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桂芬
摘 要:該文總結了重慶市油菜發展狀況,并結合氣候條件以及油菜產區的生長特點,提出油菜高產栽培理論以及綜合配套栽培技術,以期指導全市油菜生產,從而實現重慶市油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油菜;高產栽培理論;配套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1-59-02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屬于十字花科,蕓薹屬,是世界4大油料作物之一,是我國食用植物油的主要來源之一,在油料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慶市位于長江上游,區域內土質肥沃,冬閑資源豐富,季節氣候溫和濕,雨量充沛,冬季無嚴寒,一般冬性油菜能夠在這一地帶安全越冬,沒有明顯停止生長的階段,很適宜大力發展油菜種植[1]。本文結合重慶油菜種植區的發展現狀以及實際情況,探討制約油菜產量的因素,找到科學種植方法,以期指導油菜種植,提升本地區油菜綜合生產能力。
1 重慶油菜種植現狀
1.1 油菜種植發展情況 重慶處于長江流域的冬油菜產區,在政策扶持以及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油菜的種植面積、油菜籽的總產量以及收益逐年提高,2015年更是實現了2007年以來的連續8a增產。據調查[2],2015年重慶地區的油菜種植面積為24.2萬hm2,較2014年增長了4.1%,8a平均年增幅為9.1%;油菜籽總產量高達46.6萬t,較2014年增長了6.1%,8a平均年增幅為7.5%;油菜籽單產128.4㎏/667m2,較2014年增長了1.9%,8a平均年增幅為1.7%。隨著油菜收益的增高,重慶各級政府加大了對油菜產業的扶持發展,不僅投入大量資金,實施油菜良種補貼,還通過26個油菜籽高產創建示范片及14個區縣的菜花節,積極引導農民發展油菜籽生產,油菜種植發展勢頭良好。同時,重慶地區重視油菜優良品種的推廣,2015年有約82%的油菜籽為“雙低”油菜籽,不僅提高了油菜籽的產量,還提高了油菜籽的質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1.2 油菜種植影響因素
1.2.1 油菜品種 當前油菜產業存在油菜品種產量不高、出油率偏低的問題,且高抗品種較少。應進一步改良油菜品種,提高其抗病、抗倒、抗裂角能力,提高油菜產量以及品質。
1.2.2 育種技術 重慶地區的油菜育種具有鮮明的特色,能夠很大程度上利用雜交優勢,但是育種技術存在一些缺陷,如基因工程技術、分子標記技術等育種技術限制了油菜種植的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存在很大爭議,許多人并不愿意食用經轉基因操作后的食品,大大限制了油菜的發展。
1.2.3 收割技術 油菜的收獲技術一直都是我國油菜種植的技術問題。且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改造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不斷缺失,導致收獲季節勞動力不足,油菜收獲效率大大減少,制約了油菜種植的發展。
2 影響油菜高產栽培的要素
2.1 重視有效角果數 根據實踐經驗可知,有效角果數是影響產量最主要的因素,不同種植條件下有效角果數差異較大,相同條件下千粒重、每角粒數的差異較少。但在有效角果數水平一定時,不可輕視千粒重、每角粒數的影響。因此,必須堅持:“秋冬雙發,春壯穩長”的種植原則,充分發揮油菜個體的增產潛力以及整體的協調生長;二是重視油菜產量與千粒重、每角粒數和有效角果數密切相關性。若要提高產量,需使千粒重、每角粒數和有效角果數的值盡可能達到最大。協調選種、播種、壯苗、化學調控、育苗移栽、合理密植、高效施肥、防治病蟲害等方面的管理。
2.2 油菜高產栽培方法 油菜的生長受到氣候、水分、土壤、施肥等的影響,綜合這些影響因素,專家研究出油菜高產栽培的3種方法[3]:一是適合水肥充足的田塊,主要重視每株油菜的有效角果數,基本苗一般為1.0萬~1.2萬株/667m2;二是適合肥力中等以上的田塊,主要重視單株有效角果數和有效株數,基本苗一般為1.2萬~1.5萬株/667m2;三是適合肥力中等以下的田塊,基本苗一般為1.5萬~1.7萬株/667m2。
3 油菜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3.1 選擇優質品種 實踐證明,優質品種具有增產、抗病的潛力,且出油率較高。因此,要選擇有效角果數多、分枝部位低、株高適中、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優質品種。由渝品審發〔2015〕2號可知,渝黃4號、鼎油雜3號、先油188、天油97、中油116、福油508、萬油25等18個油菜品種被列為2015-2016年重慶市油菜主導品種,這些品種適宜在我市大力推廣種植。
3.2 適時早播、稀播壯苗 油菜育苗田地應選用土壤疏松的田地,秧田和大田的比例為1∶5,苗床施足量的基肥,基肥主要由腐熟有機肥、過磷酸鈣、碳銨以及硼砂組成,苗床土壤要疏松,細平。所謂壯苗是指高18cm、根頸粗6cm、須根多、葉6片的油菜苗。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種,秧齡為30~45d。一般稀播勻播,分2次播種,每667m2用種量為100g,播種后將土壤壓實,并噴施除草劑以防雜草生長。播種后要做好保濕措施,以保證有油菜苗生長,最好在10月中下旬移栽。為了不影響水稻的種植,需要全面推廣油菜的育苗移栽,及時間苗,3~4葉定苗,每穴留苗1~2株。定苗后,及時追肥促長,一般施加尿素,每667m2施加4~5kg尿素,并噴施多效唑,以促進根系生長,控制秧苗徒長,防止高腳苗,培育矮壯苗。
3.3 精細整地,及時移栽 油菜的根系發達,主根較長,為了能夠使油菜根系生長良好,栽培地的土壤必須肥沃深厚,因此一般選用砂黏適中、土層深厚、方便排灌的肥地肥田。一是待前茬作物收獲之后,做好田地周圍溝畦的處理,讓其利于排水;當土壤水分適中時及時的翻地耕地,使土壤上松下實,以利于油菜苗根系對水分以及營養的吸收,促進油菜苗的生長發育。二是要及時的翻地耕地,并施足量的基肥,做好移栽用的溝畦,及時在晴天移栽好油菜苗,一般按行距50cm,株距10cm進行移栽。栽期較早或苗株較大品種取下限,反之取上限。如果遇到陰雨天,采用邊栽邊施肥的方法,力求早栽。
3.4 田間管理
3.4.1 科學施肥 (1)基肥:為了改善土壤結構,促進油菜早出苗、出壯苗,應在整地前一次性施肥,并在播種后根據不同的油菜苗長勢和油菜生長時期對氮素的要求合理地施用蕾薹肥。合理的氮肥比例一般是底肥:苗肥:薹肥為5∶3∶2。底肥一般為腐熟的優質有機肥、硼砂、復合肥。(2)苗肥:苗肥一般在11月中旬之前施加完畢,減弱冬季寒冷空氣對油菜嫩葉的凍害,做到11月早發,越冬期呈水平方向發展,12月穩發穩長,1月新葉生長和老葉衰敗基本相抵消,葉面積略有增長。同時噴灑磷酸二氫鉀和硼砂的混合溶液,補充磷鉀和硼素,防止凍害,促進花蕾發育。(3)追肥:油菜是需氮磷鉀較多和對微量元素硼敏感的作物,如果缺硼會導致油菜葉、莖和根的畸形,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為了防止“花而不實”的現象,可施加硼砂,0.5~0.75kg/667m2。待油菜苗移栽時施加尿素,4~5kg/667m2,定苗后尿素的施加量為8~10kg/667m2,這樣能夠使油菜生長較好,在入冬前能夠達到發棵水平。
3.4.2 除草 在適宜的時期對油菜田里的雜草進行處理。對于容易長草的田地,可使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常用的優良的除草劑主要有消草胺乳油、禾耐斯乳油、禾草凈乳油、精克草能乳油、精禾草克乳油、威霸濃乳劑等。一般在開溝播種蓋籽后以及油菜苗移栽的前4d左右施藥。施藥前最好保證地面濕潤,因此雨前、雨后或小雨時噴施防效較好,而在土壤干燥或者莖葉干燥時除草效果差。12月進行1次中耕除草,培土壅根。
3.4.3 合理灌溉 油菜生長既怕旱又忌澇,應做到旱能灌、澇能排。因此灌溉和排水系統良好,保證油菜田地和溝畦通暢,以利排灌。在水分管理上,應保持畦溝和四周溝的通暢,前期采取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發達,抽薹開花期需水量大,應保證水分供給,采取速灌、速排的方法。
3.4.4 病蟲害防治 油菜的蟲害主要有小菜蛾、潛葉蠅、蚜蟲、跳甲、葉蜂、菜青蟲和地老虎等,病害主要有如根腫病、白銹病、白粉病、霜霉病和菌核病等,應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適時合理的防治。秋冬季以防治油菜蚜蟲為主,兼治其他害蟲。常用的防治蟲害的藥物主要有必林可濕粉、高保、蚜虱凈、撲虱蚜等,以上藥物均可配合噴施寶、磷酸二氫鉀進行噴施,以防止凍害。菌核病是油菜開花期最常發生的疾病,可用菌核光乳劑、多菌靈可濕粉、克菌靈等進行防治。
3.5 收獲
3.5.1 采收時間 主要根據油菜籽含水量和油菜角果的顏色判斷采收時間,一般在油菜種子含水量35%左右進行割曬,在含水量12%左右進行撿拾;待油菜全株有75%左右的角果呈黃綠至淡黃時進行收割,曬5d左右,在早晚有露水時或在陰天撿拾脫粒。
3.5.2 采收方式 主要有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2種采收方式[4]。所謂分段收獲是指先割曬再檢拾和脫粒的收獲方式,所謂聯合收獲是指用油菜聯合收割機一次完成收割、脫粒、清選等工序的收獲方式。天氣適宜時,2種采收方式造成的損失程度差不多;而陰雨天時,分段收獲造成的損失較聯合收獲較少,因此雨天建議采用分段收獲方式較好。
參考文獻
[1]吳春彭.長江流域油菜生產布局演變與影響因素分析[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
[2]諶思.重慶油菜籽產量實現八年連增[J].重慶統計,2015(7):22-22.
[3]李雙印.油菜高產栽培理論及綜合配套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1):43,47.
[4]張士來,楊云,王桂枝,等.油菜高產栽培理論及綜合配套栽培技術的應用[J].云南農業,2011(01):45-4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