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四大自貿區異同背后的企業戰略選擇
——專訪中物華商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景福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特別策劃|天津自貿區揚帆起航

上海、廣東、福建、天津四個自貿區有何共同點和差異化特征?對企業來說蘊含著哪些機遇?作為一家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物華商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為此制定了應對策略。
劉景福認為,作為中央總體規劃下的上海、廣東、福建、天津四大自貿區,共同之處主要有幾點。第一,統一實施國家戰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國家戰略,在滬津閩粵四大自貿區建設方案中各有體現。在4個實施方案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成為熱詞,具體內容涉及海洋經濟、國際航運、海洋船舶等多個方面。
第二,統一的負面清單管理。2015年4月20日,《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發布,統一適用于4個自貿試驗區,與上海自貿試驗區前兩個負面清單相比,進一步縮小了限制的范圍,有利于形成負面清單制度全國推開的“可復制、可推廣”作用,有益于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擴大開放。
第三,皆涵蓋多個片區。劉景福說,每個自貿試驗區皆涵蓋多個片區,有的片區內同時涵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和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鼓勵發展政策靈活、多樣。
第四,都有便利企業投資、運營的措施。這主要體現在行政審批手續的簡化、投資領域開放、金融領域的改革創新助力公司發展、公司貿易便利、自貿區成立公司稅收優惠幾個方面。自貿區企業準入實行“一口受理”服務模式,改革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推進審批后監管標準規范制度建設。而且在加快企業工商變更、統計登記、報關報檢單位備案登記等環節拓展,逐步擴大“單一窗口”受理事項范圍。
在很多共同因素的背后,其差異化特征更值得我們關注。劉景福認為,四大自貿區的差異也有幾點突出的體現。首先是戰略定位不同。上海自貿區要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服務全國的積極作用,貫徹“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輻射長三角地區。天津自貿區在戰略定位上掛鉤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利用口岸協作等機制輻射帶動京津冀地區內陸發展。福建自貿區和廣東自貿區都是主要貫徹“一帶一路”中“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戰略,但前者輻射閩臺地區,后者輻射輻射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區。
其次,發展目標不同。根據方案,上海自貿區“繼續積極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將發展目標中的定語從2013年“具有國際水準”變成了“開放度最高”。與上海不同的是,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的發展目標,都有一個3~5年的時間定語。經過三至五年改革探索之后,才達到天津成為國際一流自由貿易園區,福建成為金融創新功能突出、服務體系健全的自由貿易園區,廣東成為符合國際高標準的法制環境規范、輻射帶動功能突出的自由貿易園區的發展目標。
而同樣是“法制環境規范”,廣東自貿區發展目標是唯一強調建設“符合國際高標準的法制環境規范”,可以看出廣東會站在中國與國際法制環境接軌的最前沿,成為內地企業和個人“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第三,金融改革側重點不同。方案要求上海自貿區要加大金融創新開放力度,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這意味著上海自貿區金融創新將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全面聯動,這也是上海自貿區區別于其他自貿區最重要的一個差異,是上海自貿區的最大特點,實行資本項目可兌換。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均提出,區內試行資本項目限額內可兌換,符合條件的區內機構在限額內自主開展直接投資、并購、債務工具、金融類投資等交易。
第四,產業開放定位不同。上海自貿區積極建設國際金融和中心,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和制造業等領域開放。
天津自貿區提出,重點選擇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先進制造業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吸引外資;金融領域,在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前提下,研究適當減少對境外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權比例、業務范圍等準入限制。
福建自貿區提出,先行選擇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及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有效吸引外資。降低外商投資性公司準入條件。穩步推進外商投資商業保理、典當行試點。
廣東自貿區著重體現粵港澳特色,重點在金融服務、交通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科技服務等領域取得突破。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自貿試驗區設立獨資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經營國際海上船舶運輸服務。允許港澳服務提供者在自貿試驗區設立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服務機構等。
第五,組織架構不同。上海、天津、廣東、福建都會設立省級工作領導小組,其中上海、天津都設立自貿區管委會,統一管理幾個片區,廣東、福建則不設立統一的管委會,而是幾個片區分別設立管委會。這種不同的組織架構基于不同的省情。上海、天津自貿區幾大片區相對集中,上海自貿區幾個片區都在浦東新區管轄范圍,天津也類似,都在濱海新區范圍內。而廣東、福建幾個片區之間比較分散,廣東自貿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三市,福建自貿區地跨平潭、廈門、福州三市。
面對自貿區帶來的空前發展機遇,國內外企業紛至沓來,中物華商更是躊躇滿志,步步為營,籌劃了一系列有計劃、分類別的入區策略。劉景福胸有成竹地表示,首先是農產品板塊的選擇策略。他說,農產品板塊是中物華商的一個重要板塊,首選進入天津自貿區。重點是開展肉類進口,整合冷鏈資源,形成肉類的冷鏈體系。并進一步探討與其他企業一起成立交易平臺,強化依托京津冀、輻射“三北”的分銷渠道網絡。中物華商也將在天津和深圳前海成立分公司,抓住自貿區的機會與機遇。
其次,消費品板塊的選擇策略。劉景福指出,消費品板塊是中物華商快速發展的一個板塊,主要與國際五百強企業和國內行業前三名的知名品牌合作,給品牌企業做配套的供應鏈服務。消費品板塊還通過“母嬰-中國”項目線上平臺的開發,將消費品板塊整體信息管理系統嵌入線上平臺后臺,并以此系統為主線形成各系統一條線的管控模式,而且也在積極尋求和國外母嬰產品制造商的直接合作,成為該公司產品在中國區域的品牌總代理商。消費品板塊將先進入廣東自貿區,充分遵循“符合國際高標準的法制環境規范”,促進國際業務發展。隨后,再進入天津自貿區,積極開拓北方市場。
第三,生產資料板塊的選擇策略。劉景福認為,生產資料板塊是中物華商穩健發展的一個板塊,這一板塊構建了與核心制造企業穩定的合作關系,并圍繞其上、下游,開展采購及分銷執行業務。因此生活資料板塊在進入天津自貿區后,將開展大宗生產資料及設備出口業務,并探討板塊業務與銀行融資對接的模式,充分利用天津自貿區寬松的金融環境,尋求合作契機,拓寬融資渠道,擴大業務規模,探索新材料、新市場、新領域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