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本養殖創新紀實"/>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史昌源 吳敦和 戴保根
養殖創新利村富民
——吳德本養殖創新紀實
□史昌源 吳敦和 戴保根
遠近聞名的鴨王吳德本系揚州江都人。他1997年創辦水禽養殖合作社,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社員從8名發展到152名,養鴨從4萬只發展到2013年113萬只,年產蛋2000多噸,蛋禽年銷售額過兩億元,帶動了523人就業,152戶社員家家建樓房、戶戶達小康。合作社獲得江蘇省“四有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稱號,更可喜的是2013年他以養禽基地搬遷為契機,又成立了德本生態農業公司,建成了1100畝高標準鱖魚苗繁育基地,成功地繁殖鱖魚苗2000萬尾,被國家農業部授予“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稱號。
今年68歲的吳德本原是邵伯漁業隊的漁民,16歲隨父到外鄉養魚,重返邵伯定居后在公路村承包140畝水塘養魚。1991年有三個浙江紹興人到邵伯南塘養蛋鴨,這使精明的吳德本眼前一亮,心想浙江人數百里到這里養鴨,可見養鴨前景廣闊,我何不也跟著養鴨。那時他對養鴨一竅不通,便向浙江人請教,但浙江人不愿告訴他養鴨技術和購苗鴨地點。這絲毫沒有動搖他養鴨的決心,經多方打聽,終于知道了購苗鴨的途徑,于是購進了4000只苗鴨。不懂技術,他就向內行請教,在實踐中摸索。但第一年由于給苗鴨打防疫針方法不當,死去200多只,外加借了30萬元高息貸款,忙了一年,虧損4萬多元。但經過一年探索,他初步摸到了養鴨的規律,增強了信心。第二年鎮領導幫他排憂解難,區老促會支持了5萬元流動資金,他扭轉了虧損,還盈利6萬多元。
2001年底,在區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吳德本正式成立了“德本水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吸收48名社員。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在運營中堅持統一采購苗鴨、飼料、疫苗藥品,統一銷售蛋品和及時淘汰老鴨,讓社員集中精力提高飼養水平,增加經濟效益。合作社聘請鎮獸醫站為技術指導,組織25名專業人員,定期為鴨打針防疫和噴消毒藥液,數年來未有疫情流行。合作社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行魚鴨混養、鴨糞喂魚,鴨吃小魚、小蝦、螺絲和水草,做到不同生長階段(苗期、青年期、產蛋期)采用不同的配料和管理方法,從而保證了鴨禽生長和蛋品產量、質量。多年來,通過合同訂購、電話約購和網上銷售,蛋品除銷本省高郵、泰州,還銷往湖南、浙江、山東,甚至遠銷到意大利等國家。
正當魚鴨混養產銷兩旺的時候,他收到了因南水北調,鴨場總部需要搬遷的通知。吳德本父子決定以此為契機,進一步發展水產養殖。為此,他們做了三件事:一是建鱖魚苗基地。在地方政府的幫助下,他們在新建村以700元/畝的價格流轉了1100畝低凹地和廢溝塘,動用十多臺挖土機施工兩個多月,建成了50多個魚塘,同時購置了有關的設備。二是學鱖魚苗培育技術。他們父子除從電腦和書本上學習外,還先后五次去廣東,專門學習鱖魚苗的繁殖方法,并且以高薪從廣東聘請了一名技術人員住場指導。三是攻鱖魚培育難關。他們從洪澤湖引進了1000多公斤魚種,掌握了公、母魚種的配比和受精等技術要領。但第一批產籽沒有成功,原因是水溫和水質有問題,藥物催產也失當。隨后,他們調整水溫,改變水質,適時催產,終于攻克了順利產籽、按時開口吃食,以及鱖魚苗的餌料鯪魚和銀魚的同步繁殖等難題。經過半個月左右精心喂養,魚苗成功上市。除本區鄉鎮養殖戶外,泰州、南通,以至于安徽、山東、上海的客戶也紛紛上門求購。由于價格合理,加上餌料配套,2013年銷400萬尾,2014年銷售猛增到2000萬尾,尚供不應求。魚苗和成魚的總銷售額達3000萬元以上。
一年多年來,通過開發,一片片雜草叢生低凹地和廢溝塘,被改造成了一個千畝規模的現代化養殖場,村每年增加20多萬元集體創收。吳德本還捐資20萬元幫助家鄉村新建了一條300多米的水泥路,為村民改善了交通環境。養殖場還吸收了30多個農民工在場工作,年人均工資5萬多元。在銷售季節,魚池旁邊車水馬龍、客戶成群,帶動了鎮村三產的發展。
(編輯 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