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 胡曉玲 (南陽市中心醫院腎病風濕免疫科,河南 南陽 473003)
糖尿病腎病(DN)一旦發現往往已經是中晚期,腎臟已經出現不可逆的病變,腎功能受損嚴重,病情多呈不可逆性,致死率和致殘率極高〔1〕。目前,在DN的臨床治療中,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應用最為廣泛〔2〕。本研究采用貝那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DN,并觀察其對患者血糖、血脂及腎功能的影響。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3〕:(1)年齡≥60歲。(2)均符合DN相關診斷標準。(3)微量白蛋白尿濾過率(UAER)200~300 μg/min。(4)近期未應用過ACEI或ARB藥物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有惡性腫瘤、高脂血癥、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或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2)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3)對本次探究所應用的藥品有禁忌證者。
1.2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DN患者,年齡60~89歲,病程7~24年。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3例,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齡(71.3±8.4)歲,病程(12.5±3.2)年;其中僅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者32例,加用胰島素者11例。觀察組43例,男22例,女21例,平均年齡(70.6±8.3)歲,病程(11.8±3.6)年;其中僅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者34例,加用胰島素者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和血糖控制方法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括口服降血糖藥物配合皮下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血壓異常升高者,給予鈣離子拮抗劑或神經節阻滯劑等藥物控制血壓,并予以運動鍛煉及飲食調控等綜合治療,確保患者的空腹血糖(FPG)<7.8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血壓<130/80 mmHg。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方式的基礎上,給予貝那普利(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292)10 mg,聯合纈沙坦(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03521)80 mg,1次/d,口服。兩組均以6 w為1個療程,于2個療程后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FPG、2 h 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鉀(K+)、尿素氮(BUN)、血肌酐(血 Scr)、UAER以及24 h尿白定量等指標〔3〕。
1.5 療效標準 評定標準〔4〕:①顯效:經治療,患者所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測定尿蛋白結果為陰性,腎功能恢復正常;②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24 h尿白定量明顯下降,腎功能亦出現好轉;③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未發生變化,持續性尿蛋白,腎功能未見好轉或者死亡。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t或χ2檢驗。
2.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2 h PG及HbA1c水平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對比(s,n=4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糖水平對比(s,n=43)
與對照組比較:1)P<0.01;下表同
時間 組別 FPG(mmol/L)2 h PG(mmol/L)HbA1c(%)8.39±0.51 9.72±1.53 6.88±0.56觀察組 8.35±0.54 9.69±1.52 6.85±0.59治療后 對照組 6.83±0.89 7.92±1.46 6.41±0.62觀察組治療前 對照組6.53±0.72 5.18±1.37 5.02±0.47
2.2 兩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脂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C、TG及LDL-C水平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H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 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腎功能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UAER及24 h尿白定量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3。
2.4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0.70%)高于對照組(58.14%)(P<0.01)。其中顯效26例(60.47%)vs 9例(20.93%),有效 13例(30.23%)vs 16例(37.21%),無效 4例(9.30%)vs 18例(41.86%)。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s,n=43,mmol/L)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對比(s,n=43,mmol/L)
TC TG LDL-C HDL-C治療前 對照組時間 組別11.65±2.23 17.25±1.71 9.69±1.35 1.64±0.52觀察組 11.58±2.18 17.28±1.68 9.73±1.46 1.61±0.54治療后 對照組 7.74±1.35 8.62±1.14 5.41±1.68 1.93±0.65觀察組3.14±0.92 4.78±0.97 2.57±0.83 3.69±0.87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水平對比(s,n=4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腎功能水平對比(s,n=43)
時間 組別 K+(mmol/L)BUN(mmol/L)血Scr(μmol/L)UAER(μg/min)24 h尿白定量(g/L)治療前 對照組 3.57±0.74 6.35±1.56 103.96±23.69 214.36±23.76 6.85±3.12觀察組 3.60±0.76 6.38±1.62 104.24±23.34 215.62±22.47 6.94±3.24治療后 對照組 3.83±0.77 5.47±1.46 98.36±18.75 183.23±18.61 3.36±0.75觀察組 3.89±0.78 5.36±1.43 97.84±18.51 140.51±17.10 1.42±0.62
DN嚴重威脅糖尿病人群的生命健康〔5〕。對于DN的發病機制醫學界尚無明確定論,但普遍所認可的說法是胰島素代謝的紊亂,造成機體內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紊亂,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綜合征〔6〕。其基本病理特征為,腎臟微循環出現障礙,造成腎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并且腎小球囊內壓會明顯增加,由于腎小球濾過的增高以及濾過膜上電荷的改變,早期尿中會出現少量白蛋白,隨著病情發展,腎小球基地膜上的濾孔不斷擴大,會出現持續性地蛋白尿,最終導致患者腎功能衰竭,嚴重者甚至死亡〔7〕。大量的研究表明〔8〕,糖尿病患者機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被激活是造成DN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則是RAS中重要的活性肽,在DN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因為,抑制AngⅡ的生成是臨床預防和治療DN的關鍵〔9〕。
文獻認為〔10〕,減少蛋白尿和控制代謝紊亂可以有效延緩DN 進展。目前,ACEI〔11〕和 ARB〔12〕是公認的對 DN 療效確切的藥物,均能有效抑制AngⅡ的生成,已被廣泛應用于DN的臨床防治中。本研究結果可能是因為貝那普利屬于ACEI,在體內轉換成貝那普利拉后生效,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分泌,從而減少AngⅡ的產生,并促使血壓下降,選擇性擴張腎出球小動脈,降低其血流阻力以及周圍毛細血管的靜水壓,有效減少尿蛋白的排出,最終達到保護患者腎功能的作用〔13〕。同時,貝那普利還能一定程度上減輕機體對于胰島素的抵抗作用,提高藥物利用率,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14〕。纈沙坦則屬于ABR,可選擇性地與其受體Ⅰ(ATⅠ)結合,抑制AngⅡ與其受體結合,從而降低腎小球內的高壓,并改善腎小球內毛細血管的濾孔狀況,從而減少蛋白排出,保護腎臟〔15〕。
綜上所述,采用貝那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老年DN,療效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和腎功能,對于預防或延緩DN的發生、提高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 Rim TH,Byun IH,Kim HS,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nephropathy screening in Korea:the Third and Fourth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KNHANESⅢ andⅣ)〔J〕.J Korean Med Sci,2013;28(6):814-20.
2 黃 毅,張 旭,陳素群,等.貝那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蛋白尿的療效觀察〔J〕.臨床內科雜志,2014;31(5):316-7.
3 李大鳳,張明霞.黃葵膠囊對糖尿病腎病患者血糖、血脂及腎功能的影響〔J〕.中藥材,2014;37(5):912-4.
4 孫新宇,范棟晨,張鵬凱.益腎通絡解毒膠囊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評價及對血清Cys-c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12):2935-6.
5 黃鎮奎.貝那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6):1036-7.
6 岳曉菲,錢 丹,任 珉,等.血管緊張素原基因多態性與2型糖尿病腎病的關系〔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1):19-21,25.
7 Zhou J,Peng R,Li T,et al.A potentially functional polymorphism in the regulatory region of let-7a-2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for diabetic nephropathy〔J〕.Gene,2013;527(2):456-61.
8 丁志珍,陳衛東.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1;9(2):284-5.
9 Alrawahi AH,Rizvi SG,Al-Riyami O,et al.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omani type 2 diabetics in Al-dakhiliyah region〔J〕.Oman Med J,2012;27(3):212-6.
10 卜 偉,沈 忻.黃獨和福辛普利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9):2409-11.
11 Mavrakanas TA,Gariani K,Martin PY.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blockade in addition to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or 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 treatment:an emerging paradigm in diabetic nephropathy:a systematic review〔J〕.Eur J Intern Med,2014;25(2):173-6.
12 Ono T,Sanai T,Miyahara Y,et al.Olmesartan is more effective than other angiotensin receptor antagonists in reducing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ther than diabetic nephropathy〔J〕.Curr T-her Res Clin Exp,2013;74(1):62-7.
13 田文靜,吳潔馨.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糖尿病腎病危險因素分析〔J〕.中外醫療,2011;12(24):107-8.
14 王 宏,葉 丹.貝那普利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療效及對 UAE 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35-7,41.
15 唐啟斌,梁天箭,曾淑云.貝那普利和纈沙坦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腎病的療效探討〔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3):1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