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劉道勤
高速收費“豆腐賬”國人不買賬
欄目主持/劉道勤

老編有曰:日前,山東交通部門宣布,2014年底到期的15條(段)高速公路將繼續收費,主要理由是償還銀行貸款。山東并非首個推遲收費時限的省份,此前新疆等地也對到期公路采取了延期收費。而河北的京石高速公路則美其名曰“新改擴建”。交通部稱,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總收入為3652億元,總支出為4313億元,凈虧661億元。戲稱為“現金奶?!钡闹袊咚俟?,頗臨被擠兌致瘋的危象;而有關當局對延時收費祭出的“統貸統還”或“新改擴建”等等說辭,很具愚弄國人斂魚肉車主的味道。
交通運輸部雖是首次匯總發布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向社會公開收支情況、里程規模、累計投資、債務余額、站點數量等信息,但令人遺憾的是,此舉非但沒有平息輿論,反而引來公眾更多的猜測和質疑。本來,交通運輸部首次曬賬本的舉動畢竟在信息公開上邁出了一步,值得肯定。但這份公報看似公開了很多信息,但卻更像是“堵民之口”,應付了事。因為公開的內容不夠細化,根本無法釋疑解惑。
廣深高速被業界譽為“中國高速公路的典型樣本”,作為連接廣州和深圳的交通要道,1997年通車運營的廣深高速是一條經營性公路,由港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廣東省交通集團下屬企業合資運營。這條高速單程122公里,通行費70元。廣深高速合資方香港合和實業有限公司年報顯示,2013年通行費收入達31.69億元,日均870萬元。與高額收費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深高速因質量差而備受司機們詬病。連續多年提出降低收費建議的廣東省人大代表林慧介紹,廣東省交通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廣深高速當初投資114億元,截至2012年已累計收費超過410億元,收入遠遠超過投資。
山東省交通部門公開的數據顯示,2013年政府還貸高速公路共收了104億元的通行費,這還不包括約占四成的經營性公路收費。廣西通行費總額也達到84.8億元。在幾乎全是經營性公路的廣東,幾條路收費數字巨大,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年報顯示,廣佛、佛開、惠鹽等9條(段)高速公路上半年通行費收入約26億元。
這些巨額通行費的背后,是經營企業的驚人利潤。主營廣佛和佛開高速的廣東省高速公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年報顯示,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率達26%,同樣由年報可以看到,深圳高速、山東高速、成渝高速等企業的利潤率多在30%以上,這一利潤水平堪稱暴利,甚至超過金融、房地產等行業。
“公路資源屬于特許經營范疇,各省交通集團及其控股企業應該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特殊企業法人,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的經營只能微利保本?!北本┙煌ù髮W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說。
有曰一:坊間認為政府部門在“狡辯”,實則想霸占收費公路這臺“提款機”不放。網絡上,類似質疑聲音鋪天蓋地,并非無因。
這次公布的“賬本”與公眾期待相去甚遠。公報不僅沒有直接回應備受關注的高速公路收費年限問題,反而列出全國收費公路運營的巨額“虧空”,但“虧空”從何而來、具體每一條收費公路的收支情況如何等問題,公報又語焉不詳,怎不令人疑竇叢生?。而像這樣一本“虛賬”“糊涂賬”“豆腐賬”,如何讓國人信服、“買賬”?
據悉,興起于上世紀90年代的收費高速公路,將迎來收費到期的高峰。按2000年已建成里程往后推,近兩年內,收費到期的高速公路約1.6萬公里,這些道路是否均會繼續延時收費,備受關注。
面對公眾質疑,山東省交通部門對延期收費給出的理由之一就是“貸款沒還清,還有巨額的養護費”。然而,15條路中,哪條路貸款沒還清?一年上百億元的巨額收費有多少用于還貸了?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給出的“賬本”顯示:2013年政府還貸公路收費主要用于還貸和維修,其中歸還本金和利息約85億元,大中修及養護約7億元。但歸還利息部分不僅是高速公路,還包括二級公路和農村公路債務利息。換言之,高速收費不僅還了自己的債,還替“兄弟道路”還了債。山東給出的另一個理由是,全省高速路債務余額仍然很重,截至2013年底,累計貸款余額達589億元。為此,山東實施了“統貸統還”。
事實上,此前,各地延期、超期收費采取的辦法是將原屬政府收費還貸公路變更為經營性公路,而在國家有關部門明令禁止變更屬性后,地方就祭出“統貸統還”的陰招。目前,包括山東、山西、河南等多個省份均確立了“統貸統還”的政策,也就是說“只要有一條路還沒還清貸款,所有其他路不管還清、到期與否,都將繼續收?!睆V東一家高速公路公司負責人說。
在法律人士看來,“統貸統還”與收費公路管理條例有沖突。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主任朱列玉認為,首先,條例中的還清貸款后停止收費是指某一條路,而不是全部已建的,更不包括計劃建的;其次,即便沒有還清貸款,到期了也必須停收,因為條例中不得超過限期的規定沒有任何例外情形。對廣大車主而言,只要路網在不斷完善,地方有修不完的路,也就意味著或許沒有停止收費的一天,收費還貸會變成一個無限循環的“陷阱”。
有曰二:關于收費公路的收費期限,現行《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十四條已有明確規定,各地本應據此執行。但近年來,各地卻屢屢出現以各種名義延長收費期限的做法。而對老百姓最關心的其他問題,地方政府往往不多做解釋、不公開信息。這種“我說行就行,不行也得行”的態度給人政府濫用職權和“耍賴”之感,也難脫違法之嫌。
2013年交通運輸部組織起草了《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征求意見稿)》,修正的主要內容是收費公路免費政策的實施、收費公路的收費期限如何調整。其中新增部分,是國家實施免費政策給經營管理者合法收益造成影響的,可通過適當延長收費年限等方式予以補償;高速公路因改建擴容增加投資需調整收費年限的,可依據本條例有關規定重新核定;還貸、經營期滿后,除由公共財政承擔養護費用的以外,高速公路可按滿足基本養護管理支出需求的原則收取通行費,收費年限可按照公路的兩個大修周期進行核準。接近交通部的消息人士表示,《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正案征求意見稿)》未獲得國務院法制辦通過,國務院法制辦要求,2015年6月份形成初稿,最遲2015年底之前將文件上報國務院。
“不要說國務院不同意,這個方案普通老百姓也不答應。設定收費標準、收費年限時已經考慮了各種因素,期滿了卻又叫虧,還要繼續收費,這說明涉及全國億萬人民利益的事情,交通部門想怎么定就怎么定,法律沒有嚴肅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
有曰三:依法行政是對法治精神的踐行,也是政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應該做出的表率。針對收費公路到底是不是“提款機”、運營是否真的遭遇巨額虧損、應不應該延長收費年限等質疑,不能由政府部門一張嘴說了算,更不能任由收費高速“壽與天齊”。
鑒于我國高速路網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規范高速立項與高速收費應當前置,并須交由公共平臺決策。當前,地方交通部門及其下屬企業在高速路建設管理中處于壟斷地位,加之修路對地方經濟的貢獻,地方有上馬修路的沖動,這也導致一些道路效益很差,地方就不得不打效益好的公路的“主意”,所以有了各種借口的延期收費。惟有加強對政府決策的科學論證,才能避免因過度建設而陷入“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惡性循環,才能避免河南南陽內鄧爛尾高速的丑劇重演。(本刊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