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創



摘 要 主要介紹白羽肉雞的飼養管理情況,減少雞在生長過程中的死亡,目的是提高存活率,滿足肉類產品的市場需求,適應養禽業的發展,為養殖業解決實際的問題提供幫助。
關鍵詞 肉用雞;飼養管理;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30--02
現代化養雞場,指實現工廠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的雞場。雞場采用的是自動化飲水,自動化控制環境,人工供料。采取封閉式管理,較好地控制疫病,對實現肉雞衛生安全要求創造了條件[1]。
1 雞場的飼養環境
1.1 雞舍外部環境
雞舍采取南北朝向,在冬季能夠充分利用陽光,提高舍內溫度,外部裝有水簾,在炎熱的夏季可以通過水簾降低雞舍內溫度,通過抽風機作用,外面的熱空氣在通過水簾后溫度降低,抽風機把通過水簾的空氣抽入雞舍降低舍內溫度,在水簾另一頭裝有2個大功率的排氣扇,保證雞舍內的空氣流通,排除雞舍內的氨氣、二氧化碳、粉塵,并控制溫度和內部濕度[2]。
1.2 雞舍內部環境
雞舍內部采用3條料桶線,4條水線,料桶采用人工加料,水線采用自動化加水,雞舍內部有2條火道。冬季氣溫比較低,雞舍內部可以通過火道提高舍內溫度,保證雞舍有個溫暖的環境,雞舍的結構上隔熱防暑降溫,采用幾種材料修建了多層結構屋頂,白天可以避免舍溫升高而導致過熱,在距地面1.75 m的高度用塑料布與屋頂隔離,降低雞舍凈高,在冬季能夠把火道的熱量充分的利用到有限的空間[3]。
2 白羽肉用仔雞的生產特點
2.1 早期生長速度快
從出殼到飼養7~8周齡出欄,體質量可達3 kg,肉用仔雞生長速度,隨日齡變慢,越小相對生長越快,飼料轉化率同樣隨日齡增加而下降,適時的出欄是保證經濟效益的前提。
2.2 飼料轉化率高
肉用仔雞的飼料轉化率是很高的,可達2.0~2.2。
2.3 生產周期短、周轉快
仔雞可在7~8周齡是達出欄體質量,空舍14 d,進行清理消毒,可以飼養下一批,1 a可以周轉5次,對于房舍,設備,資金的利用率高,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收回成本,獲得效益[4]。
3 飼養技術分析
3.1 生產準備
白羽肉雞生產周期短,每年可在同一雞舍內飼養周轉5批以上。因此,雞場在生產前做好了生產計劃,包括進雞日期、人員、物資等需求。每批雞出欄后對雞舍,設備等清理、維修整理,以確保生產[5]。
3.2 環境控制
3.2.1 溫度
剛進的肉仔雞對溫度要求比較高,到中后期溫度應降快一些,如果后期環境溫度較高會使雞采食量少而影響增質量速度,具體控制在什么溫度,見表1。
掌握溫度的關鍵是確保1 d溫度平穩,不能忽高忽低,以防止誘發環境性疾病。
3.2.2 濕度
仔雞開始代謝旺盛,采食量與飲水量大,1~2周齡對濕度要求較高,要保持環境相對濕度70%~60%,以后應在60%~50%。因為采用地面墊料飼養,2周齡后的肉用仔雞要做好防潮準備。
3.2.3 通風
排糞比較多,飼養密度大,容易造成雞舍內有害氣體增多,所以雞舍的通風是非常的重要的,根據雞場飼養技術員的經驗與摸索,雞舍通風量的標準是4.0~4.8 m3/(kg·h),采取自然通風和開啟通風機進行通風換氣,同時保證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正常。
3.2.4 光照
光照目的是保證雞的采食時間促進生長。根據雞場飼養技術員的摸索和經驗,光照的強度、時間具體見表2。
3.2.5 密度
飼養密度于雞舍內部環境有關,也影響雞的采食、飲水、運動、和休息。不同體質量的肉用仔雞適宜飼養密度見表3。
3.3 適時出欄
根據肉雞生長發育的規律,適時出欄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雞場白羽肉雞一般42日齡出欄,同時針對消費市場對肉用仔雞體質量、肉質等需求情況確定出欄日期[6]。
4 小結
通過以上對雞場的實習調查,可以看出飼養白羽肉雞可以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通過科學的飼養管理,把疾病死亡率控制在最低,保證肉雞實時出欄,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創造財富。
參考文獻
[1]王仲榮,呂方.白羽肉雞的飼養管理要點[J].畜禽業,2007(5):28-29.
[2]程軍波.任道重遠的白羽肉雞產業[J].中國禽業導刊,2007,24(3):14-16.
[3]郭慶農.優質商品肉雞飼養管理技術[J].養禽與禽病防治,2006(8):21-22.
[4]馮春霞.家畜環境衛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37-38.
[5]張德貴.降低肉雞腹水綜合癥發生五措施[J].農用百事通,2008(4):51-51.
[6]崔楠.影響肉雞生長的主要因素[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08,29(2):14-1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