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必鑫 黃 金
基于綜合集成研討環境的油料保障實踐教學模式研究
文/李必鑫 黃 金
未來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信息的獲取將貫穿油料保障的準備、計劃、組織、實施的全過程。軍需物資油料保障只有將“物流”和“信息流”有機結合,才能形成保障力,信息已成為油料保障的核心資源。這種演變對始終處于軍隊油料教學科研一線的油料勤務教學工作者提出了極具挑戰的新要求。如何貼近實戰,將戰場復雜信息移植到課堂,已成為油料勤務教學工作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作戰油料保障課程中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內容為例,探討一種基于綜合集成研討環境下的油料保障實踐教學新模式。
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油料保障人員
油料保障信息獲取是油料保障組織計劃的首項工作,正確領會油料保障意圖,及時、準確、快速地對情況作出判斷,獲取有價值的油料保障信息,是油料保障組織計劃工作的前提。沒有及時準確的信息支持,油料保障組織計劃便無從展開,油料保障工作必然混亂無序,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作戰油料保障課程對于該部分內容的教學主要停留于講授、作業形式,即教員以想定文本的形式給出作業背景,讓學員從想定中提取油料保障信息,隨后完成后續油料保障組織計劃作業。然而,未來體系作戰條件下的油料保障信息,隨著戰場時域上的突發多變、空域上的縱橫交錯、頻域上的擁擠重疊、能量上的密度不均,可能呈現出極高復雜性。傳統課堂上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作業顯然和未來戰場上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實際是不相適應的。本文以基于復雜系統的綜合集成研討環境為基礎,提出一種具有自學習特征的油料保障實踐教學研討方法,在將油料保障復雜信息引入課堂的同時,提供解決復雜條件下油料保障信息獲取問題的新思路。該方法以系統論為指導,客觀需求為牽引,人機結合為基礎,定性到定量為途徑,能夠有效解決油料保障信息獲取中的開放性、動態性問題,豐富和拓展了油料保障實踐教學方法。
油料保障信息是指對油料保障環節中的各類數據進行獲取、解釋、處理、挑選、改造,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示出來。課程中的油料保障信息源于課程教材、作業想定、保障案例等,來源單一、固定。然而,未來作戰油料保障信息來源廣泛、數量巨大、真偽并存,科學、高效的信息獲取工作困難重重。傳統的課堂實踐教學與實戰化教學出現了較大偏差。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只有真正引入油料保障復雜信息,且提出及時、快速、準確、完整、可靠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要求,才能使學員真正了解、認識、掌握體系作戰條件下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

圖1 現場會議式網絡結構

圖2 分布式網絡結構
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環境由研討主體、信息支撐平臺、網絡環境、應用系統等構成。
(1)綜合集成教學研討主體的確定
運用綜合集成教學研討方式研討部隊行動油料保障問題,獲取準確、及時、可靠的油料保障信息,是油料保障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研討過程中所涉及的主體較多,不同的研討主體表現出的行為特征也不盡相同。因此,科學、合理的油料保障教學研討,需要預先確定綜合集成教學研討主體。本文涉及的教學研討主體包括:油料勤務教員、學員,特殊條件下還包括部隊油料保障人員等。

圖3 教學研討中的自學習信息獲取方法框架
(2)綜合集成教學研討平臺的搭建
在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中,明確了各類研討主體后,還需要大量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油料保障數據、信息,以支持整個研討過程。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信息支撐平臺,提供了數據庫(各種相關數據與信息、數據庫管理系統)、文本庫(油料保障計劃、建議、方案、文書)、知識庫(以往的和現有的知識、經驗知識、專業知識和研討中的涌現知識)、方法庫(搜集整理了各種用于解決油料保障組織計劃問題的方法)、模型庫(參數、模型、算法以及模型庫管理系統)、案例庫(油料保障經驗案例)、人~機結合技術(文本、語音、自然語言輸入等)接入服務器與系統終端,實現一個異地的分布式結構。

圖4 教學研討中的作戰油料保障特征詞匯獲取過程

圖5 基于FWB算法的文本分詞
(3)綜合集成教學研討網絡環境的選擇
根據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需求,可選用現場會議式和分布式兩種網絡結構:現場會議式教學研討時,所有參研教員、學員都集中在事先指定的場所,教學研討系統可以使用連接結構相對簡單且容易實施的局域網絡,局域網絡環境下,可以選用更為先進的高速網絡,以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的需求,如圖1所示;當參研教員和學員無法集中于某一指定場所,而是分布在各個地理區域時,可采用分布式的教學研討模式,利用廣域網將參研教員、學員和研討資源聯系起來,以分布的計算機網絡構建整個系統,從而實現了不同位置、區域的異地教學研討模式,如圖2所示。
(4)綜合集成教學研討應用系統的選用
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應用系統,需要充分利用各種研討方式挖掘并激發參研教員,尤其是參研學員的經驗和智慧,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現準確、可靠、實時、快速的油料保障信息獲取。首先,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應用系統,應為參研教員和學員提供易于掌握的教學研討工具,如文本、圖片、音頻、視頻、文件共享、在線通訊、電子白板、屏幕共享和遠程協作等方式;其次,在分布式研討教學過程中,為實現參研教員、學員間的無妨礙交流,真正實現群體決策目標,可使用匿名機制等多種群體教學研討模式;再次,提供油料保障教學研討分類工具、支持各類建模方法和模型分析方法等,且油料保障模型分析應支持模型庫中的現有模型按需組合;第三,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應用系統需要具備可視化功能,能夠將文本轉換為直觀、易理解、易記憶的可視化圖形,以協助研討學員應對海量信息造成的群體捕捉、信息記憶的局限,最大程度地支持研討進行;最后,應用系統還需提供權衡信息重要度的多種方法,解決最終的信息選擇。

圖6 作戰油料保障教學研討文本

圖7 作戰油料保障教學研討信息推薦
基于自學習模式的油料保障教學研討信息獲取,即以綜合集成教學研討環境為基礎,通過反復循環的自學習研討教學過程,實現油料保障信息的動態獲取。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是:運用自然語言識別等技術,將參研教員、學員圍繞“部隊行動油料保障”所展開的研討內容,以文本的形式在系統中生成,引入油料保障特征詞典,運用話題提取與判別技術,從研討文本中提取能夠表征當前研討教學內容的話題,并對話題變化情況作出判斷,以當前話題中的關鍵詞作為檢索詞送入系統檢索,將檢索信息推薦給研討教員和學員,如此循環直至學員獲取較為滿意的油料保障信息。
教學研討中的作戰油料保障特征詞,來源于各類油料保障知識文本,經FWB算法分詞處理后,經歸納處理形成油料勤務特征詞典。如圖4,圖5所示。
油料保障綜合集成教學研討系統引入了開放性、動態性的油料保障信息,運用關鍵詞推送技術,推送與作戰油料保障教學研討主題相關的信息,使學員在油料保障信息獲取環節的訓練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油料保障信息獲取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符合軍隊貼近實戰教學的總體要求。
(作者單位:解放軍后勤工程學院軍事油料應用與管理工程系)
[1]方美琪等.復雜系統建模與仿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2.
[2]呂登明.信息化戰爭與信息化軍隊[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6:532~537.
[3]司光亞,胡曉峰.一個面向戰略決策的綜合集成研討環境[J].通信學報,1999,20(9):10~15.
[4]周碧松.后勤精確保障問題淺探[J].國防大學學報,2007,10:95~95.
[5]雷延軍,李向陽.基于知識管理框架的軍事供應鏈綜合集成研討廳體系研究[J].商業研究,2006,17: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