圖檢查”的第四節“心電圖檢查及心電監護的應用與操作”。本章是本教材采集健康資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心電圖評估可以充實護理評估的客觀資料,為尋找護理問題、判斷病情、實施護理操作等護理程序提供可靠的客觀依據,而心電圖檢查是評估心電圖的前提。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也日漸增多,而心電圖檢查是臨床診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監測危重患者觀察和判斷病情變化的常用手段。
2.3 學情分析
2.3.1 一般特征
護理專業的學生均為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網上錄取的學生,該時期的學生對所學專業、學科有完整的理解,成就動機相當明確,思維敏捷,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希望提高自己綜合職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和性格差異。
2.3.2 初始能力
該時期的學生經過入學教育、政治思想理論、人文修養、護理學導論、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和護理藥理學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人文知識、專業思想及相應的護理專業基礎知識。通過前面對心電圖各導聯、測量、及波形特點與正常值的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生已基本具備了心電圖描記與閱讀的理論基礎。
2.3.3 信息素養
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因此,此時的學生已經完全具備在教學過程中繼續培養溝通能力、合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基本能力及素養。
表1
2.4 學習目標
依據該課程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中課程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及學生的綜合特點,從以下3個方面制定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說出心電圖各導聯的體表連接位置、測量內容與方法及正常心電圖各波形特點與正常值(重點)。
(2)能力目標:能獨立按操作流程準確地操作和連接心電圖,并能初步識別正常心電圖。(難點)
(3)情感目標:培養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風格及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
2.5 教學重難點依據
2.5.1 重點依據
準確找到心電圖各導聯的體表連接位置是為被評估者作出準確心電圖與準確分析心電圖的前提;按操作流程為被評估者準確進行心電圖的描記、知道心電圖的測量內容與方法及記住正常心電圖各波形特點與正常值又是準確分析心電圖的前提。
2.5.2 難點依據
心電圖各波形特點的產生要涉及到各波心電向量環的空間投影,比較抽象;而且心臟電生理活動內容復雜而且較難,課上涉及內容較膚淺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有限。因此,本次課只能在死記各波形特點與正常值的基礎上來簡單分析正常心電圖。
3.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學,或進行示范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使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心電圖連接的方法。
3.2 病案教學法
病案教學法以病案診治過程為主線,將教材中的各個知識點有機串聯起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
3.3 練習指導法
練習指導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通過反復練習指導,能使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心電圖檢查的方法,并能提高學生分析心電圖的能力。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網上錄取的三年制護理專業學生,該時期的學生對所學專業、學科有完整的理解,成就動機相當明確,思維敏捷,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希望提高自己綜合職業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有不同的認知方式和性格差異。在學習本內容前已經完成了心電圖基本知識的學習,如產生原理、導聯體系、心電圖測量及正常心電圖特點與正常值。為此,可以結合學生已學知識,提倡“積極主動參與,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心電圖的興趣,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教、學、做合一。
為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
5.1 課前準備
為了使教學內容在計劃中順利的進行,我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首先,按標準護士要求著裝。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上實訓課時,甚至在工作崗位上嚴格要求自己的形象。然后是教學材料的準備,包括教材、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課件。以及實訓物品的準備,包括心電圖機、生理鹽水、棉簽、記錄筆、污物盤、治療車。而學生準備包括知識準備(如心電圖常規12導聯、各波段的名稱與命名、測量方法、正常心電圖波形特點與正常值)、小組準備(如每班分成8小組,選出小組長)和模擬病人準備。
5.2 導入設計
由回顧前幾節課講過的舊知識,如各導聯名稱及電極放置位置等,并利用病例創設醫院情景導入新課。這樣既概括鞏固了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還能激起學生的未知欲望,如學生會想“心電圖怎么做呢?”“如果我是該護士,我能很好的完成該任務嗎?”等,使學生對本次課產生興趣。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病例:“病人,男,35歲。因“突感心前區劇烈壓榨樣疼痛1h”急診入院。醫生要求值班護士為該病人做心電圖。”引出本次課內容,并解釋本次課在臨床應用的重要性。
5.3 講解:對教學重、難點的處理
首先,強調注意事項,教師示教。通過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雙邊互動教學,并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實訓步驟,和監控系統近距離顯示示教過程,使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心電圖的連接方法、找到連接部位并操作心電圖機,可解決部分重點。第二步,助教點評。通過助教點評,不僅可以指導示教老師,糾正失誤,使過程更完美,而且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此問題可能就是自己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第三步,學生回示過程。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與模擬操作,對導聯連接進一步加深印象,掌握重點。同時與模擬病人能零距離地共同感受病人的疾苦,培養學生能關心、體貼、尊重護理對象的行為意識,達到教學做合一的目的。第四步,自我評價與學生互評。在學生回示過程中,將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一是護理評估階段;二是用物準備階段;三是實施具體心電圖機操作及分析心電圖階段。與此同時,課堂將采用階段性評價方式,對每一階段分別進行自我評價與學生互評。這樣,學生通過發現自己與他人操作中的不足,來彌補自身也可能遇到的問題,對心電圖描記的方法及分析進一步加深印象。第五步,回顧分析心電圖的方法與步驟。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和回顧心電圖閱讀和分析及各波特點和正常值的理論知識,不僅鞏固了理論知識,而且使理論與實踐能有機結合。第六步,分組練習,巡回指導。通過小組合作練習、角色扮演,每人描記一份心電圖,使護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掌握操作方法。同時,我的巡回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共同協作初步識別心電圖。第七步,分組考核。每兩組間互相考核可起到互惠互利的作用。
通過以上程序的實施,學生不僅對重點知識應用自如,而且對難點內容也有初步判斷能力,如以后能繼續練習,必熟能生巧,駕輕就熟。
5.4 結束設計
在完成心電圖檢查所有內容后,以習題形式用多媒體展示本節課重難點內容心電圖導聯連接部位,操作注意事項,分析步驟及正常心電圖特點與正常值。通過前面學習,學生很容易能回答練習內容。
[1]王紹鋒,劉旭東.健康評估[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2]張曉萍.慢性心力衰竭說課設計[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