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于鐵山
(中山大學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廣東 廣州 510275)
長期以來,權力的主體以男性為主,權力被認為是男性的游戲。但是隨著女性參與政治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女性在權力場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據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中國共產黨的女黨員人數為1 295.6 萬人,占黨員總人口數的18.6%;2004年底,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法院、檢察院、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縣(處)級和地(廳)級干部中女干部分別占同級干部總數的16.9%和12.6%,女正、副市長(專員、州長)共368 人;省(部)級以上女干部占同級干部總數的9.9%。[1]在這種背景下,近年來女性干部的權力腐敗逐漸浮現,引發各方關注,僅2014年見諸于報道的女性腐敗官員就達20 余人,如山西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白云,中共遼寧省第十一屆紀委委員、省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張小普,山西高平市委原書記、原市長楊曉波等。
以往關于腐敗的研究帙卷浩繁,而從性別視角探討腐敗問題的文獻卻寥寥無幾,汪琦等通過女性腐敗的新聞報道歸納出女性腐敗的形式,即女性官員腐敗及女性作為參與者的權力腐敗。[2]這種歸類基本涵蓋了女性與權力腐敗的關系。長期以來關于性別與腐敗之間的關系眾說紛紜,在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在勞動力大軍與國會議員中比例越高,越有助于降低腐敗。[3]然而近年來查處的女性腐敗案件則表明女性腐敗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圍繞女性官員出現了“美容腐敗”,即因為美容而引發的貪污、受賄案件。[4]本文主要關注中國女性腐敗的現狀與歷史演變歷程,特別想探討女性權力腐敗的社會成因。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性別腐敗研究囿于研究資料的獲取,研究成果還比較少,本文試圖嘗試通過文獻研究法,探討女性腐敗問題。考慮到無法獲取官方有關性別腐敗的資料,如歷年《統計年鑒》與《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中均沒有涉及到這方面的內容,我們嘗試通過選擇《中國婦女報》中公開報道的腐敗案例建立數據庫,這一方法在國外廣泛采用,國內這方面的經典研究可以參考公婷的成果。[5]
我們選擇《中國婦女報》的原因有二:一是該報關注現實生活中各種與婦女有關的新聞事件和社會問題,當然也包括女性官員的權力腐敗問題;二是通過該報10年來的相關女性腐敗報道可以清晰勾勒出女性權力腐敗的歷史變遷過程。不同于《檢察日報》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機關報,《中國婦女報》在腐敗新聞的報道方面明顯經過了人為的篩選,從這種意義上而言,我們無法測量腐敗的總體情況,但通過對報道的腐敗現象進行一定的量化,特別是對女性腐敗案例的文本分析則能夠引起人們對于性別腐敗的更多思考。
2000~2009年《中國婦女報》共有約375 例有關腐敗的新聞報道,其中涉及到女性的新聞報道共53例,女性腐敗的占比為14%。分析這些報道,我們發現與女性有關的腐敗新聞報道主要包括三方面:(1)權力主體是女性官員的腐敗情況;(2)權力的衍生主體是女性的腐敗情況,包括情婦、配偶與女兒涉腐;(3)權力客體是女性的腐敗情況,主要指腐敗的受害對象是女性,其中最典型為官員性侵女性等。就報道的年份而言,腐敗報道的年份變遷與女性腐敗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見圖1)。

圖1 《中國婦女報》腐敗報道總體概況(2000~2009年)
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2000~2009年(缺2001年與2008年)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相關資料顯示:我國2000年的腐敗立案數是4.51 萬元,2002年是3.64 萬元,2003年是2.07 萬元,2004年是3.96 萬元,2005年是4.38 萬元,2006年是4.14 萬元,2007年是3.37 萬元,2009年是3.35萬元。我國的歷年腐敗立案數如圖2 所示。
比較圖1 與圖2 可知,歷年的腐敗立案數與新聞報道數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這進一步說明用新聞報道數來研究女性腐敗的科學性。

圖2 我國歷年腐敗立案情況(2000~2009年)
從腐敗的內容上來看,至少有十個方面的問題是比較突出的,具體表現為:(1)計生問題10 例,如超生與亂收費問題,非法鑒定胎兒性別等;(2)重大安全事故21 例,例如“四川合江翻船事故”“江污染事故”“廣西南丹特大事故”“安徽蚌埠防汛”“陜西鳳翔血鉛事件”“煤礦礦難事故”“邯鄲6·3礦難”“黑龍江雙城11·21 特大交通事故”“湖南鳳凰縣坍塌橋事故”“唐山劉官屯特大礦難”“三鹿事件”等;(3)村委會問題8 例,包括村委會涉黑、貪污公款、嫖娼等問題;(4)官員參與賭博5 例;(5)貪污受賄58 例;(6)腐敗案件查處概述33 例;(7)官員大操大辦3 例;(8)公款消費3 例,如公款按摩與桑拿等;(9)賄選4 例,如山西運城賄選、廣西灌陽縣賄選等;(10)涉嫌造假8 例,包括教師資格造假、統計造假、文憑造假等。具體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腐敗類型及其數量
數據顯示:女性腐敗報道在2000~2009年經歷了先升后降、迂回上升的態勢,女性報道占比最高年份出現在2001年,達到29%,隨后開始下降到2002年的9%,2003~2005年則又處于上升時期,進入2006年后,女性腐敗報道占比不斷上升,到2009年已達到12%,具體見圖4。

圖4 女性腐敗新聞占比
與男性腐敗相比,根據女性在權力腐敗中的角色可將女性腐敗的類型大致分為三類:一是作為權力主體的女性腐敗,主要是指女性干部的腐敗,這是考察女性腐敗的重點;二是作為權力衍生的女性腐敗,包括了妻子衍生權力腐敗與情婦衍生權力腐敗,研究這一類腐敗可以為預防男性腐敗提供借鑒意義;三是女性作為權力腐敗對象的女性腐敗,主要是指女性作為腐敗的受害者。三種類型情況的分布詳見圖5。
眾所周知,根據女性在權力腐敗環節中所處位置,前兩類屬于女性腐敗的主體,第三類屬于女性腐敗的客體。雖然兩者都屬于女性腐敗的范疇,但兩者產生的原因各不相同。

圖5 女性腐敗類型
1.女性官員腐敗
女性官員腐敗現象比較突出。從圖5 可知,女性干部腐敗案為16 起,占比約為31%,從報道的內容來看,女性腐敗官員涵蓋了省部級、地廳級、縣處級與鎮科級等不同級別,涉案金額從十幾萬元到上千萬元不等(見表1),其中蔣艷萍號稱湖南第一女巨貪。

表1 女性干部權力腐敗案例
2.權力衍生的女性腐敗
權力衍生的女性腐敗高達41%,其中夫妻共同腐敗案例為13 起,占比25%,包括夫妻雙方均為公職人員的共有6 對。分別是歐陽松與白建怡、肖作新與周繼美、戚火貴與符榮英、王維義與夏虹、許志銳與趙贛華、楊湘洪與游捷等(見表2)。
情婦腐敗案為8 起,占比16%。無論是夫妻共同作案,還是情婦參與都是權力濫用之殤。從涉案的金額來看,衍生權力的金額特別巨大,甚至有情婦與妻子共同參與權力腐敗行為,如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董事長許志銳的妻子趙贛華受賄54.5 萬元,情婦則收受17 萬元。陜西榆林一區建設局長秦懷文共超生5 孩子,其中妻子生有3個女兒,情婦馬某生1 子1 女。妻子與情婦“和平共處”也是部分案例的特點。
情婦衍生權力腐敗涵蓋了“權”“錢”“性”,根據情婦在權力腐敗中的角色不同,這類腐敗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官員與情婦之間限于“權色交易”,情婦并未主動尋求權力尋租,即官員往往給予情婦錢財等好處,情婦報之以美色;二是情婦主動參與腐敗,如在承接工程、工作調動等方面為他人提供便利,李平就是這類腐敗的典型,具體見表3。

表2 夫妻衍生權力腐敗案例

表3 情婦衍生權力腐敗案例
女性作為受害者的腐敗案為16 起,占比31%。與前兩類不同,在第三類中,女性作為權力腐敗的受害者往往成為權力泛濫行使的對象,其中官員對于女性的性侵最為突出,共有4 例強暴案,這類腐敗呈現出雙重特征:一方面女性受侵害彰顯了男權主義的肆虐,在男性干部看來,女性是被壓制的對象;另一方面這是公權力不受制約對于女性的肆意傷害所致。這類腐敗案件具有特別的意義,對于這些女性而言,她們廣泛承受外在男性霸權與內在自我認同的夾擊,與甘于情婦角色的女性不同,她們并不認同這一行為,而是努力捍衛自己的尊嚴。具體案例見表4。

表4 女性作為受害對象的權力腐敗案例

續表4 女性作為受害對象的權力腐敗案例
無論是“東莞打工妹”“夜總會小姐”“幼女”“外來女工”“空乘人員”“女生”都代表了女性符號,她們所受到傷害是女性角色標簽的再生產,她們抵御侵害的能力很弱,她們的權益更容易受到社會的漠視。不受制約的權力將直接威脅到女性人身安全,16 起相關腐敗案例表明制約權力的機制尚未健全。
犯罪社會學理論如“冰山理論”“騎士理論”“婦女解放運動”“修正的婦女解放運動”與“權力控制理論”等對于女性犯罪具有一定的解釋力。[6]在此基礎上傳統的理論傾向于從兩性生理和心理的特質來解釋越軌問題上的性別差異,特別突出性別的制度特質,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認為傳統性別角色的規定在現代社會得到一定的釋放增加了女性越軌的機會,激進主義、女性主義則將女性的越軌歸咎于改變生活的各種力量的增加,男性對女性的壓迫是引起犯罪的基本原因。[7]這些理論觀點為研究女性腐敗提供了有益的視角。
眾所周知,權力腐敗的根源是權力的不受制約,在此基礎上,通過考察2000~2009年《中國婦女報》有關女性腐敗的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女性腐敗的結構性特征。
長期以來,社會對于女性的角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看法,隨著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女性的自主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與創新意識不斷顯現,[8]在此背景下,女性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擔任領導職務,這無疑拓展了女性角色的邊界,賦予了女性角色更為豐富的內涵。
女性官員的腐敗與其角色認識存在很大關系,眾所周知,男女的心理差別來源于社會角色的不同和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以及對性別角色的學習。所謂角色的失范是指一個人扮演某種或多種角色時,偏離了社會對于其角色的期待,打破社會對角色的規范現象,這一點集中體現在作為權力主體的女性干部身上。首先,從社會分工來看,與男性干部相比,女性的角色不利于女性干部晉升到重要領導崗位,這一傳統觀念無疑帶來了女性角色的失范,相比于男性,女性在職位上的發展面臨更大的壓力,當職業目標無法達鵠,則可能尋求經濟、心理層面的滿足。其次,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社會環境對于女性的塑造影響很大,這表現在女性干部角色與其家庭角色之間可能出現的失范現象,如中國紡織總會會長、政協常委吳文英縱容兒子違章購股,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劉藝霞伙同丈夫犯罪都屬于角色的失范。擔任公職的女性官員相對于丈夫是妻子身份,相對于兒女是母親身份,相對于群眾則是公仆身份,在公私身份轉換之間,特別是多重的角色帶來的角色緊張,容易出現角色的失調,除了角色的自我調整之外,也需加強角色的規范與監督。
與女性權力主體或衍生的腐敗形成鮮明的對比,作為腐敗受害對象的女性折射出女性角色在當前社會面臨的結構性困境,盡管男女平等的社會地位已經納入法律的制度框架,然而女性的社會客觀地位仍然趨于弱勢,男性相對于女性的優勢地位不僅表現在情婦對于男性腐敗官員的依附與權力尋租,同時男性對于女性的性侵行為如毆打、強暴與陪舞、調戲與殺害等是女性群體弱勢地位的腳注。對于處于社會底層的女性而言,她們的弱勢地位亟需制度的保障。
在家庭關系中,傳統的性別角色要求以男性為中心;在職場關系中,女性則更多就職于非中心、非關鍵的部門與崗位;在權力關系中,女性干部與非干部女性未能形成良好的互動,從而出現了一方面是女性駕馭權力謀利,另一方面是女性因為權力不受制約的釋放所帶來的傷害。
本文基于《中國婦女報》在2000~2009年報道的約375 例腐敗新聞,分析了這近400 例腐敗報道的類型與特征,并在此基礎上發現女性腐敗的報道呈現出增長的態勢,這說明女性腐敗現象日益突出,為此我們重點分析了50 余例女性腐敗的報道。研究發現:女性權力腐敗高發是角色失范的內生效應與權力不受制約的混合產物,而女性作為權力腐敗受害者的社會事實則是女性角色整體弱勢地位的生動描寫。為此亟需規范女性干部的權力行使,同時還要重視權力腐敗對女性帶來的不利影響。
2005年3月11日,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發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關于開展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意見》,從女性的視角提出了應對權力腐敗的指導方針。針對女性腐敗的特征與社會成因,破解反腐困境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在權力主體的權力行使方面,針對女性角色的失范問題,對女性干部加強廉政宣傳與講座。在觀念層面針對權力來源的錯位要重新糾正,針對部分女性官員對于權力性質公私不分,則通過教育與培訓予以消除;在行為層面增加群眾認同以達到社會的監督作用;在制度層面建立一套完整的女性官員晉升機制。
二是權力的制約方面,鑒于現有女性的弱勢地位,真正落實權力監督機制刻不容緩。從角色理論而言,女性自我角色定義與自我認同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女性官員而言,需要正確處理好公私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新聞的報道往往是按照一定的標準篩選而來,從而具有選擇偏差;二是新聞報道的的信息有時候過于簡略,存在描述偏差。這應在研究的過程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1]中國性別平等與婦女發展狀況[N].中國婦女報,2005-08-25(3).
[2]汪琦.性別與腐敗——以中國為例[J].婦女研究論叢,2014(7):5-15.
[3]HUNG-EN SUNG.Sex or Fairer System?[J].Gender and Corruption Revisited Social Force,2003,82(2):703-723.
[4]“美容腐敗”撂倒12 名女性官員[N].檢察日報,2012-12-19(4).
[5]公婷,吳木鑾.我國2000~2009年腐敗案例研究報告——基于2 800 余個報道案例的分析[J].社會學研究,2012(4):204-220.
[6]王金玲.女性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3.
[7]杜芳琴,王政.社會性別:第2 輯[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216-217.
[8]唐國英.女性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