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麗 那建華 曹冰瑩 楊麗華 任曼曼 周 晴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隨著年齡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表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1〕。研究〔2〕顯示冠心病患者應對方式對其生活質量、疾病發展和治療效果有影響。目前國內對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研究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焦慮、抑郁為方向。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國情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應對能力與其生活質量的關系。
1.1一般資料 采用目的抽樣方法選擇2014年1~7月于我院住院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6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制定的冠心病診斷標準的患者〔3〕;②年齡≥60歲;③無嚴重的其他系統疾病者;④無精神障礙者;⑤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研究者。其中男53例(61.63%),女33例(38.37%)。年齡60~89〔平均(67.8±4.2)〕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7例(66.28%),初中18例(20.93%),高中或中專7例(8.14%),大專及以上 4例(4.65%)。已婚 41例(47.67%),未婚及喪偶45例(52.33%)。有醫療保險76例(88.37%),自費 10例(11.63%)。住院次數:1次 23例(26.74%),2次及以上63例(73.26%)。合并高血壓34例(39.53%),合并糖尿病36例(41.86%),合并血脂異常54例(62.79%)。不良行為:吸煙史56例(65.12%),飲酒史49例(56.98%)。病程:≤10年46例(53.49%),10~20年33例(38.37%),≥20年 7例(8.14%)。體重指數(BMI,kg/m2):24.0~28.0(超重)39例(45.35%),≥28.0(肥胖)17例(19.77%)。冠狀動脈造影結果:病變程度 <49%5例(5.81%),50% ~74%13例(15.17%),75% ~89%37 例(43.02%),90% ~98%21例(24.42%),99% ~100%10例(11.63%)。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患者的性別、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數、合并疾病、不良行為、病程、BMI、病變程度等。
1.2.2心功能不全生活質量量表(LHFQ)該量表由Rector等〔4〕研制,由朱燕波等〔5〕修訂后引進國內,量表 Cronbach α 系數在綜合分及身體領域、情緒領域是0.776~0.881,有較好的信效度。量表包含身體領域(8個條目)、情緒領域(5個條目)和其他領域(8個條目)。量表各條目是0~5分6段計分法,最低分0分,最高分5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得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好。
1.2.3醫學應對量表(MCMQ)該量表由Feifel等〔6〕研制,由沈曉紅等〔7〕修訂后引進國內,用于中國患者的心理應激研究,探討各種患者的應對特點,量表包含面對(8個條目)、回避(7個條目)和屈服(5個條目)三個維度。面對、回避、屈服三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69、0.60、0.76,重測信度分別為0.64、0.85、0.67。所有條目均采用按1~4分逐級評分。
1.2.4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研究者向研究對象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及填寫方法,取得患者的配合。研究者使用統一的指導語,調查表要求患者自行填寫,對于不能自行填寫問卷者,由研究者逐條詢問,根據其回答代為填寫。問卷于患者入院后3 d行手術治療之前填寫,問卷當場發放并回收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90份,剔除無效問卷4份,回收有效問卷86份,問卷有效應答率95.6%。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和多元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2.1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 以LHFQ的身體領域、情緒領域和其他領域作為因變量,以患者的性別、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療費用支付方式、住院次數、合并疾病、不良行為、病程、BMI、病變程度等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發現患者的住院次數、BMI和病變程度對其生活質量有影響(均P<0.05)。見表1。
2.2老年冠心病患者應對方式得分 將患者醫學應對方式各維度的得分與國內常模〔7〕比較,結果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面對和屈服維度得分與常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乇芫S度得分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相關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醫學應對方式得分(s)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醫學應對方式得分(s)
因素 難度得分 常模 t值 P值20.38±3.78 19.69±3.61 -2.671 0.008回避 13.98±2.96 14.10±3.02 0.304 0.762屈服面對10.31±2.13 9.66±2.49 -2.076 0.039
2.3患者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 面對因子與身體領域、情緒領域、其他領域均呈正相關(r=0.323,0.216,0.257,均P<0.05),屈服因子與生活質量量表中身體領域、情緒領域、其他領域呈負相關(r= -0.221,-0.159,-0.047,均P<0.05),回避因子與生活質量量表的各個維度無統計學意義(r=-0.124,-0.234,-0.189,均 P >0.05)。
研究顯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程、病變程度、并發癥數量均對其生活質量有影響,其中患者的病變程度是最主要的因素。有研究〔8〕發現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程度越大,其心功能越差,心肌受損較嚴重,心絞痛發作頻繁,對其活動限制越大,影響其機體功能。冠心病患者每搏輸出血量降低,導致運輸到肌肉的氧含量不足,運動耐受能力降低,運動量減少,造成患者身體功能和社會功能紊亂,生活質量下降。本研究發現在住院的過程中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程度增加,能夠正確面對疾病的發生和發展。研究結果與拜有根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其次,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質量得分越高,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高,娛樂能力、理解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高,能夠以更坦然的心態面對疾病。
應激理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均會成為應激源,造成各種心理行為反應和生理反應。冠心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作為應激源會引起患者心理、行為和生理應激反應〔10〕。根據應激理論,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時期其應對方式不同〔11〕。本研究與沈曉紅等〔7〕的研究結果相同。分析其原因發現能夠以面對應對方式應對冠心病的患者,其年齡較大,住院次數較多,對疾病和生活均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并未被冠心病這個應激源束縛,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另外本研究結果與李忠〔12〕對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分析的研究結果一致。
采取面對應對方式的患者更關心疾病的轉歸,主動尋求醫護人員的幫助,在這種心理支配下,遵醫行為較好。同時冠心病的治療多采取冠脈搭橋術,創傷小、風險小、疾病預后較好,患者會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采取回避或者屈服的患者主要是對疼痛的回避和疾病不確定感增加,對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漠視自身癥狀加重疾病癥狀進一步加重,使身體活動受限,引發患者焦慮、抑郁、恐懼等一系列負性情緒。同時患者屈服的態度又會引起心絞痛的頻繁發作,形成惡性循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
冠心病病程長,即使采用了介入治療或者手術治療后仍處于帶病狀態,因此醫護人員應該著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臨床工作中應該對患者的應對方式盡心評估并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最終提高生活質量。
1Skodová Z,van Dijk JP,Nagyová I,et al.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change in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s〔J〕.Heart Lung,2011;40(4):331-9.
2 田利靜,秦 曄.老年冠心病患者非體外循環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應用及其術后生活質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81-2.
3 葉任高.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72-3.
4 Rector TS,Kubo SH,Cohn JN.Patients self-assessment of thei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Part 2:content,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 new measure,th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J〕.Heart Failure Rev,1987;3:198-209.
5 朱燕波,折笠秀樹,鄭 潔,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譯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評價〔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4;13(3):337-9.
6 Feifel H,Strack S,Nagy VT.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J〕.Psychosom Med,1987;49(6):616-25.
7 沈曉紅,姜乾金.醫學應對方式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18.
8 顏文飛.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前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5004-5.
9 拜有根,宗春繞,閭金杰.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的臨床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0):1492-4.
10 Albus C.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nn Med,2010;42(7):487-94.
11 陳務賢,梁曉梅,李高葉,等.冠心病患者PCI后應對方式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廣西醫學,2013;35(10):1301-4.
12 李 忠.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1):1987-8.
13 楊 凱,陸 地,張 博.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與健康相關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2):28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