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作家的精神立場與新歷史主義文學的契合
——余艷訪談錄

2015-11-22 11:58:18聶茂
文藝論壇 2015年21期
關鍵詞:創作歷史

○聶茂

作家的精神立場與新歷史主義文學的契合
——余艷訪談錄

○聶茂

一、“紅色記憶”與新歷史主義文學的資源價值

聶茂:余艷,你好!很高興和你進行這樣的一次談話。最近二三年,你的創作呈井噴狀態,特別是《板倉絕唱》和《楊開慧》的推出,影響很大。在我看來,你找準了創作題材上的突破口,即:“紅色記憶。”共和國的開創和建立是當代中國永不磨滅的紅色記憶,這里有取之不竭的創作素材。按照我的好友劉起林教授的說法:“紅色記憶”及其社會歷史和精神文化內涵,本已得到當代中國文學全方位、多層次、多側面的審美發掘。新世紀以來,“紅色記憶”的重敘和“紅色經典”的改編,更是在紙面、視覺乃至網絡傳媒全面展開,并以其審美價值和社會影響,超出文學范圍而成為包蘊豐厚的社會文化現象。換言之,“紅色記憶”顯示了新歷史主義文學豐富的資源價值,它與一般意義上的“主旋律”作品不同,首先是題材的重大,其次是人物身份的獨特性與敏感性,這兩者容易導致作家預定禁忌和自設雷區。你的《板倉絕唱》和《楊開慧》無論是作為報告文學還是紀實文學,總之可歸于新歷史主義文學的范疇,是新歷史主義文學的新收獲。這兩部作品最引人注目的是文本中融入了大量的楊開慧手稿。這份手稿彌足珍貴,里面凝結了一個女人在糾結和煎熬中的深深的愛和深深的痛。據說毛澤東主席曾一直想要找該手稿,卻沒能找到。這份獨特的“原始史料”是當代文學一筆寶貴的財富,你以楊開慧的手稿為切入點,實現了這一資源價值的文學轉換,而且做得十分成功。按照西方政治傳播理論,政治人物在大眾傳媒中有一種“可預見性”,它構成了普通受眾對其產生情感認同的基礎。那么,我想問的是:你在人物塑造和情感把握上如何突破禁忌,避開雷區的?你如何在人物塑造上做到既符合受眾的“可預見性”,同時又能有所創新?你是否堅持了歷史紀實“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

余艷:是的,楊開慧手稿是我寫這個系類的魂,我幾乎把手稿全融入了我的文稿中,類似“我是真的愛他呀”“他那生活終歸是要我思念的”“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我一定要同他去共這一個命運”“只要他是好好地,屬我不屬倒在其次”“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這樣的內心寫照和“我簡直要瘋了——人越見枯瘦”“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我總是要帶著痛苦度日”“我好像已經看到了死神”等內心獨白,在我的文稿中隨處可見。我想再現一個活生生的楊開慧。

不過,傳統歷史資源的當代轉換并不意味著對歷史毫無選擇的接受,它需要在當代語境中對歷史傳統重新審視和反思,這種反思是對歷史的尊重和負責,絕非取悅觀眾的戲說和消費資源;需要承擔歷史文化使命,實現對這一題材的整體性超越。由楊開慧萬言手稿作為切入點,觸及開慧的內心世界,由此獲得精神的升華,實現新聞眼和文學魂的完美結合,這是一種對紀實文學本性的回歸。

聶茂:眾所周知,歷史永遠是人的歷史。偉大的歷史人物總是穿越歷史,成為大眾當下生活的精神偶像。為了塑造了這一偶像,一方面你以旁觀者角度冷靜客觀地記錄楊開慧熾熱的情感波動和內心感受,不斷插入手稿原文和旁白,以增加文本的真實感和可信度;但另一方面又盡可能跳出歷史,使創作上產生審美上的“間離”效果。因為,任何作品對于歷史的敘事和呈現都不僅是為了還原歷史,而是融入作家的世界觀、歷史觀、生命觀等精神立場。聽說,你多次深入板倉楊開慧紀念館、故居、陵園等地,多次走訪井岡山、韶山等毛澤東戰斗和生活的地方,還設身處地地潛心研讀關于毛澤東、楊開慧的史料。你查了那么多的資料,走訪了那么多的地方,但資料越多越難取舍。因此你一開始寫了將近65萬字的作品,后來你意識到應該利用楊開慧的手稿作為切入點,并從中提取成了6萬字,完成《板倉絕唱》,你這個轉變過程是怎么完成的?你如何在歷史真實與文學真實之間呈現作家的精神立場?

余艷:讀了幾百萬字的楊開慧的相關書籍和資料,走了所有能去的地方。長沙的愛晚亭、清水塘;北京的三眼井、武漢的都府堤;韶山、平江……再去板倉、井岡山……用半年時間跑完這一圈,前后一年寫下長篇傳記《楊開慧》。作為基石般的“房屋”基礎,這部書是必走的第一步。隨后,我懵懵懂懂地又寫了一部長篇小說《燃情年代》(正在出版中)。算起來,有65萬字的沉淀。

但我知道,自己還沒挖到“深礦”,怎么辦?盡力了只有這收獲,是偃旗息鼓,還是繼續挖掘?恍恍惚惚之中,像是楊開慧在鼓勵她。帶著對歷史的敬畏、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文學的擔當,我重新整裝——出發。

于是,就去故居楊開慧臥室“熬”上一夜,從黃昏到黎明,從孤獨到寒冷。風雨飄搖的油燈下,獨自一人體會當年開慧經歷地無數個獨處夜,用真實的感受、刻骨的體驗,向開慧的心靈靠近,靠近……再三上井岡山,獨自一人找尋當年毛澤東打探楊開慧的見證人;去古樟簇擁的象山庵,看毛澤東在什么情形下跟賀子珍結婚……以及當年國民的婚姻狀況、惡劣環境下的殘酷現狀,都成為我認真考證和思索的課題。

后來,找到“用楊開慧手稿還原毛澤東愛情”的定位,逼出了6萬字的《板倉絕唱》……

聶茂:楊開慧和毛澤東的世紀之戀,歷來為人民群眾所關心,特別是歷史情境下賀子珍的介入,更是為這段愛情增添了一層神秘感和沖突感。愛情故事本就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也是作家最想寫卻又最難以寫出特色的,何況是呈現一段撲朔迷離的偉人愛情,里面夾雜有家國情懷、民族道義、歷史責任等等。較之一般的文學作品,“紅色記憶”題材創作有著長期以來的概念化、公式化、定型化、模式化之痼疾,對領袖人物情感的張揚與敘寫更是這類創作的難點與冷點。值得慶幸的是,在飽滿的富有歷史質感的文化語境中,你的敘事較好地把握住了楊開慧與毛澤東內在的人格特質和精神氣場,為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而又“陌生化”的藝術形象,實現了偉大人物人格與人性的高度統一,折射出楊開慧的精神力量和毛澤東的個性魅力。請問:在你開始著手創作時,你有想過其中的艱難程度么?你確信能放開手腳、把握好其中的創作尺度么?你覺得毛澤東和楊開慧這段愛情值得你如此大書特書嗎?

余艷:那是我第三次去板倉。這天,楊開慧紀念館彭館長和開慧鎮王書記一人握我一只手、充滿期盼地說:

“板倉,每年以20—30%的游客量遞增。人們游覽下來,沒有不沉重的,幾乎都大發感慨。眾多的感慨歸結起來六個字:‘可惜了,值得嗎?’是啊,多少記者、學者來了,又走了,卻沒回答這個問題。可老百姓關心啊,人們心頭一個死結,誰要能解開它,我……我們給他,磕頭!”

“中國第一愛情,千古絕唱啊!大題材、重選題,要接,你得脫胎換骨;又是全國人民的心結,要解,你要面對文學、面對英烈,更要面對歷史,面對全國人民……”

“可惜了,值得嗎?”頂著沉甸甸的六個字,我再出發,開始三年的魂系和癡迷。

最終是二十次、三十次去板倉,我記不清了,反正湖南境內的紅色景區是跑了個遍;一個人開車上井岡山,茨坪、茅坪、黃洋界、象山庵,一站站走,是真的想走——要打通歷史、想狠接地氣。要畫就畫出英雄的骨,要寫就寫出英雄的魂;我也知道,我不敢不走,一代偉人的青春、熱血都灑在這里,不用情留下腳印、不用心深入挖掘,讓眾人的糾結依然堵心、歷史的真相仍就模糊,起碼擔當和責任都沒有,良心何安?

今天,書出版了,報刊轉載、各處熱評,一場接一場的講座,讓人們了解、甚至讀懂楊開慧,更理解了毛澤東、楊開慧這對特殊夫妻的奉獻和犧牲——我覺得:值了!

二、歷史擔當與文化重構下的大美愛情

聶茂:現實生活把歷史越拉越長,歷史事件把人越推越遠。楊開慧之所以活在我們中國人民的生活中,不僅僅因為她是毛澤東的妻子,更在于楊開慧“舍小我為大我”、勇敢地承擔了那個時代的“革命信仰”,完成了自我提升、完善等“人格塑造”。作為一位奇女子,楊開慧身上有著偉大人物特有的精神磁場,她的英年早逝,她的外柔內剛,她的情感之殤,無不令人扼腕和嘆息。當你坐在楊開慧的故居,走進她的臥室里面,穿過歷史的層層迷霧,你是否想過這樣的問題:楊開慧本可以保全生命的,為什么要那么堅決地慷慨赴死?她那么愛毛澤東,在明知自己就要犧牲的情況下,為什么不把寫滿深情、留有愛戀的手稿告訴他人,特別是讓毛主席知道她的赤子之心?你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敘寫偉大歷史人物的大美愛情的?

余艷:在我打算寫楊開慧的時候,我就一直是帶著問題和反思來的。

是的,楊開慧原可以不死的,可是,她死了。癡戀、相思、孤苦,躲藏、受刑、槍殺。吃多少苦,還死得那么牽腸、那么壯烈……多少人不理解毛澤東的生活走進賀子珍。可是,同樣是一份真愛,在中國革命最為艱苦的歲月,在毛澤東政治生涯最為艱難的時候,這個時刻為革命準備犧牲的女子與毛澤東出生入死、風雨同舟十年。無論從中國革命還是女人妻子,她都是功勛卓著!也就是說,作為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和賀子珍,她們注定都承擔了雙重角色:既是溫柔賢淑的女子,又是堅毅的巾幗英雄!

你想想,腥風血雨、生死無常的年代,喘不過氣來的楊開慧帶著三個小兒,躲避敵人,保藏自己,牽掛愛人,堅持斗爭。她的那些泣血的文字、真實的心聲,一半是刻意的隱藏,一半是希望有個地方可以代為存放。就這樣,墻洞成了她精神的閨房,墻洞作為消減痛苦的心靈郵箱,為焦慮無奈的女子做了無奈的儲藏和有力地分擔。夜雨婆娑,一燈如豆,嬌小玲瓏的身影,孤寂地投在板倉土屋的泥墻上,娟秀的字體流瀉在紙上,字字句句道不盡的思念和苦痛。為了丈夫毛澤東的事業,學貫中西的名門之秀,選擇了一條憂愁痛苦、險惡叢生的路……

尤其揪心的是,楊開慧身邊的戰友、朋友、親人、閨蜜一個個倒下,激起仇恨的同時,也激起革命斗志。尤其,楊開慧對丈夫毛澤東赤誠的愛和對理想的完美追求,讓她義無返顧赴死。

至于為何不把藏稿告訴任何人,這么說吧,從楊開慧被關進大牢到她英勇就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天時間。但正是這短短的時間里,在煉獄般的大牢中,楊開慧完成了她心靈中最后一次涅槃。可惜她美妙的心音再也無法變成心靈的文字,再也無法放進那個墻洞。否則,墻洞中的那些手稿,將會出現最美麗的新的篇章——只有在來不及寫就的篇章里,人們才能看見一個女人感天動地的愛情心音;只有在來不及寫就的篇章里,人們才會看到一位高貴女人真正的高貴!也許正因為如此,楊開慧最后都沒有把墻洞里的秘密告訴任何人。她是有機會的,比如一起坐牢的保姆孫嫂、兒子岸英,還有前來探視她的親人。但是她誰都沒有告訴。是不是身陷囹圄的楊開慧已然頓悟,那些手稿上的文字,只不過是她心路上一度迷亂的心靈碎片?連楊開慧自己都不明白,當時寫下那些文字,究竟是為了記念一段心路,還是為了咀嚼一段寂寞?

但是,大牢中的楊開慧已經不是手稿上的楊開慧——手稿上的心音不過是秋蟲般的呢喃,而大牢中的楊開慧已亮麗于信仰的高山;手稿上的楊開慧不過是一個期期艾艾顧影自憐的家婦,而大牢中的楊開慧才是毛澤東當之無愧的愛人!手稿上、大牢中已經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自己,楊開慧這才決定,讓那段寂寞的文字永遠寂寞在墻洞之中,永不示。——因為手稿中缺少了最美麗的章節,在那段未及寫就的章節里,有她寫給潤之哥哥的最動人的戀歌:今生今世,為你而生;今生今世,以你為榮;今生今世,為你而死;今生今世,死也無憾!

面對著歷史中的偉人,我告誡自己,無意評說過去的故事,也不敢對歷史作什么聰明的解讀。因為,在歷史面前,根本就沒有聰明的活人。而只想,以楊開慧的心靈筆記為指引,并順此指引再重走一遍那些與之相關的足跡,試圖尋找出那些被歷史迷霧所遮蓋的歷史真相。

一直本著“只講事實、不講故事”的創作原則,以“狠接地氣、勤泡基層”的踏實風格,盡力還原三位偉人絕唱千古的真情大愛。尤其,以楊開慧的手稿還原歷史和真實,盡全力去探究這段歷史背后謎底。

聶茂:新歷史主義文學是一種對歷史文本加以重新闡釋和政治解讀的“文化詩學”。創作者有意識地拒絕政治權力觀念對于歷史的膚淺圖解,自覺地從歷史的廢墟中走出,盡可能地凸現民間歷史的真實面目,通過文本與歷史的整體聯系,從文化的視角對歷史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對現代社會意識形態控制下主流文化的“歷史仿真”或“超真實歷史”給予反思性批判。與此同時,創作者強調文學的符號作用和馴化功能,強調文學和其語境之間的相互塑造和道德力量。閱讀你的作品,感覺“聰明,寬容,勇敢,大義”等這些宏大話語放在楊開慧身上十分貼切,特別是楊開慧對毛澤東的那份情感,她把丈夫的偉大事業當做她自己人生理想與生命價值的具體體現,這種頗具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美德所彰顯的符號意義,不能不令人動容。我感興趣的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誰也無法預見中國革命最終的結果是什么,誰也無法預見毛澤東最終能夠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那么,作為一個弱女子,楊開慧英勇就義的內在力量究竟源自哪里?你覺得作品中楊開慧的光輝形象帶給讀者哪些啟示和感動?

余艷: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吧。

(一)無私和奉獻對后人的啟示。毛澤東、楊開慧的十年婚姻,一家人顛沛流離,吃百家飯,行萬里路,四海為家。直到毛澤東上井岡山,楊開慧及三個孩子,寄居在板倉娘家,到后來開慧東躲西藏,毛澤東都沒有給妻兒留一處安身之地,他們沒有自己真正的家啊。毛澤東啊,為了中國革命和勞苦大眾,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真正成為一個徹底的無產者。

(二)楊開慧融進理想的擇偶觀。秀外慧中的她,從遠見卓識的父親那里,從自己同樣懷揣著的博大高深的抱負里,慧眼識珠選擇毛澤東為終身伴侶。她用短暫的一生,攜她心中的大我、民眾、民族的奇特尺度與標準,選擇偉丈夫毛澤東,證明她非凡的眼力。

(三)楊開慧的人格魅力對今天女性的啟迪:對丈夫,生活上照顧好衣食住行,工作上督促他勤政廉潔,仕途上為丈夫把握好方向。既要成為他的親密愛人,又要成為他得力的助手;既要當好他的服務員,又要當好他的監督員。以敬畏之心對權、以知足之心對利、以淡泊之心對名、以精進之心干事。堪稱今日女性之楷模。

(四)楊開慧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楊開慧總說“天下窮人是一家,抱成團才能有力量”。有人冬天沒有衣穿,她拿自己的衣服送人;有人沒有飯吃,從自己所剩不多的米缸中舀。一個我黨高級領導人的家屬,楊開慧始終把自己的位置定在人民群眾中間。妻賢夫之福,妻貪夫之禍。作為領導干部的妻子當以楊開慧為典范,甘當“賢內助”,不做“官太太”。

三、民間敘事的生命張力與理想主義的審美愉悅

聶茂:你在創作中充分利用副文本、敘述視角轉換等表現手法對歷史事件進行考古般的聚焦、提煉、鑒別和書寫,通過對民族野性生命力的張揚、對信仰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對細節的描繪與對場景的渲染,在文學與歷史、歷史與現實、現實與詩學之間建構一條敘事通道,打開新的歷史之門,使作品呈現出一種悲壯美和厚重感,使讀者在閱讀作品中獲得一種精神凈化和審美愉悅。記得冰心有一句名言:“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水,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古今中外,一部優秀作品的完成無不是作家披荊斬棘、嘔心瀝血而作。例如,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做了五年的科學考察,花了近28年而成;馬克思的《資本論》,多次革命的多次總結,用了近40年而成;司馬遷在13年的屈辱中痛苦中完成了《史記》,曹雪芹在窮困潦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作成《紅樓夢》。閻真的《滄浪之水》和《活著之上》都積累了數千條筆記,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的艱難和全身心的投入,最終才獲得成功。據說為了寫好楊開慧和毛澤東的故事,你也花了3年多時間,再加上前期當記者時“腳走文字”的積累和10多年寫作的經驗,才取得今天的創作成就。你能具體講講寫作這兩部作品的辛酸苦辣嗎?

余艷:不僅是投入,而是完全“掉進去”了。或是脫胎換骨如一次涅槃,新生成了一堆無悔的文字。記得,多少次心痛了、流淚了,只因走訪中為楊開慧感動;多少次吃不香、睡不安,糾結著一次次不滿意是否顛覆重來。三年來,一切都想放下,只為作品充實;諸事都不管不顧,全為創作讓路。沒人逼我壓我,是自己挖個“坑”心甘情愿掉進去,還不能自拔。“滿腦子都是想把這個偉大的女性寫好,干文學20年,頭一次感覺有了責任和擔當。作家當到今天,才覺得自己真正像一個作家。”

湖南的“發寶氣”類似北方話的“犯傻”。反常、癡迷,不按常規、行為怪異可能就是它最準確的注解。三年來,我幾乎都是這樣。

第一次犯傻是在楊開慧當年的臥室坐了一夜,為楊開慧無數個徹夜難眠的相思與落淚寫就的近萬字遺言,去身臨其境。

那夜,濕寒的湖南鄉下特別冷。天上落著冰渣子,沒有窗戶的屋,風直往里灌。一盞沒有燈罩的煤油燈飄忽如鬼火,腳踏的小烘籠閃著微弱的熱。是想還原83年前的今天那個特定的環境?其實我知道,即使時間、氣候、地點都相同,這屋里相隔83年坐的兩個不同女人,其外部條件和內心焦慮是天壤之別,不能同日而語。大家閨秀、內秀文人的楊開慧,除了牽掛、憂思,就是把思、憶、怨、痛諸多情緒付諸筆端。也就在我現在坐著的這7平方米臥室里,當年的屋外是血雨腥風,屋內是躲避追殺東躲西藏剛安定一會兒的母子。而今,自己最多只有后山碩鼠穿梭帶來的驚恐、燈火幾次吹滅后的害怕。于是,拒絕屋外要給我做伴的人們,拒絕為我準備的隨時困了就能溫暖的空調房,甚至將工作人員準備的一大盆燒得紅彤彤的炭火搬出,滅了故居所有的燈,在那間靠后山的小屋里,從黃昏坐到天明。

還真打通了,冒靈感了,或是楊開慧直接附體了。那天晚上,滿滿六頁大白紙,密密麻麻寫滿了靈感……

“二發寶氣”“三犯傻氣”都不重要了。一個人開車上井岡山,茨坪、茅坪、黃洋界、象山庵一站一站走。

2012年的春節,被全家人說成癡說成傻,我拉著剛修理好的行李箱,不自覺地拐到新華書店拖了滿滿一箱書回家,家人還以為我拖的年貨。我內疚著,第一次讓一家老小過了個太簡單的春節,而我靠不管不顧翻閱一箱子書,靠啃書度過一個春節長假……其實,真不是作秀,是害怕積累太少、沉淀不夠哇。虛著的心身不充實,空著的腦子怎會有火花?

曾經以為,作家就活在自己的想象里、編纂中。當這組創作帶我走向生活的深處,走向思想的高處、走向藝術可能延伸的廣闊處,我才知道,一顆微塵的我不飄了、不蕩了。

比如,在寫《板倉絕唱》這部長篇報告文學之前,于一頁頁翻閱史書中,人物脫掉了單一的紅色外衣,還原成一個個有血有肉的鮮活軀體;在一點點對照歷史中,思緒穿越近百年歲月,細節和故事又與今天的生活對接;人生的起伏、人性的糾結,讓我靜心去寫好一個個細節;生與死的意義、理想與愛情的完美,都在反復思索后成為今天的借鑒……做了二十年的文學,過了幾十年的生活,默默地、那么干脆徹底掏空、再掏空自己的積累,用曾寫散文的磨練、寫小說的人物糾結和做新聞的“腳力”,把所有能稱其為能力的東西全體調動,集結出征,只為打一個超越自己的漂亮仗。

聶茂:對“紅色記憶”的書寫既不能把歷史與現實簡單地、表面地連在一起,又不能為了說明某個觀點或某種思想而去刻意演繹歷史,而是一種內在的文化聯系或者說文化自覺。在創作中,作家對歷史的理解、感覺和激情,雖然得益于歷史事件的啟迪,但歸根結蒂是從現實出發,作家不可能游離現實,更不能脫離現實,這種敘述是從現實的社會生活關系中產生出來的,具有歷史主義的鏡射作用和現實主義的承載價值,但要實現這種價值并非易事。請問:在聚焦“紅色記憶”的創作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你如何解決的?有沒有想過放棄?支撐你繼續寫下去的強大動力是什么?

余艷:創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作品本身,就說毛澤東在井岡山的與賀子珍的情感,楊開慧的手稿講到了,怎么處理才既尊重歷史又不損偉人,這也是難點,更是日后讀者關注的焦點。查看了大量的史料,依然不敢結論,就幾十次地去板倉、三上井岡山,一個疑點一個疑點地訪,一個景點一個景點地走,得出以下四點:

一是毛、賀首先是政治聯姻。像賀敏學的女兒賀小平所講(據《金陵晚報》文章):“袁文才、王佐為了‘鎖住’毛澤東,安排賀子珍做毛澤東的秘書,并有意撮合毛賀婚事。”身為政治家的毛澤東為革命成功順此之意,也在病體纏身、環境惡劣之時接受溫情安慰,都在情理之中。

二是病中照顧,日久生情。在極度寒冷潮濕、缺吃少穿的惡劣生活環境下,毛澤東帶著嚴重的腳傷和腸胃病無醫無藥,接連幾次病倒,一病就三個月臥床不起。組織上派年輕能干的賀子珍照顧。作為工作秘書、生活秘書一肩挑,日久相處哪能不生情?能打善騎、才貌俱佳的女子深愛毛澤東也是事實;

三是當時我國國民特定的婚姻背景,并不是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在婚配上,我黨最初的領導人,如朱德、陳毅在當時幾乎都是“家鄉一個護老小,身邊一個知冷暖”。在同一個環境,毛澤東身邊放一個女人照顧,不算特例、實屬正常;

四是在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極端惡劣條件下,交通、通信全部中斷,毛澤東、楊開慧事實上是音信全無、天各一方。毛澤東從未放棄過思念和尋找遠在家鄉的妻兒。

四、人性的光芒與新歷史主義文學的重構

聶茂:歷時三年的文本,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汗水與智慧沉淀其中,當數易其稿、塵埃落定之時,你的心情一定是激動不安的,你不知道讀者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功夫不負有心人,你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我認為作品的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一、選點精準。“楊開慧的手稿還原毛澤東愛情”,作品以史實為背景、以手稿為“原料”,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偉人負責的態度,扎在民間又緊扣黨史,再嚴肅認真地進行藝術創作。楊開慧手稿與歷史進程有著內在的聯系,這是新的角度形成的新的思想高度,而在處理這種高度時,你以一個開放的、現代性視野來對待歷史事件,蘊含著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二、史料權威。作品緊貼最重要的史料——楊開慧手稿,又得到湖南各展館的支持,尤其是楊開慧紀念館的大力協助,手稿文字、歷史圖片十分齊全。你的創作既尊重歷史,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又有著對傳統意義的突破,這種突破主要表現在把“自我價值”導入理想主義的激情里,把對現實的深沉思考融合在歷史的長河中。三、作品獨特。你幾乎調動了20年文學創作的全部經驗,用小說的架構、散文的筆調、詩意的手法,努力做到人物鮮活、細節到位,你不僅希望真實地解讀歷史,同時力求作品“好讀、耐看、抓心”,這樣的創作包含著新的社會價值判斷和新的時代精神與民族情感,因而蘊含并傳遞出強大的正能量。四、揭秘性強,契合了讀者的閱讀心理。楊開慧手稿第一次集中披露,你將毛澤東、楊開慧和賀子珍“小歷史與大歷史”融為一體,根據史實,嚴肅認真地解讀,把真相、事實告訴大家,從而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你認同我這樣的分析嗎?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作品所獲得的成功的?你認為你的作品實現了你的創作初衷嗎,有什么不足或沒有達到目的的地方?如果有,主要在哪些方面?

余艷:說實在的,我根本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反響。2013年年底,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板倉絕唱》在《中國報告文學》12期頭條登出。突然,像一顆石子入湖,激起層層浪花:12月23日,《文藝報》發了“排行榜”;12月25日,《文藝報》節選了大半個版的《板倉絕唱》;12月27日,是著名作家何建明的大篇評論。《文藝報》連續三天的重磅推出,引燃了這部作品的強力宣傳。《光明日報》《海外文摘》等大報名刊,湖南十多家報紙雜志幾乎同在12月里選登或評論《板倉絕唱》。作品面世不到半個月,專家投票上了“2013年中國報告文學排行榜”;到二上“2013年中國優秀文學作品排行榜”;《新華文摘》再上4萬多字,由此引燃了一個個宣傳高峰。接下來,《板倉絕唱》獲徐遲報告文學獎和“‘石膏山杯’2013年中國報告文學年度獎”;《楊開慧》獲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犧牲》獲湖南省文聯《創作與評論》2013年報告文學年度獎。

另外,這題材緊扣楊開慧手稿,我開掘出多個版本:《楊開慧》《板倉絕唱》《犧牲》《紅樓之戀》《墻洞里的情書》和《燃情年代》,都已出版或由雜志發出。

偉人毛澤東的題材創作是要審批的,這是一遍遍打磨的過程。盡管很苦,但現在想起來還真磨練了自己……一部作品歷盡坎坷磨難,這在我20多年的文學創作中是絕無僅有的,我因此懂得了珍惜。直到現在,我還在這氛圍里出不來;直到今天,我還滿腦子都是走訪、創作……我知道,我這是幸福地勞累著、快樂地癡情著……

聶茂:新歷史主義文學敢于對“正史”觀與“歷史進步論”提出挑戰,敢于質疑已經存在的哪怕是權威的觀點與結論,努力挖掘被主流意識形態壓抑的異己元素,通過人物手稿、圖片資料與作家思想的“互文性”實現作品價值的重構。有評論家認為,你在深入研讀感悟歷史資料的基礎上,以一個作家敬畏歷史的態度,真實復原了上個世紀血與火年代的兩個革命家之間的愛情故事,生動描寫了楊開慧豐富的內心世界和與中國傳統美德一脈相承的女性情操,展現了革命領袖的毛澤東在愛情生活中的生動人性的細節,從而揭示人的情感之間更深刻的關系。說到底,這是人性光芒的集中揭示,也是社會對你作品高度認可的一種肯定。基于“紅色記憶”對新歷史主義文學的資源價值,也基于你的創作優勢和精神立場,接下來,你還會對“紅色記憶”題材進行新的發掘嗎?能談談新的創作計劃嗎?

余艷:我是無意中把一扇寶庫的門推開了。

毛澤東、楊開慧的這題材,想寫的東西太多,想附著的理想也太多。前一段,癡癡狂狂地夜以繼日,不時有淚水綿綿或者笑聲朗朗,窮盡才華,以最盡力、最投入的堅持來向讀者報告:我的跋涉才開始,這座寶庫我會繼續探索下去。就像每個人都會遇到一閃而過的契機,就守這寶庫,竭力創作,默默穿行。明年,還有一部長篇紀實、圖文并茂的版本已與出版社敲定。我真的希望,當一部部書稿塵埃落定,于無悔的求索中,我能脫胎換骨成一串串無悔的文字。

*本文系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2YBA340)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南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創作歷史
創作之星
創作(2020年3期)2020-06-28 05:52:44
《如詩如畫》創作談
《一墻之隔》創作談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創作隨筆
文藝論壇(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九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5月
歷史上的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最新无码专区在线|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成人综合网址|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午夜| 国产激爽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免费播放毛片| 青青极品在线|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3344在线观看无码|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男人在线| 久久无码av三级|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无码丝袜人妻| 亚洲午夜综合网| 99热亚洲精品6码|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综合亚洲色图|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永久天堂网Av| 在线看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 欲色天天综合网|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99re精彩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亚洲第一成年网|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美女毛片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产日本欧美亚洲精品视| 中文字幕va|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欧美国产视频| 精品久久高清|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91亚洲视频下载|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