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寧
(天水四○七醫院,甘肅天水741000)
實驗室與影像學聯合檢查診斷肺結核的臨床價值
鄧寧
(天水四○七醫院,甘肅天水741000)
目的對影像學診斷(CT、胸片)、結核菌素試驗(PPD)、痰涂片、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PCR法)的局限性及優缺點進行比較,評價實驗室與影像學聯合檢查診斷肺結核的臨床價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肺結核住院患者54例為實驗組,43例非結核性肺病住院患者為對照組,用上述幾種方法進行檢測,對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結果幾種種方法單項陽性檢出率:CT為75.9%,PPD為37.0%,痰涂片法為11.1%,PCR為50.0%;5種方法聯合檢查陽性檢出率為94.4%。結論5種方法聯合檢查與單項檢查最高陽性率相比,提高了近18.5%,較傳統3種方法聯合檢查提高了27.7%。由此可見,5種方法聯合檢查顯著提高了肺結核的陽性檢出率,值得推廣。
肺結核;影像學診斷;實驗室檢查
目前,基層醫院診斷肺結核主要依靠影像學X線診斷、免疫學結核菌素試驗(PPD)、細菌學痰涂片找抗酸桿菌及培養結核桿菌。近年來,隨著醫學檢驗飛速發展,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技術也在基層實驗室推廣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以其敏感性高,特異性好的優點成為結核桿菌檢測研究的熱點。本文對影像學診斷、結核菌素試驗(PPD)、痰涂片、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幾種方法的局限性及優缺點進行比較,評價實驗室與影像學聯合檢查診斷肺結核的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肺結核住院患者54例為實驗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齡3~67歲。實驗組患者診斷均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的要求,主要以患者肺部影像學檢查符合活動性肺結核影像學表現為基礎,同時痰涂片或痰培養陽性,抗結核藥物治療后肺部X線表現好轉,具備以上兩個條件之一即可確診。另外選取同期43例非結核性肺病住院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肺炎38例,肺炎性假瘤1例,肺癌4例,均經相應檢查確診,作為聯合檢查的比對對象,主要用于評價各檢測方法的特異性。
1.2 痰菌檢查
患者入院后每天檢查一次,連續查3次,取晨起徹底清潔口腔后深部咳出2~3口痰作為痰標本,留入加蓋滅菌器皿中即刻送交檢測。
痰涂片法:涂片染色鏡檢嚴格按《結核病診斷實驗室檢驗規程》[1]和試劑說明書進行。試劑廠家: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方法:改良萋—尼氏抗酸染色。痰標本厚涂片,行改良萋—尼氏抗酸染色后進行顯微鏡觀察,連續觀察300個不同視野,未發現抗酸桿菌為陰性,發現3~9條為陽性。
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法:試劑廠家:湖南福湘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儀器:SLAN-96P;檢測嚴格按試劑說明書進行。主要實驗操作包括樣本液化、DNA提取、擴增試劑準備、加樣和PCR擴增。反應體系:20μl(TBPCR反應液38μl、Taq酶2μl、UNG 1μl)。反應條件:50℃,2min;94℃,5min;94℃,15 s,57℃,30 s,45個循環。檢測結核桿菌DNA拷貝數。
1.3 PPD
PPD液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華怡生物技術公司生產。PPD皮試以0.1m l(萬分之一濃度)在左前臂內側行皮內注射,3 d內患者局部腫結直徑>5mm為陽性。
1.4 影像學檢查
采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64排螺旋CT,行肺尖至肺底部深吸氣末掃描。掃描時間3~5 s,層厚5mm,球管電壓120 KV,電流250mA,FOV 300~400mm,螺距1.11。采用IDC公司xplore 1600DR機拍攝后前位胸片。管電壓:110 KV,管電流:6.3mAs,焦—片距:180 cm,深吸氣后屏氣曝光。胸片、CT判讀方法:將194份(每位患者胸片和肺部CT各一份)影像資料的次序全部打亂重排,采用雙盲法由5位資深影像診斷醫師進行集體判讀,將影像資料的閱片結果分為5類:肯定、可能性大、不確定、可能性不大、否定。診斷分級以集體討論意見為準,然后分別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診斷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胸片、CT讀片結果對比(n)
1.5 統計學處理
各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表2 兩組5種檢查方法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統計
(1)胸片、CT讀片結果:CT檢查顯示54例肺結核患者中有41例為肯定診斷(75.9%),43例非結核患者中28例為否定診斷(65.1%);胸片檢查顯示54例肺結核患者中有23例為肯定診斷(42.6%),43例非結核患者中15例為否定診斷(34.9%)以“肯定”“可能性大”統計讀片結果,則胸片診斷的敏感度為77.8%,特異性為83.7%;CT診斷的敏感度為90.7%,特異性為88.4%。CT敏感度及特異性均明顯優于胸片。
(2)由表2可見,54例肺結核患者中,PCR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為27例(50.0%),而痰涂片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僅有6例(11.1%),PPD檢測結果呈陽性的有20例(37.0%)。43例非肺結核患者中,PCR檢測結果呈陽性(實為假陽性)的為3例(7.0%),其余40例均顯陰性,PPD檢測結果則有5例呈陽性(11.6%)。

表3 5 4例肺結核患者的聯合檢查情況
(3)幾種方法的陽性檢出率:CT為75.9%,PPD為37.0%,痰涂片為11.1%,PCR為50.0%,胸片為42.6%。影像學+PPD+痰涂片+PCR聯合檢查陽性檢出率為94.4%。肺結核陽性檢出率隨著聯合檢查種類增加而遞增,影像學+PPD+痰涂片+PCR聯合檢查與單項檢查最高陽性率相比提高了18.5%,較傳統胸片+PPD+痰涂片聯合檢查提高了27.7%。
(1)細菌學檢查:找到結核桿菌是確診肺結核的主要依據。本次調查54例肺結核患者中,痰涂片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僅有6例(11.1%),充分說明痰涂片抗酸染色鏡檢陽性率低,分析原因:一是因為抗酸染色受痰中細菌數量限制,一般至少每毫升痰液含5×103~1×104[2]個細菌方可得出陽性結果,而肺結核患者是間斷性排菌,特別是無空洞型肺結核檢出率更低,所以會造成假陰性。痰培養雖是病原體檢測的“金標準”[3],結果精確可靠,特異性高,陽性率稍高于痰涂片,但由于痰液為垃圾標本,雜菌很多,很難分離到純菌,即使分離出結核桿菌,因其生長速度太慢,檢測周期長、成本高,所以很多基層實驗室都未開展。我院細菌室因客觀條件不成熟,也未開展此項檢查,本次調查也未將此項目列入調查范圍之內。
(2)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54例肺結核患者中,PCR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為27例(50.0%)。據國內外報道,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結核桿菌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好,對結核病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其可檢測1~100 fg純化結核桿菌DNA,所以每毫升痰中只需少量細菌即可獲得陽性結果,尤其對一些含菌量低的標本(如尿液、胸腹水)的檢測具有非常實用的價值,大大提高了結核桿菌檢出率。在本實驗中,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的敏感度比痰涂片明顯高得多,痰涂片陽性患者PCR也為陽性,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實驗污染的可能,因為盡管PCR檢測實現了全封閉操作,但在樣本液化、DNA提取等操作過程中也有可能發生污染,且PCR陽性不能確定結核的具體部位、范圍和破壞程度。同時,實時熒光PCR定量檢測技術也因實驗室嚴格無菌環境、實驗資格審批手續復雜、儀器試劑昂貴等缺點限制了其發展。
(3)影像學檢查:CT敏感度及特異性均明顯優于胸片。胸部X線檢查是診斷肺結核的必要手段,對早期診斷,確定病變部位、范圍、性質,了解其演變及選擇治療方案等具有重要價值[4],但其存在較高的漏診率和誤診率。CT具有較高的密度和空間分辨率,可發現常規胸片漏診的活動性征象[5],并可較好地顯示病變內部結構(如支氣管損傷、小空洞、微小鈣化等)和征象間的相互關系[6],因此,對肺結核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如關于活動性肺結核CT表現,有文獻提及的毛玻璃陰影、小葉中心結節影、樹芽征、小葉樣陰影、肺實變、厚壁空洞和支氣管壁增厚[7],通過這些征象進行診斷可獲得較高的檢出率。
(4)免疫學檢查:54例肺結核患者中有20例PPD呈陽性(37.0%),43例非結核患者則有5例呈陽性(11.6%)。雖然PPD是目前較常用的輔助診斷指標,但其不能區分結核感染與結核病,結果呈陽性只表示有結核感染存在,并不能證明患者患病。通常皮試呈陽性者,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灶,陰性則提示沒有結核菌感染,但仍要排除一些特殊情況,如大部分接種過卡介苗的人群會出現假陽性,影響判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年老體弱、腫瘤患者等往往可出現PPD陰性或弱陽性,從而造成漏診[8]。
由表3可見,聯合檢查時肺結核陽性檢出率隨著聯合種類增加而遞增,影像學+PPD+痰涂片+PCR聯合檢查與單項檢查最高陽性率相比,提高了18.5%,較傳統聯合檢查提高了27.7%。可見,CT以及PCR在肺結核診斷中有著明顯優勢,實驗室與影像學聯合檢查顯著提高了肺結核的陽性檢出率。
綜上所述,單一依靠影像學或實驗室檢查診斷肺結核的方法,因其局限性、敏感度和特異性不高,常不能滿足臨床及預防工作需要。而影像學與實驗室聯合檢查則能顯著提高肺結核的陽性檢出率,與單項檢查相比特異性明顯提高,且這幾類檢查方法在我國許多醫院常規開展,取材容易,檢測快速,易接受,實踐效果明顯。因此,實驗室與影像學聯合檢查在肺結核診斷及治療中存在著較大優越性,對早診斷、早治療,有效控制結核病蔓延起著重要作用,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
[1]中國防癆協會基礎專業委員會.結核病診斷實驗室檢驗規程[M].北京:中國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2]Zaklm E,Shalaby H 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of p leuralbiop sy isarap 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tubercu 2lous p leural effusion[J].Chest,2003,124(6):2105-2111.
[3]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Wordshop Rapid diagnostic tests for tuberculosis.What is the appropriate use[J].Am J Respir Crit CareMed,1997(155):1804-1814.
[4]董玉梅.厚涂片法檢查痰結核菌結果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8):1106-1108.
[5]Raniga S,Parikh N,Arora A,et al.Is HRCT reliable in determiningdisease activity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J].Chestradiology,2006,16(2):221-228.
[6]Heung A N.Pulm on arytubercu losis:the essentials[J].Radiology,1999,210(2):307-322.
[7]路希偉,朱麗君,權占盛,等.31例活動性肺結核治療前及治愈后的CT征象分析[J].中國防癆雜志,2006,28(5):295-298.
[8]苗書全,張書有,郭新會.成人肺結核CT誤診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8):91-92.
R521
B
1671-1246(2015)17-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