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城中村是打工作家的文學現場

2015-11-22 06:15:30李靈靈
文藝論壇 2015年22期
關鍵詞:文化

○ 李靈靈

論城中村是打工作家的文學現場

○李靈靈

20世紀8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打工作家”居住城中村是一個普遍的文化現象。從全國各地奔涌而至的打工作家,散落在以深圳、廣州、東莞為主的珠三角城中村,他們在城中村聚居成群,謀生、交往、聚會與創作。盡管并非所有打工作家都居住過城中村,也并非一直都居留于此,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遷移漂泊都市的生涯中,都曾有過城中村短暫駐扎的體驗。他們通常在珠三角都市的某個城中村聚集成群,也吸引著其他熱愛文學、喜好寫作的打工者加入;居住一段時間之后,其中一批人會陸續離開城中村,但是會有另一批人前來替代他們。因而,城中村成為他們一個相對穩定的文化據點,也是他們的日常生活、寫作與交際的重要文學現場。

珠三角城中村扮演的這個角色,和20世紀前半期美國紐約的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頗為相似。格林威治村吸引著成群結隊聞名而至的詩人、畫家、自由作家們,形成獨特的波西米亞文化群落,在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中,誕生了美國公共文化中影響甚巨的一代“最后的知識分子”。“詩是感到壓力和起來反叛的最后文化媒介之一。1912年一些不滿的年輕詩人聚集在芝加哥和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開始了反叛之舉。在他們的眼中,過去的都是死的,詩的生命力在于自發(spontaneity)、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和改革(innovation)。”①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胡適、魯迅等陸續到了上海,這個城市一時成為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一批有影響的知識分子的避難所,由此誕生了“亭子間作家”②。和格林威治村的波西米亞文化群落、上海的“亭子間作家”不同,“打工作家”最初的文化身份,并不是知識分子或作家,他們大多是曾經或正在珠三角工廠流水線上打工的都市新移民,或者按主流媒體的說法——“農民工”。

以往關于打工文學或底層文學的討論中,城中村作為打工作家生活和寫作的文學現場被忽略了。柳冬嫵曾分析打工詩歌中有大量關于城中村的描寫③,并將這種“異鄉的村莊”意象和故鄉的村莊作為對比物來呈現。問題并不在于城中村是否“異鄉的村莊”,而是城中村本身即為作家與都市空間發生聯系的直接場所,一個文學群落所棲身于都市的獨特空間和場所,是觀察其都市經驗的起點,也是激發其文學想象的立足點。從中可以窺見:“打工文學”在一種什么樣的文學現場生產出來?城中村如何影響了作家的都市經驗和文學想象?

“城中村”成為闖入都市的“鄉下人”的居住場所,是歷史和制度雙重的偶然和必然。2003年“收容遣送”制度被廢除之前,闖入都市的“鄉下人”并不像本雅明筆下的都市漫游者那般閑適——他們沒有隨意流浪街頭的權利,如果沒有暫住證,就要被治安隊收容遣送。除了集體宿舍和工棚,租金最低廉、最適合容納都市新移民的住所,只有城中村,也是諸多告別了工廠流水線的打工作家最好的居住選擇,他們在此收獲了比在工廠車間更豐富的城市經驗。

考察城中村和打工作家的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打工文學”的發源地——深圳。深圳也是都市新移民最早抵達的都市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里尚是一片小漁村,位于深圳關外的寶安區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為工業區,同時吸引了成千上萬前來尋求夢想與發財機會的打工者,他們散居在寶安的一百多個區鎮的城中村。20世紀90年代初期深圳的城中村作家群中,安石榴便是其中一位。他在深圳漂了十多年,并出版了自傳體散文《我的深圳地理》,對他以異鄉人的身份在深圳行走和體驗的前七年青春作一個小結。接受本課題采訪時,他說:“我在深圳居住的并不僅僅是城中村,當然是以城中村為主。至于居住過多少個……但從未作過數字的統計……至少也有十幾個罷。”④

深圳寶安區的石巖鎮是“打工文學”最早的發源地之一。1993年安石榴從廣西農村抵達目的地深圳龍華鎮,換了無數工作后輾轉來到石巖鎮——寶安區的一個城中村,結識了另一位作家郭海鴻。當時郭海鴻是石巖鎮文化站的臨時工,編輯一份名為《打工村》的報紙。《打工村》是石巖鎮文化站面向外來打工者的文藝墻報,從1992年左右開始出版,發表外來工投稿的各類文學作品。這份墻報“引領了深圳各鎮興辦打工文藝墻報的一陣熱潮,龍華、松崗、西鄉、沙頭角各鎮文化部門紛紛效顰,相繼辦起了《打工城》《打工世界》之類的墻報式文藝園地,這一風氣有充分依據可看作是后來各鎮文藝報刊陸續涌現的前奏,同時也體現了‘打工文化’在深圳發壤的一個進程”。⑤從這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打工文學”最早存在的形態之一——文藝墻報,也是打工文化誕生的土壤,吸引了眾多去土離鄉的打工文學青年聚集石巖。

文藝墻報滿足不了打工青年表達懷鄉情緒和文學情懷的需求,他們開始自創民間小報和成立文學社團。1993年,安石榴、郭海鴻和其他作家創辦了最早由打工者自行編輯、印刷出版的文學小報《加班報》,這份小報八開雙面,用一頁劣質紙張手抄復印而成,一半以上刊登打工詩歌。這份粗獷質樸的小報在發刊號中宣言:“我們剛剛結束給老板加班,現在我們開始為自己的命運加班!”“如閃電一樣直擊眾多外來打工者的靈魂,成為傳誦一時的勵志話語。”⑥1993年四、五月間,國內詩歌界頗具影響的詩刊《詩歌報月刊》特辟“詩歌沙龍”欄目介紹《加班報》,一時使“加班文學社”聲名遠播。

由于打工作家工作、居所的不穩定和變動性,他們在城中村的文學活動也是零散和沒有規律的。在一些博客文字和回憶錄中,可以得見他們聚集的“盛況”。譬如“加班文學社”邀集了一批蝸居在深圳城中村的文學青年,定期或不定期的“以文會友”成為他們南方漂泊生涯中的重要節目。1994年中秋,安石榴興匆匆地從附近的水田村奔赴石巖,參加曾五定等人發起的中秋之夜文藝聚會,當時在活躍在臨鎮龍華的一批自由撰稿人鄧家勇、楊怒濤、黃河、龍利民等也紛紛趕來相聚。在石巖鎮這個城鄉結合部的小小村落里,他們飲酒、朗誦詩歌,借以分享和排遣在異鄉街頭滋生的鄉愁。六年后安石榴回想起在石巖的生活,他寫道:“石巖是我在深圳第一次獲得思想碰撞的地點,也是第一次深刻地領受物質和精神、夢想和現實雙重質問的地點。”⑦《加班報》出版兩到三期之后,郭海鴻去了《大鵬灣》——珠三角最早的打工雜志,打工作家曾五定就接替了他的角色,后來安石榴也搬遷到龍華鎮。為了保持聯系和維持小報的存在,1995年經歷了一輪漂泊和命運變遷的新舊文友再聚石巖重組“加班文學社”,文學社成員分工明確,活動范圍也更為廣闊,從石巖拓展到龍華等深圳關外的城中村,在某個文友居所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文學聚會由此成為慣例。

龍華鎮是著名的“打工文學”作家村,一度被媒體譽為“打工作家”的“夢工場”⑧。因其在70多平方公里的村落里匯集了約百萬人口,其中包括二百多位打工作家,形成獨特的打工文化部落⑨。1994年安石榴因生意失敗,落魄之際為逃避債主遁入龍華鎮,“作為一個文化的灰色符號”,與“屹立街口的舊文化站發生碰撞”⑩,加入了當時在龍華下街駐扎的第一代都市新移民自由撰稿人之列。1994年至1995年間,安石榴所經歷的舊文化站,是這樣一副圖景:“龍華下街的街口,有一棵碩大的木棉樹,開花的時候,滿樹滿地一片火紅,煞是壯觀。木棉樹旁邊,就是舊文化站,兩層的陳舊瓦房,不及木棉樹高,但在木棉樹的映襯下,倒顯得有幾分文化的古樸和蒼涼。文化站的正式職工早就不再光顧此地,剩下的只有兩個負責創作和宣傳的招聘人員,加上數個暫住的自由撰稿人,出出入入的文學愛好者,此情此景,頗有點像文學院落的意味。”?這批文學愛好者有如前面提到的鄧家勇、楊怒濤、黃河、龍利民等,以及安石榴,加上兼職編輯《龍華報》“打工詩歌”欄目的四川詩人松籽,在龍華老街被廢置的舊文化站兩層破舊的出租屋僅有10平方米左右的“陋室”里,棲居并伏案寫作。這一方小小的“文學創作室”,一時成為全國各地大量報刊供稿來源的生產線。“有時人多沒有桌子,他們就掀開被子伏在床上寫。實在擠不下,住工地的人就在工棚里寫,沒有電燈,點上蠟燭就著如豆的燭光寫……”?種種艱苦,并沒有打消這批文學青年“瘋狂”的創作熱情:楊怒濤應一家雜志趕寫一篇近萬字的小說:“白天照常打工,晚上伏案疾書,一種莫可名狀的創作沖動和,驅使他連續三天三夜基本沒睡,把作品趕了出來。”?

龍華鎮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成為打工作家生存、寫作與聚集的大本營,和20世紀前半期紐約的格林威治村頗為類似。不同的是,這些“作家”原本是附近服裝廠、電子廠里打工的流水線工人,或建筑工地上的苦工,或保險推銷員,有的是臨時失業,一邊找工作一邊從事寫作,“作家”是一種界定不明的身份。龍華的盛名使得深圳蛇口、龍崗、石巖、松崗等周邊地區的100多名打工青年,先后跳槽來到龍華,加入了“打工文學”的創作隊伍?。按照成名年代和代表人物來劃分,龍華曾蟄居三代打工作家:20世紀90年代初期中期的安石榴、楊怒濤等算是一代;李于蘭、戴斌等屬于第二代群體;第三代是最新填充進來的文學青年?。這種按照成名年代的代際劃分或許并不準確,但也大致反映了龍華作為打工作家文學群落棲居地的盛況。

從某種意義上說,像石巖、龍華鎮這樣的城中村是中國式波西米亞文化人的文學現場。在被“城市化”之前,深圳關外的城鄉結合部有無數大大小小的城中村,石巖、龍華鎮等何以成為都市新移民作家的聚集地?安石榴在《我的深圳地理》寫道:“下街之所以能招攬一批人在此經營文字,歸根到底與龍華的文化部門有關,龍華當時的文化氣氛相當濃郁,有內部出版的報紙、文學刊物和有線電視臺、廣播電臺、圖書館等。文化站設有專門的創作機構,為籠絡作者,將廢置的舊文化站提供給幾個前來投奔的自由撰稿人暫住,由當時文化站負責宣傳創作的張煌新召集,由此逐漸聚攏成群,聲名鵲起。”?由此可見,除了城中村低廉的租金,龍華鎮文化部門針對外來打工者的文化舉措,包括當時投資在街邊建起5個名為“打工城”的櫥窗,以及創辦《龍華報》“打工城”副刊,刊載打工者的文章?,的確給當時潛伏在深圳的都市新移民提供了學習、傾訴和表達的平臺,由此形成濃厚的文化氣氛,吸引著打工族中的文學朝圣者。

除此之外,同樣的都市邊緣人身份和因與都市碰撞產生同樣的文學情懷,從而獲得生存上的幫助和寫作上的交流、討論和指引,也是打工文學青年對某個城中村趨之若鶩形成文學群落的主要原因。尤其當處于失業困境、潦倒彷徨之時,安石榴記得他剛到龍華下街的艱難日子:“我當時就隱身在與舊文化站大約百米之遙的一間漆黑的破屋子里,心情失落,窮極無聊,常跑過去喝酒聊天。其時我們都窮得揭不開鍋,常常是就一盤豬頭肉,飲幾塊錢的劣質烈性白酒‘一滴香’。當然,也會有一些苦中作樂的時候,我當時盡管是避難而來,但還零星做些小生意,有時還能賺上幾個小錢,而他們那一天領了一筆稿費,也會興沖沖地跑過來叫我,生活雖然困頓無望,但我們內心的快樂與夢想并未磨滅。”?

從安石榴在深圳城中村的遷徒生涯中也證實了這點。當文化部門不再為舊文化站的自由撰稿人提供出租通知他們搬走時,安石榴的小出租屋一下子擠進了好幾個人。安石榴在采訪時回憶起城中村的生活,說:“在深圳,在兩個地方于我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是寶安的74區,我在那里居住了兩年多,把住處命名為‘邊緣客棧’,并和在此往來的朋友們共同出版了詩歌合集《邊緣》、創辦了《外遇》詩報;另一個是下梅林,在那里的出租屋,我寫下了70后詩人自己發出的第一個群體宣言,《外遇》詩報由于我們推出了‘70后詩歌專號’而被認為是中國70后詩歌運動的先聲,當時不少全國各地到深圳的詩友都曾在那里作過盤桓。”這些影響了中國詩歌版圖的文化事件,就制造于深圳下梅林圍面村一個簡陋的出租屋里,安石榴就著出租屋的燈火寫下了《七十年代:詩人身份的隱退和詩歌的出場》,詩報印出后,“全國各地無數的信件飛向下梅林這個隱匿的角落”。?

深圳另一個重要的打工作家文化群落聚集在寶安的31區,這個不起眼的城中村因為媒體的大肆渲染被賦予傳奇色彩。2005年,《寶安日報》之《文化周刊》發表《關外→斯德哥爾摩通向諾貝爾文學獎的路途經31區》,從此,“31區”作為一個特殊的文學符號在打工文學界流傳。?這個城中村群落的文學成員先后有王十月、曾楚橋、楊文冰、葉耳、徐東、衛鴉、曾五定、于懷岸、林軍、孫夜等“打工作家”。

與石巖、龍華等城中村稍有不同,31區成為打工文學作家的集結地并非倚賴于鎮文化部門所制造的文化氣氛和媒體平臺,它成為文學和精神上的概念更多是出于偶然,并在某種程度上延續并發展了龍華鎮作為打工文學“作家村”的品格。31區最早的一批作家入住的境況,在曾楚橋的回憶文字中有詳細的記錄,2004年3月22日,曾經供職于《大鵬灣》的王十月、楊文冰和曾楚橋因為雜志人事變更集體失業了:“我們把這次失業稱之為對打工文學的一次集體逃離。我們在寶安三十一區市場附近一家名叫上合燒骨店的小飯館里坐了下來,我們在一邊喝著冰涼的啤酒,一邊商量著今后的日子怎么過。沒有了工作,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生活。當時自由撰稿正風行一時。各種各樣的雜志林立,單是故事類的雜志,在當時就不下幾十家,我們覺得這是一塊可供我們大展拳腳的園地。”?他們決定成立一個文字工作室,并住到同一個地方:“王十月第十一次搬家時,就把家搬到了三十一區。他建議我們也住到三十一區來。我和楊文冰覺得三十一區也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它毗鄰寶安公園,公園的優美環境大家有目共睹,一些公用設施也相對齊全,晚飯后,是可以就近到公園里走一走的,但這僅僅是一個相當次要的原因,因為在當時,對我們來說,晚飯后到公園里走一走,顯得過于奢侈了,更重要的是這里的房租水電相對于寶安其它的地方要便宜很多。”?

31區成為打工文學的一個重要文學現場。首先城中村相對便宜的房租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2002年王十月最先租住在31區,這里藏匿著來自五湖四海的都市異鄉人,以各自的方式謀生互不干擾各取所需,生活成本低而且便利,充滿著混雜、臟亂而又不乏寧靜詩意的浪漫在王十月的散文《聲音》里有細膩傳神的表達。寶安公園也是他們后來寫作到腰酸背痛之余相邀聚集的重要場所,一邊跑步,一邊聊文學,度過一天中或許是最為輕松的時光。其次對于他們當時的處境來說,解決生存問題才是最首要的,并非如某些媒體所想象的“獨守清貧對文學的執著追求”?。“對文學的執著追求”恰恰是他們為了改變清貧地位、實現從普遍的外來“打工仔”到“作家”身份的轉變,從而在都市獲得認同地位、實現最初南漂夢想的路徑。這也反映在工作室取名的討論上,當楊文冰提出“自由”,三人一起沉默,王十月認為“自由”太過張揚,曾楚橋說:“我們其實都是不自由的自由撰稿人。”于是提名“存在工作室”,最后一致通過。對于這些去土離鄉游離于都市體制之外的打工作家來說,“生存”才是他們首要解決的問題。其三,和20世紀90年代中期石巖鎮、龍巖鎮表達懷鄉情緒和文學情懷的打工青年相比,31區作家的寫作更為自覺,他們不僅僅需要傾訴城鄉文化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巨大傷痛,或者滿足單純的文學情懷和夢想,而更希望通過文字養活自己和家人,改變自己在都市的命運。因而,他們再也無法滿足在“打工村”“打工城”等墻報、自辦民間小報或者珠三角僅有的幾家打工文學報刊平臺上發表自己的作品,必須通過文字獲得稿酬或名聲。為了生存,他們有時候不得不寫一些紀實或情感故事類的文字來賺取銀子,因而他們籌備的工作室不叫“文學創作室”而叫“存在工作室”,遮蔽了“文學”而凸顯了“文字”。曾楚橋將他們從《大鵬灣》的“失業”譬喻為“對打工文學的一次集體逃離”,其含義也在于此。

31區新移民作家自覺地聚集成群,他們印制了統一的名片,并在當時形成一種獨特的“集體寫作”現象。這種“集體協作”和商業文學時代將文學統一命題、包裝和進行工業化批量生產的寫作現象有所區別,?在其具體的創作實踐中,每個作家都有各自的寫作理念和文字追求,這里的“集體寫作”來自相互交流和鼓勵的氛圍以及在方向上的相互指引。打工作家在形成各自的寫作理念和技巧之前,并沒有接受多少文字上的正規訓練,僅憑著對文學的熱情和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以及用“文學來講述打工生活”的情感沖動來創作文學作品。聚居城中村自覺組織文學社團,是他們作為“都市新移民”和“文學創作者”雙重身份的一種彼此認同,在這種認同的基礎上摸索文學路。曾楚橋對文友間的相互幫助有深刻的體會,他在31區的自由撰稿生活并不順利,寫作狀態很不穩定:“老實說,我自己也有點兒灰心,覺得很難再堅持下去。大家都在為我的這種狀態焦急,尤其王十月和孫夜,我們每天去公園跑步時,他們都跟我談我的小說,談小說里的個中得失,又從小說談到當下的文壇,總而言之,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我重建自信心。我敢斷言,再也沒有什么比得上來自朋友之間這種推心置腹的交流更讓我感到直接而有效的了。”?當他的小說《幸福咒》終于在《收獲》通過終審,“王十月那高興的樣子,那情景比他自己的小說在大刊上發表還要高興十倍”。?這種認同和鼓勵,讓一批打工作家堅持了下來,從2006年開始,他們在31區的寫作便有了方向感,也聚攏了更多的具有文學情結和理想情懷的外出打工者。“存在工作室”成立了不久,葉耳、衛鴉、徐東等慕名而來,此后曾五定、于懷岸、韓三省、林軍、孫夜也入住31區。這些自由寫作者們“常常是一邊跑步一邊談文學。覺得我們是這個城市最幸福的人。我們假想了每個人各自的未來……”?

城中村只是打工作家的臨時居所。當他們的專職寫作無法滿足生存,或生存條件有所改善時,譬如在珠三角多如牛毛的報刊雜志找到一份編輯工作,或被提拔到當地區、鎮政府機構的文化部門做文職,他們就有可能離開城中村。譬如郭海鴻擔任《大鵬灣》副主編后,告別了短暫的城中村居住生涯;王十月通過“文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搬離了城中村,在東莞擁有自己的房子。只有少數人有這樣的好運氣,由于工作不穩定,更多的人在城中村之間來回搬遷,甚至從珠三角一個城市流落到另一個城市。譬如安石榴從深圳關外城鄉結合部的城中村搬遷到深圳市區的城中村,戴沙牛在廣州的獵德村、楊箕村、鷺江村之間跳來跳去,楊文冰從深圳31區搬遷到廣州的獵德村,何真宗從東莞到了廣州……散落在珠三角各城市大大小小的城中村,是“打工作家”群體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新的文學群體的物理性空間。當他們從工業區的流水線空間中解放出來時,城中村接納了他們,為其從“農民工”到“作家”的文化身份轉變提供了空間生存的基礎。

“凡文學事實都必須有作家、書籍和讀者,或者說得更普通些,總有創作者、作品和大眾這三個方面。于是,產生了一種交流圈,通過一架極其復雜的,兼有藝術、工藝及商業特點的傳送器,把身份明確的(甚至往住是享有盛名的)一些人跟多少有點匿名的(且范圍有限的)集體聯結在一起。”?打工作家在珠三角的漂泊生活、城市體驗和文學創作幾乎是同構的,城中村是他們生存、寫作與聚會交往的重要文學現場。城市外來人口在都市形成一個新的社會空間,打工作家文化群落便是這種新的社會空間生成的具體顯現。這個新都市文化群落具有不同于本土人群的生存方式、關系網絡、行為規則和價值觀念,與整個都市新移民群落形成某種吸附和牽連;而又因為“文學”具有與傳統老鄉社會聚落不同的特點,對“文學”的認同打破了傳統依據省份來劃分的地域認同,使得來自廣東和廣東以外省份的都市新移民作家能獲得彼此的理解,因為相對于擁有城市戶籍的城市居民和城中村原住民來說,他們是外來人。這也是安石榴后來每搬遷到一處,都將其出租屋命名為“邊緣客棧”的原因,他和朋友們的文學交往和集會,也多在“邊緣客棧”里進行。他們在與都市的文化碰撞和異鄉人的身份感上,能產生文化認同感。因而一開始,打工作家便具有雙重的文化身份:一種是作為外來人口的都市新移民,一種是熱愛文學和熱愛寫稿的“作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城中村不僅是“打工作家”的生存、寫作、交際的物理性現場,同時也是其文化身份識別的重要文化現場,也是珠三角城市新移民文化不可忽略的文學現場。

注釋:

①Roderick Nash,The Call of The Wild(1900-1916),NewYork,George Braziller,Inc.,1970,p.141.

②王曉漁:《知識分子的“內戰”:現代上海的文化場域:1927-193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17頁。

③柳冬嫵:《城中村:拼命抱住最后一些土》,《打工文學的整體觀察》,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270-284頁。

④除非特別注明,打工作家的談話屬于筆者訪談內容資料。

⑤⑥⑦⑩????安石榴:《我的深圳地理》,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頁、第13頁、第15頁、第17頁、第18頁、第17頁、第18頁、第35頁。

⑧《龍華:打工作家“夢工場”》,《深圳商報》2002年8月12日。

⑨馬維東、馮霖、鄒文娜:《龍華有個打工“文化部落”》,《羊城晚報》2009年11月3日。

??溫蘇平:《三代打工作家龍華尋夢》,《深圳商報》2006年3月5日。

??易運文:《近觀龍華“打工作家”》,《光明日報》2002年9月18日。

?關于龍華“打工作家”的代際說法,見溫蘇平:《三代打工作家龍華尋夢》,《深圳商報》2006年3月5日;黃偉:《打工文學積聚龍華》,《南方日報》2009年8月25日。

?孫夜、顏愛紅:《打工文學發展備忘錄》,《寶安日報》2009年11月1日。

????曾楚橋:《三十一區和打工文學》,《寶安日報》2009年7月5日。

?瞿慧萍:《親嘴樓里的作家夢—記聚居在寶安三十一區的文學創作者們》,《深圳僑報》2007年7月28日。

?李靈靈:《論山寨文化現象——對當代文化生產機制的反思》,《中國圖書評論》2010年第3期。

?唐冬眉:《深圳三十一區作家群》,《寶安日報》2007年4月23日。

? [法]羅貝爾·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的原則和方法》,[法]羅貝爾·埃斯卡皮著,王美華譯:《文學社會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當代都市新移民的城市想象與文化認同”(項目編號:14YJC75102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

責任編輯 馬新亞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四虎永久在线|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 91视频国产高清|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自拍| 久久网欧美|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无码福利视频|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九色最新网址|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色亚洲成人|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久噜噜噜| 久久免费成人| www.av男人.com|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爱做久久久久久| 久草视频中文| 久久成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一本综合久久|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97国产在线观看|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9cao视频精品|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精品777|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日韩午夜片|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