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林 梁王敏
RFID與大數據物流
文/焦林 梁王敏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大數據產業的基礎,是大數據產業指數水平高低的指標之一。在物流業實施RFID技術的研討和實施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物流管理信息化一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隨著大數據產業與物流業結合程度的逐步加深,物流業將發生質的改變。這類質變直接滲透到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大數據物流;RFID;基礎建設
毋庸置疑,“大數據”是當下的搜索熱詞。各行各業與大數據作用下形成的數據信息進行薈萃交流,構成了可循環生態產業系統——大數據產業。本篇引入“大數據物流”這一概念詞,旨在RFID技術的基礎上,論述物流業與大數據產業的結合,探討與學習實現大數據物流的可行途徑,以求達成可觀效益。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大數據產業的基礎,是大數據產業指數水平高低的指標之一。物流業被認為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低技術附加值的產業指數不利于物流業的長線發展。而大數據產業與物流業相結合,行業本身的技術附加值自然增加。但產業指數的上升,也意味著物流行業所有的配套硬件軟件也需要進行同步升級。怎樣使大數據物流更加現實,換言之,也就是怎樣通過RFID來實現真正的大數據物流呢?
RFID是一項基于電子標簽,配套其他外圍基礎設備,如外置天線、讀寫裝置和打印機等的系統技術,RFID也稱為電子標簽系統技術。其中,電子標簽主要由芯片和天線構成。RFID的工作模式可以簡單歸結為在一定的磁場范圍內“發送信號”、“接收信號”以及“處理信號”三大步驟。利用RFID這種標簽形式,將特殊的信息編碼寫進電子標簽,粘貼在需要識別的物體上,通過無線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識別的同時交換數據,滿足有效產出和精準性的需求。大數據物流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其中有數據服務器(包括軟硬件系統)、RFID條碼掃描器(用于掃描錄入貨物信息)、RFID標簽打印機(用于根據貨物信息打印RFID標簽信息)、RFID手持終端(用于掃描檢測帶有RFID標簽的貨物并生產相關報表發送到指定電腦供操作人員查閱)、外圍讀寫器和天線(用于接受電子標簽發出的信號和將信號發送到服務器上進行處理)。其中,為保證系統的安全性,大數據物流系統的數據服務器僅對指定端口開放與客戶端通信,其他端口一律封閉。此外,客戶端使用采用軟件注冊與系統硬件綁定的模式,強化大數據物流系統的安全可靠。

在物流業實施RFID技術的研討和實施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著,物流管理信息化一直是行業關注的重點。在大數據物流的定義下,作為物流管理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倉儲管理信息化自然是關注的重中之重。而網絡布局是大數據物流關鍵,其布局下的數據開發和應用具有實際意義。RFID所具有的批量數據采集能力、實時數據反饋能力及應用高效率回報能力,不僅節省了人力,還避免了應用二維碼系統時易出現的錯掃、漏掃、重掃等差錯,滿足了網絡布局的精準性要求,能將布局內所采集的數據信息充分利用起來。網絡布局展開后,RFID倉儲管理系統的應用發揮大數據物流本身的分析、優化和控制等價值優勢,可以實現對貨物從入庫開始的自動識別、定位、輸送、存取、出庫等全部業務流程的智能可視化管理。
實例一:德國麥德龍
大數據物流除了致力于可視化和效率化外,還有著重于物流供應鏈的連貫一致性。從生產基地的產品運輸到終端消費的商品銷售,整個物流供應鏈保持高效飽滿的連貫一致性,這是將物流業與零售業合并的創舉,也是大數據物流的可觀前景。德國麥德龍集團早在21世紀初就已經開始逐步推進這一頗似“大數據物流”雛形的計劃。參加這一計劃的除了麥德龍集團本身外,以INTEL、IBM、以及SAP均作為主要參與核心企業。此外,類似一般消費品生產商,如可口可樂公司,IT企業,如惠普,還有多家RFID供應商,也都積極參與其中,致力于實現以從生產基地處物流為始點,到零售店的各單品管理為終點的,整條供應鏈的高效管理,將物流業務范圍輻射到銷售終端。大數據物流不僅能保證為客戶提供的商品數據是完整的,還能提高進出貨管理業務的效率。從而達到單品庫存的管理精度提高,庫存情況得到強而有力的控制,企業整體營業額上升的效果。
實例二:日本惠普
大數據物流將傳統業務范圍擴大,不再局限于為“物流”而物流,傾向于為“終端”而物流,更著重商業終端的物流參與感。惠普在美國田納西州的物流配送中心倉庫,為北美多個零售業巨頭,如Wal-Mart、OfficeDepot、BestBuy等企業,提供促銷專用的打印機。這類促銷活動因為涉及的商家范圍廣,而且舉行時間彈性大,所以對物流的適量和適時要求較高。惠普與參加打印機促銷活動的零售商家展開合作,以托盤為單位進行RFID標簽應用,為裝載促銷打印機的托盤上加黏一張RFID標簽,當打印機從配送中心出貨后,就在各個落貨點進行數據的讀取和采集,加大了產品流向的透明度。而通過大數據物流實現終端的數據共享,掌握產品在“何時”位于“何地”或經過“何地”的實時信息,就使得促銷工作更為透明可控,便于決策者進行決策,并及時處理和判斷各類問題。高效的銷售體系得以建立,銷售業績自然隨之提升。
要落實大數據物流,除了RFID技術的支持外,還需要集成多方面資源,綜合考慮基礎建設、實施流程以及應用成本等問題。
第一,基礎建設
RFID系統技術的建立重在基礎建設的鋪建。從芯片、天線、讀寫裝置的選擇到節點的布置,到數據庫的更新、系統的升級和網站的連接都至關重要。
通過RFID,每一件物流單體獲得唯一代碼,具備了“讀”、“寫”及信息存儲功能后,可以在生產、倉儲、物流、商業銷售的節點處采集到每一件商品的信息,構建商品信息流與局域網、互聯網的信息進行比對,建立自動糾錯的查詢、防偽、防竄貨、促銷等智能系統,將品牌商、銷售商、物流公司、終端客戶的利益聯結在一起,從而制約了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提高了行業監控管理水平和物流業綜合服務水平。構建大數據物流,實現大數據信息的可追溯和可共享就成為現實。
下面請看具體的實施流程圖:見116圖。
第二,實施流程
第三,應用成本
目前制約大數據物流推廣應用的瓶頸,一個是RFID芯片成本過高,另一個則是RFID讀寫裝置使用功能不夠簡化。芯片成本過高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應該根本不構成問題。物流企業在RFID運營方面的投入,已經通過DHL、UPS、FedEx等國際大型物流公司的驗證是物超所值的,國內企業若再持觀望態度,只會一推再推而錯失良機。
而RFID讀寫裝置使用功能不夠簡化,主要是指現在RFID讀寫裝置大部分的功能都是閑置的。對于終端客戶而言,如果自己的手機本身就具有RFID的讀寫功能,那是再好不過的了。而這一技術也不難實現,只要在智能手機上添加一個RFID的讀寫模塊就能解決。
隨著大數據產業與物流業結合程度的逐步加深,物流業將發生質的改變。這類質變直接滲透到從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諸如生產、存儲、運輸、配送、銷售。物流活動趨向明確透明,決策層依據大數據物流所反饋的信息來進行決策更高一級的行動時,也更趨向高效和科學。大數據物流環境下,物流功能整合一體性加強,物流信息自動化水平也隨之提高。而當物流業大數據信息的精準度、實時性及精細度得到落實和發揮時,大數據物流所帶來的效益,必然超越客觀預測值。
(作者單位:深圳市驕冠科技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