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霞

摘 要:樅陽青山以石屋寺為標志,以奇形怪狀的石頭為特色,素有“小九華”之稱,歷史悠久,宗教文化底蘊深厚。該文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以青山為主體,以生態旅游為核心,對青山的生態資源、宗教文化的優勢及劣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態開發的原則,并且在此基礎上,規劃出開發青山特色生態旅游景點的方案,以實現青山地區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青山;生態旅游;開發方案
中圖分類號 X8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1-111-04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t Attractions in Zongyang Castle Peak
Yin Xia
(School of Economics,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00,China)
Abstract:Zongyang castle peak with stone temple as a symbol,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ones of grotesque forms,known as the“small Jiuhua”,has a long history and religious culture deep. Based on the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of data,the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green mountain's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religious culture,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lan,the plan of the developing the ecological tourism scenic spots of the caste peak characteristic is proposed,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 in the Castle Peak area.
Key words:Castle Peak;Ecological tourism;Development program
隨著近幾年節假日扎堆旅游的弊端凸顯,旅游者抱著放松游玩的心態去,看到的不是風景而是“人?!?,旅游消費者付出成本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使其旅游效益極大的降低,也給各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同時,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文化素養的提高,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的傾向不再是簡單的看風景,而更多的是傾向于休閑、度假、回歸自然的生態旅游。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各地要依托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挖掘文化內涵,發揮生態優勢,推動鄉村的生態旅游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生態旅游使得傳統旅游項目得到了質的升華,可以預見,生態旅游將會成為旅游業的主導力量。
1 生態旅游的內涵
目前關于生態旅游并沒有準確的定義,學者們對其都有著各自的見解,且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生態旅游的內涵是不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其內涵也正不斷豐富和完善。但從學者的各種觀點綜合來看,生態旅游是旅游業的一種,也就是一種產業,同傳統的大眾旅游相比,生態旅游更加強調對環境的依存度,即產生于原生態的自然,同時也會對環境保護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是旅游業的一種,所以生態旅游還要能夠產生經濟效益,過度的強調保護而不開發不能稱其為生態旅游。簡而言之,生態旅游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能夠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走得是“保護—開發—保護”可持續發展道路。
2 青山開發生態旅游的必要性
開發生態旅游的投資較少,對環境的破壞程度低,是欠發達地區,貧困農村發展經濟的理想選擇。樅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縣域內的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工業,工業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50%以上,第三產業的發展極為緩慢,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推動力不足。雖然近幾年第三產業的發展有所上升,但三大產業的結構比幾乎沒有變化,產業結構嚴重失衡,主要是餐飲業及服裝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安慶市的各縣中,樅陽縣的生態旅游景點開發處于劣勢地位,只有一個省級生態景點浮山在省內小有名氣,可見樅陽縣的生態旅游業發展潛力大。而青山地區周邊的居民多以務農或在外務工為主,經濟來源單一,就業崗位少,整體的經濟水平同縣域內的其他地區相比較弱。但由于青山處于偏僻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較好,從縣域現有的經濟實力來看,人工景區的建設成本過高,而青山豐富的旅游資源為生態旅游的開發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2013年《樅陽縣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著力推進白云巖、岱鰲山、青山、白蕩湖、連城湖、羹膾賽等“三山三湖”的綜合開發,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可見,政府對青山旅游景點的開發是極其重視的。因此,青山生態旅游景點的開發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它的開發對整個縣域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以及青山周邊地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促進就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3 青山生態旅游開發優勢及劣勢
3.1 優勢
3.1.1 自然資源 青山位于樅陽縣城東16km處的樅陽鎮郭橋村,它北接浮山,南望九華,滿山各種植被和樹木,尤其到了春夏之交,遍山的野花和蔥綠的植被與山腳下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山上怪石百態、星羅棋布。青山自然資源分布見表1。
表1 青山生態自然資源分布
[類型\&景點名稱\&地點\&特征\&山體\&青山\&郭橋村\&山體較高,險峻,植被覆蓋率高,山上有眾多天然形成的奇石
\&象形石\&鑼石\&青山上\&位于山頂,天然形成,狀如銅鑼\&鼓石\&青山上\&如一面巨大的鼓朝向山的北面\&鷹嘴石\&青山上\&上下兩塊巨大的石頭疊加在一起,上面的石頭酷似鷹的嘴巴\&獅子石\&青山上\&天然巨石坐落山的北面,好似一頭熟睡中的獅子\&洞穴\&金雞洞\&青山上\&位于青山南面由3塊巨石圍成,入口小,遠看像一只雄雞張開的翅膀\&老虎洞\&青山上\&山的西面,如匍匐的老虎張開的大嘴洞穴入口大,洞內數十平方米\&古建筑
及特色\&石屋寺\&青山腳\&一方巨石由山腰伸出,天生石柱撐其下,高數丈,形成了面積約200m2的天然石屋,屋內冬暖夏涼,清幽宜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氏家廟\&青山周邊\&初建于清代中葉,為典型的徽派風格是迄今保存完好的鄉村文物,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菩薩印掌\&青山腳\&石屋上方留下一腳印,約50cm長,傳說為菩薩留下的\&相國詩篇\&青山腳\&石屋的旁邊,10m2多的小屋,名為相國詩篇,里面的東西存完好\&]
注:資料來源:《樅陽縣志》。
3.1.2 歷史文化 東晉建元初,高僧青洪禪師云游至此,見石屋大喜,便以此為隱居之所,鑿佛像于壁上,潛心研究佛理,以化緣募得的銀兩在石屋外側擴建佛殿,名之為“青山石屋寺”,明代正統初年,西蜀圓態和尚重建廟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華”的美稱,其后興衰輪替,延續至今。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兩重是清代建筑,殿壁間遺存的6塊碑刻記述了石屋寺的興建始末及它走過的滄桑歷程。石屋寺歷代主持皆深文博學,儒釋道并興。民國年間,僧釋真達為石屋寺主持,他除悉心研究佛學外還尚習中國傳統武術及岐黃之術,并在革命戰爭年代與我黨地方領導人結為至交,多次冒險接待和掩護革命者,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明朝末年,桐城學者姚康伯在石屋旁辦學收徒,大興儒教。時為姚師得意門生的何如寵,亦建書房于石屋寺旁,后中萬歷進士。官至朝廷禮部尚書,位居武英殿大學士,在青山留下一首“堅云墮地閣山椒,仙隱禪棲萬古遙。為向懸崖磨數字,與他后世認前朝”的摩崖詩刻,以“相國詩篇”獨成。此外,在石屋讀書的著名人士中,還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學家錢澄之、清朝詩人王灼等人;書法家萬守敦、文學家殷希聲等名人也為青山留下了他們的詩文題刻。
青山方圓內的居民因以何氏族人居多,故人們又稱之為“何氏青山”,氏族的歷史淵源,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習俗,勤奮嚴謹的學風一脈相承。自何海漁以歲貢廷試第一,授山東棲霞知縣,青山何氏初顯;海漁仲公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寵于萬歷年間同中進士,自此青山何氏蔚為名門望族,人才輩出。民國時期馮玉祥的秘書長何其鞏,擔任過北平市首任市長。可見,青山是極其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
3.2 劣勢
3.2.1 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 由于青山處在郭橋村,地理位置偏遠,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導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尤其是當地的道路建設,僅有幾條通往縣城的公路。而生態旅游的發展對交通通達性要求很高,旅游消費者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費用、時間、精力等成本要素的最小化,交通的不便會使消費者前來旅游的欲望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客源量。高標準的生態旅游與低水平的基礎設施相沖突。
3.2.2 起步晚,品牌競爭力不足 同現有的省級生態旅游景點浮山相比,不論是在資源的豐富程度上,還是知名度方面,青山生態旅游景點的開發都處于劣勢地位。浮山屬于國家級4A風景區,且火山地貌突出,開發時間悠久。而青山盡管有石屋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只是在近幾年被人們所知曉,游客是自發零散的前去拜佛觀光等,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而品牌效應對于一個地區的旅游發展是極為重要的,當前青山旅游景點對游客的吸引力仍較弱。
3.2.3 旅游開發基礎較差,資源分布不合理 旅游資源潛力尚未充分挖掘,新景點的開發規模不大,整合力度不夠,缺乏對市場有牽引力的重量級資源,缺少帶動性強精品旅游項目。從青山所處的區域環境來看,整個樅陽縣的旅游業尚處于發展階段,產業鏈下游還不完善。由于觀光旅游的功能局限性,導致游客逗留時間短和旅游消費低,嚴重影響了旅游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
4 開發原則
4.1 保護第一,開發第二 要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保護是開發利用的前提,旅游對環境的依存度非常高,不論是自然還是歷史遺存,一經破壞往往難以修復和還原,從而損失了它原有的吸引力。因此,要對旅游資源、環境進行科學的生態功能分區,明確不同區域的保護要求,對于嚴格加以保護的區域堅決不能開發,對于允許進行適度開發的區域,可以適當的加以改造,以增強吸引力。
4.2 生態帶動經濟,經濟促進生態 旅游業的持續發展最終依靠的是生態,要積極利用生態旅游資源獲取利益,壯大經濟實力,為保護積累資金,同時要用旅游創下的部分收入用于生態保護,在旅游的開發實踐中發現新的問題,進一步探求有效保護措施,堅決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緊密結合起來。
4.3 企業經營,政府管理 政府要實施優惠政策,吸引旅游企業對青山生態景點建設的投資。而任何一個企業的投資經營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如果把青山生態景點的建設全部交給企業,必然會存在企業為了獲取短期的經濟效益,不顧生態環境,盲目開發,惡性競爭。讓企業經營生態區,而政府作為管理者,一方面可以激發企業的經營活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生態區環境的有效監督和管理,有利于生態區的可持續發展,也符合當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主導性作用,政府加強宏觀調控的規律。
5 開發方案
5.1 客源市場定位 由于青山還尚未開發,且近幾年前往青山的游客較為零散,沒有具體的數據來把握旅游消費者群體的特征。但從石屋寺住持和周邊居民的訪問中大致了解到,前來觀光的人群大部分是縣域內居民,主要包括兩類,青年人和中年人,時間多集中在春節、踏春季節以及暑假避暑期等。中年人主要是在春節期間前來進行寺廟活動,青年人主要是在踏春和暑假期間前來登山、度假和休閑放松。同時,從浮山風景區近幾年的客源來看主要集中在皖南、合肥、安慶等距離較近的地區,在青山景點建設初期,同浮山的競爭力較弱,可以在前期把客源主要集中在整個縣,而且縣內中小學眾多,青年市場龐大。建設后期,寧安城際鐵路也即將通車,寧安城際鐵路可與2條鐵路連通,分別是在南京通過仙寧鐵路與滬寧城際鐵路連接,形成安慶至上海高速鐵路通道,在銅陵與京福高鐵合??瓦\專線連接,形成安慶新站至合肥至北京的高速鐵路通道,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也為青山的后期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外部客源市場。
5.2 突出“寺廟”主題,建設文化品牌 自古以來名山名水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在同縣域內其他景點競爭力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青山獨有的特色吸引游客,青山最有名的就是石屋寺,歷史悠久,了解的人也比較多,寺廟活動頻繁,因此有“小九華”之稱。此外,縣域內缺乏寺廟活動場所,而有宗教信仰的人眾多。以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石屋寺進行宣傳,開展有組織的大型宗教寺廟活動吸引大眾眼球,提升石屋寺的歷史和文化的認知度,通過充分宣傳,可以在一般游客和潛在游客中形成定向反映。而寺廟活動所籌集的款項又可以進一步用于寺廟的完善建設,努力把石屋寺建設成內涵文化的宗教信仰場所,這會使青山的品牌效應突出。
5.3 生態風景區建設 整個青山風景基本維持不變,保持原生態,為了更具有欣賞性,可以適當地進行改造。青山雖有許多特色的巨石,但游客幾乎都不了解,因此需要對青山的特色巨石加以命名,并在其附近樹立標簽,對于每個特色石頭還可以賦予其故事,增加游客欣賞的趣味性。在景點周邊要建立防護欄,防止野豬等野生動物對游客造成傷害。雖然從海拔上看,青山并不是太高,但山勢陡峭,極難攀登,既增加了登山的趣味、刺激和挑戰性,也限制了相當多游客的登山需求,對此可以在不破壞生態的基礎上在山的另一側修建一條平坦的登山路,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4 打造“花?!爸黝}創意 青山雖植被較好,但以常綠闊葉林及針葉林為主,是最缺乏季相變化、動感和色彩的植被類型,為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在游人活動比較集中的地方及道路沿線補栽花灌木,鑒于青山現有的花種杜鵑花來看,青山適宜以種植杜鵑花為主,每年春季,漫山遍野的杜鵑造就一個花的海洋,正是游客踏春賞花的好時節。
5.5 生態農業觀光 在青山周邊的荒廢土地上建設生態農莊,種植蔬菜和果樹,可以根據不同的氣候和季節調整種植蔬菜的種類,還可以開展春季枇杷節、夏季桃李節、秋季蘋果節、冬季柑橘節等果園節日活動,節日的內容可以有很多,如果實采摘比賽、佳果拍賣、農夫大巡游等,創造出濃濃的鄉土節慶氣氛,并可與登山、踏青、廟會進香等活動結合起來。4個果樹節是青山旅游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充實旅游內容,吸引游客,創造名聲都有重要作用。餐館可以利用農舍,一方面不會因為建設而造成生態破壞,另一方面游客也可以自己動手采摘蔬菜,品味原生態的農家菜,體驗濃濃的農家生活氛圍。
5.6 旅游模式 從客源市場的確定和景點的整體規劃分析來看,青山地區目前適合主打一日游或短途游。2007年,國家取消了“五一”黃金周,增加了清明小長假,節假日的分散對于青山的一日游更是一個契機。樅陽縣域內的中小學校眾多,學??梢越M織中小學生前去郊游和研學游。而高年級的學生和青年人可以組織單車旅游,在單車俱樂部租車和朋友或是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同行游玩,相比較于傳統的旅行社組織或是家庭朋友團體游,這種方式更符合年輕人追求休閑、放松、運動的心理,不僅可以增加沿途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擴大社交范圍。中年人可以進行以欣賞、度假、了解宗教文化和體驗農家樂為主的家庭旅游。
5.7 景點宣傳及路線設計 利用報刊、電視臺、網絡等媒體對青山景點的宣傳,同時以青山的特色景點為品牌制作廣告牌,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進行撒網式樹牌宣傳,至少使整個縣域內的居民都知曉青山景點。在宣傳初期,可以利用距離青山景點較近的2個國家4A級旅游風景區,浮山風景區和漢武文化生態園風景區的品牌效應,將更遠的顧客吸引到縣內,讓外來游客在不知不覺中了解青山旅游景點。由于3處景點距離較近,還可以共享旅游資源,旅游者可以在3處景點互相流動,互相增加客源量。此外,可在每個汽車站、火車站的出口以及人流量大的地方設置專線旅游車,減少游客尋找景點的時間,也可在道路兩邊設置景點路標圖,為游客尋找景點提供方便,使游客以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效用。
參考文獻
[1]粟維斌,朱曉媚.生態旅游景區建設[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50-55.
[2]楊柳.探討生態旅游管理的內涵、原則及路徑選擇[J].科技視界,2014(23).
[3]萬劍敏.旅游景區規劃與設計[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92-94.
[4]王迎春.安慶禪宗文化流傳與旅游開發初探[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