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武強賀氏藏書刻書述略

2015-11-22 07:11:02鐘姝娟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5年2期

鐘姝娟

(安徽省圖書館,安徽合肥 230001)

?

武強賀氏藏書刻書述略

鐘姝娟

(安徽省圖書館,安徽合肥 230001)

武強賀氏為科舉世家,亦為藏書名家。其家藏書重實用,不單純追求版本;桐城派文獻及桐城派名家批點本是其特色收藏;印譜、碑帖收藏豐富。所刻書籍多為桐城派作家著作或桐城派名家評點本。宏富藏書背后有著堅強的經濟后盾。其家藏書歷經二百多年歷史,于1949年悉數捐贈北平圖書館,化私為公,至今完好保存在國家圖書館。

武強 賀氏 藏書 刻書

武強賀氏為科舉世家,又為畿南藏書名家,倫明在《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中稱其“北地藏書似勝南”[1]。賀氏傳至九世錫璜,生子濤,為桐城派名家。濤子葆真,著有《收愚齋日記》四十一卷,記敘了從十七歲至五十四歲的生活(光緒十六年正月至民國十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中闕民國九年至十八年),日記中除有不少關于北方桐城派作家的記載外,還有大量有關讀書、抄書、訪書、觀書、買書、藏書、售書、校書、刻書、編書及書林掌故資料,對清末民初京畿地區私人藏書、公藏機構藏書、刻書機構、書價及刻書價格等都有生動記載,對自家及戚家藏書情況的記載尤為翔實。本文擬以此日記為主要參考資料,結合賀氏家譜及相關詩文集,對賀氏藏書刻書事跡略作鉤沉。

1 武強賀氏及賀葆真簡介

武強賀氏原籍山西洪洞,明永樂間遷武強之段家莊,隆慶間移居北代,為武強望族。賀氏自六世賀仁聲起代有功名:賀仁聲,乾隆二十四年(1759)舉人;七世賀云鴻、賀云錦、賀云舉分別為乾隆四十四年(1779)恩科舉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恩科舉人和嘉慶二十四年(1819)進士;八世賀世韓、賀式董、賀式周分別為嘉慶二十三年(1818)恩科舉人、嘉慶二十三年(1818)恩科舉人和道光十二年(1832)、二十年(1840)兩科副貢;九世賀錫璜,同治三年(1864)舉人;十世賀濤、賀沅兄弟,同治九年(1870)同時中舉,光緒十二年(1886)又同時會試中第,一時傳為美談。

賀濤(1847-1911),字松坡,光緒十二年(1886)會試中第后歷任刑部主事、大名教諭等職,主講信都書院、保定文學館多年。濤有三子,長子葆初(1870-1896)早卒,幼子葆良患有精神疾病,故家族事務主要由次子葆真負責。葆真,字性存,生年據日記記載當為同治十三年(1874),而其侄賀培新所撰《武強賀氏家譜稿》則載為“光緒四年(1878)八月十二日巳時”[2]118。我們認為當以其本人日記為準。其民國十九年(1930)一月三十日日記記載:今日為庚午年元旦,余于是年五十七矣[3]第133冊:416;同年十二月一日記:是為十月十二,余生日也[3]第133冊:540。這兩條記載說明家譜稿所記賀葆真出生年月有誤。賀培新在編纂家譜稿時有可能弄錯乃伯出生年月,但對其卒年,因為年代距離較近,產生錯誤的可能性極小。故其卒年我們依家譜稿所載為1949年。

賀葆真出生于北代,五歲起侍祖賀錫璜至故城學署,后隨父居冀州,就讀信都書院。時科舉已近沒落,故其終身功名只是“優廩生”,“以巡檢用”[2]73。除經營家族土地、當鋪、錢鋪外,賀葆真還先后創辦了大樹、大業、大泉、大農等實業公司,并較早涉足股票領域。從民國初年起,葆真主要活動于徐世昌幕府,為徐氏購買書籍、編寫書目,具體負責《畿輔先哲傳》《晚晴簃詩匯》等書籍的刊刻事宜。

“萬軸牙簽費校仇,百花深處隱書樓。文章宗派承先業,目錄名家接勝流”[4]509,徐世昌曾如此稱贊葆真。“目錄名家”于葆真恐非完全是溢美之辭。葆真自幼家學浸潤,好求古書,聞某處有書即竭力探訪,探訪不得則寢食難安。進入徐世昌幕府后,負責為徐經理購書、刻書事宜,生活圈、交際圈進一步擴大,訪書范圍也隨之拓展,閱目的書籍越來越多。葆真與當時居京的大藏書家徐坊、柯忞劭等往來密切,琉璃廠、圖書館更是其經常流連光顧之所,加之勤學好問、認真嚴謹,積累的古籍版本經驗越發豐富。民國七年,葆真因“精于鑒別”而被國務院秘書廳委以“將國務院所存楊守敬書分類陳列,善本別為藏弆”[3]第132冊:227的任務;民國十九年,賀葆真與許海帆等編《書髓樓臧書目》8卷,共著錄書籍7000余部。書目編成之際,徐世昌賦詩一首:“淡泊終懷無與儔,煩君為我典書樓。眼中白黑分知守,案上丹黃費校仇。簽帙縱橫十萬卷,古今镕鑄幾千秋。裒然編目成書后,海上虹光射斗牛”[4]798,表達對葆真的贊賞與感激。

2 賀氏藏書來源、特點及其經濟后盾

2.1 藏書來源

賀氏除繼承一批祖上遺留之書外,藏書來源主要有購買、抄寫、受贈和交換。

2.1.1 繼承祖遺

賀氏既為科舉世家,藏書自然不遜。賀濤門生趙衡稱其藏書“名甲畿南”[5],徐世昌曾贊:“賀生世世守縹緗,口吞云夢富書史”[6]。賀云舉致仕歸時囊橐蕭瑟,惟攜圖書數萬卷。賀濤曾云:“吾曾王父購書七萬余卷,其后歲有所增,今幾百年,書固無恙”[7]。祖上所傳之書在賀錫璜、賀錫珊異爨時并未析分,但已有流失:“精本書、名家手批金石錄等數種皆為族人持去,遂遺失”[3]第131冊:253。后錫珊次子湘商與錫璜次子沅:“愿借錢千串而將廣業堂之書籍盡歸壽真堂”[3]第131冊:253。光緒三十年(1904)二月,這批書經葆真檢點,由北代裝運至故城鄭家口,共十余篋。

2.1.2 購買所得

除了這批祖上遺留之書,賀氏一門祖孫幾代一直在不遺余力地購書。在《收愚齋日記》中,有關購書的記錄俯拾皆是:光緒十七年(1891)十一月二十日,購湖北局竹連紙《五經四書》;光緒十八年閏六月三日,賀濤為書院購書六種,又自購局板子書百種。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一月,一月之內購書四次:一日,購陸放翁《渭南全集》;十九日,購《六書原始》《廣東新語》《紀文達公遺集》《黃氏醫書》;二十四日,購《畿輔詩傳》《唐詩品匯》;二十九日,購《周易折中》。直到日記末仍有兩筆購書記錄:民國十九年十一月十四日,購胡應麟《少室山房叢談》;二十三日,聚珍堂、文璘堂封書,往觀之,亦得數種。

2.1.3 抄寫所得

除了購書,賀氏父子還抄書、臨書。先是賀濤抄:光緒十七年二月十八日,始抄《儀禮》,《大射儀》為首;三月三日,《大射儀》終;次日抄《聘禮》,十九日終;次抄《喪服》,四月五日終。賀濤得目疾后由葆真抄:光緒十八年正月元日,抄《爾雅·釋文》;五月十五日,抄《海山仙館叢書》;六月二十五日,《爾雅》抄迄;二十六日,以白摺錄姚際恒《古今偽書考》;八月十四日,抄《古文辭》;十二月二十八日,抄《爾雅》畢;光緒十九年三月二十三日,抄《唐代叢書》及《小石山房叢書》目錄。抄書于葆真已成為一種習慣,遇到感興趣的就抄。如光緒十九年五月十六日,葆真抄《通鑒》人名。此書為伴其兄葆初讀書的張聘三在讀《資治通鑒》及《續通鑒》時所摘錄的人名錄,葆真因“喜其便于檢查”[3]第131冊:35而從故城帶到冀州錄存。再如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十七日,葆真讀姑父宗樹楠所著《庚子國聞錄存》,“錄副以存,并附以所聞”[3]第131冊:144。葆真尤喜抄書目:民國三年(1914)十二月十五日,抄怡墨堂求售之朱九丹書目;民國六年正月十日,將端氏出售書目錄副。葆真還抄錄過不少家譜。因自覺記憶力差,“各戚家互婚媾尤不能遍舉”[3]第131冊:434,故葆真每至戚家,輒索其譜而摘記之,為“小族譜”以備忘。至宣統二年八月,已抄就交河蘇氏、深澤王氏、任邱李氏、棗強步氏、饒陽常氏等族譜。

賀氏父子對于有桐城派名家如姚鼐、方望溪、吳汝綸等評點的書都不遺余力地親臨或囑人代臨。葆真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日記分年記錄了其父所臨及囑人代臨之書書目[3]第131冊:98-100,蔚為大觀。

2.1.4 受贈所得

親友贈書也是賀氏藏書的一個重要來源。如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時在書院刊刻課藝的刻工劉老辛贈《且亭詩》,并允贈《洨濱集》;民國八年(1919)五月二十八日,王晉卿贈《新疆訪古錄》《學記箋》。受贈人早年以賀濤為主,后以葆真為主。葆真常年居徐世昌幕府,為徐訪書、購書、刻書,交際面廣、社會活動能力也頗強,接受的贈書自然不少。僅民國十九年,接受贈書就達11次之多。

贈書中亦有佳本。陳貽孫曾贈賀濤明南監本《兩漢書》,此書“本大印精,古雅可愛”[3]第131冊:18,賀濤視若珍寶,將其由故城帶到冀州,先題書目于書皮,次日又囑得意門生趙衡于書頭題寫書名,兩月后才自題書名于書皮,寶愛之情可見。民國七年,紀清桪為在總統府謀差,先以名人手札數十頁贈葆真,繼又贈以蝴蝶裝宋本《玉海》一冊,葆真以過于貴重而不敢接受,“暫留一觀,將以校家所藏本”[3]第133冊:254。

2.1.5 交換所得

葆真還通過交換的方式得到一些書籍。如民國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葆真訪常稷笙,以《古詩抄》易其所刊《古文四象》。

2.2 藏書目及藏書特點

賀氏曾幾次編錄書目。早在光緒十九年,葆真即錄家藏書目;民國六年十一月二日,葆真與長子迪新檢點書籍,將藏書室、客廳、家祠三處所存書籍略作整理,囑迪新草為書目。民國七年春,賀氏以匪警倉皇避地津門,書籍留鄭家口;次年六月底返回,七月檢點舊藏碑帖,命翊新、培新寫目。據鄭偉章先生言,北大有《武強賀氏壽真堂藏書目》一冊,抄本,賀培新撰藏,書題下注“丁巳(1917)孟冬抄于京都前青廠寄序”,著錄約七百余種,有元本《五子》、明本《大觀本草》及抄本等[8]。據賀氏后人言,賀培新曾將自撰的《潭西書屋書目》送到北平圖書館[9]。檢國家圖書館網站,卻未見此目。

雖未見賀氏藏書目,但從日記及相關資料不難歸納出賀氏藏書的幾個特點:

2.2.1 重實用,不片面追求版本,為讀書人之藏書

賀氏購書多為自讀,非為收藏,日記所載購書記錄中所購之書皆為通行本,宣統二年更有為祖父購小說數種的記錄。早年日記對賀氏所讀之書記錄尤詳。葆真兄弟所讀多為經史;父賀濤除經史外還大量閱讀時務報及譯著,譯著中有不少小說,如《福爾摩斯》《馬丁休脫偵察案》等,失明后改由葆真和書院學生為其讀書讀報。其家女性亦讀書:光緒二十年有葆真為母說《坐花志果》《金鐘傳》《紅樓夢》的記載;光緒二十九年有葆真之妻與嫂讀《孟子》,父賀濤為之講解的記載。從所讀之書可窺見其藏書之一斑。當然,由于其家世代藏書,元、明刻本也是有的,約“數十種”[10]。元刻本有《唐音》《朱子大全》,明刻本有《元文類》《郢史》《唐文粹》《陶淵明集》《周禮》《大學衍義》《尹和靖文集》《百川學海》等[9]。

2.2.2 桐城派文獻及桐城派名家批點本是其特色收藏

葆真日記中出現了64位北方桐城派作家,占《桐城文學淵源考》著錄北方桐城派作家131人的近一半。這些人多為吳汝綸弟子或再傳弟子,與賀濤多有師門關系。且賀濤本人執掌書院講壇多年,及門弟子亦不少。與葆真交往頻繁的有吳闿生、宗樹楠、趙衡、王樹楠等人,這些人大多有著作傳世,賀氏藏書中不乏他們的著作,如王樹楠曾將所著《新疆訪古錄》《學記箋》贈予葆真。而以吳闿生為代表的一些桐城派作家,著作多由葆真主持刊刻,這些書其家當亦有保存。葆真父子還曾臨寫過很多桐城派名家評點本。賀濤失明前臨寫了二十余種,后葆真亦有所臨,可見其家桐城派名家評點本收藏頗豐。

2.2.3 印譜、碑帖收藏豐富

葆真對碑帖有著濃厚的興趣,日記中常有去某處拓碑或請人代拓的記載。葆良子培新師從齊白石,對纂刻頗有研究,收藏的印譜尤其豐富。20世紀80年代北京圖書館所出的《齊白石手批師生印集》中所收齊白石的印譜大多來自賀氏的捐贈[11]。

2.3 宏富藏書背后的堅強經濟后盾

賀氏自七世賀云舉起所任官階最高為知縣,大多為七品以下的訓導等職,但家資卻頗為豐裕:賀云舉時有田十五、六頃,至九世賀錫璜時析產得六分之一約二頃;另有三里口、尹里兩處田產,尹里有田數頃,三里口田產租與佃戶耕作,從每年收獲糧食400石左右來推測,田畝數亦不在少數;宣統二年又在尹里購墓地百余畝。其家還擁有際興號、福隆號、福興號、福昌號、三益興、余慶長、三余永、阜康等帳號。葆真本人先后創辦了大樹、大業、大泉、大農等實業公司,并較早涉足股票領域。

雄厚的經濟實力使得其家不僅有能力源源不斷地增益藏書,更有能力妥善保管書籍。清末民初,直隸地區各種運動風起云涌,多種勢力盤踞交錯,社會動蕩不安。民國七年,鄭家口賀宅被劫,除損失衣物、牲口外,葆良及其他33人亦被擄,賀氏因此舉家倉皇避亂天津,書籍未及攜帶。次年六月返里,書籍無恙,不能不說與其強大的經濟實力有關。

3 賀氏刻書及特色

賀氏刊刻的第一部書《蘇沈良方》,從《后知不足齋叢書》中輯出,為賀錫璜在故城學署時刊行。葆真親手主持刊刻的第一部書為其父《賀先生文集》。民國元年賀濤去世后,葆真即有擬刊先君文集之意,因托諸友分錄副稿,錄訖親校數次,再交吳闿生審定。初因“恐費時日,不得好刻手”[3]第131冊:577而欲付石印,經姑父宗樹楠勸說乃定刊版之計。后又商與徐世昌,并向徐坊了解京師刻字鋪情況,反復比較刻字鋪所刊樣本及價格后乃與訂議。雷夢水先生曾評賀葆真:“其刻《松坡集》,每字一筆一畫,無不斟酌盡善,嘗見其手校底本,涂抹殆遍,其他如《李長吉詩集評注》《韓翰林集評注》尤稱善本”[12]。

葆真因其父曾學于吳汝綸,遂于吳評點諸書搜刻殆盡:《李長吉詩集》《韓翰林集》《古詩抄》等。賀氏刻書集中在民國九年以后,而葆真民國九年后日記僅存民國十九年,故有關其刻書的大量具體情形不得其詳,但滴水藏海,從其刊刻《賀先生文集》的情形可見一斑。現僅就目見所及,將武強賀氏所刻之書及刊刻年代略作歸納:

序號題名卷數著者刊刻時間1蘇沈良方十卷宋蘇軾、沈括等撰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2賀先生文集四卷附一卷清賀濤撰民國三年(1914)3雄白集三卷清張宗瑛撰民國六年(1917)4昭昧詹言二十一卷清方東樹撰清吳汝綸評點民國七年(1918)5賀先生書牘二卷清賀濤撰民國九年(1920)6尚書大義二卷民國吳闿生撰民國十一年(1922)7李長吉詩集評注四卷外集一卷清吳汝綸評注民國十一年(1922)8韓翰林集評注三卷香奩集一卷補遺一卷唐韓偓撰清吳汝綸評注民國十二年(1923)9漢碑文范四卷附編一卷民國吳闿生撰民國十五年(1926)10漢魏六朝三百家選集清吳汝綸著民國十七年(1928)11古詩抄二十卷原目一卷附目四卷清吳汝綸評選民國十七年(1928)12雄白日記一卷清張宗瑛撰民國二十年(1931)13滋溪文稿三十卷元蘇天爵撰民國二十年(1931)14儀禮不分卷清賀濤評點民國二十三年(1934)15空山堂詩志清牛運震撰民國二十五年(1936)16天游室文集二卷詩集五卷民國賀培新撰民國二十六年(1937)

由上表可以看出:賀氏刻書除最先所刻《蘇沈良方》外,其余多為桐城派作家著作或桐城派名家評點本。日記中有一數字可以對賀氏所刻所印書籍總量作一具體說明:民國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葆良女又新出嫁,葆真以所刻所印各書贈之,“凡二十四抬”[3]第133冊:433。

賀氏所刻書數量雖不能與同時期的天津徐氏相媲美,但民國間天津徐氏刻本有不少都是由賀葆真具體負責督刻的。葆真長期為徐世昌經理購書、刻書事宜,徐對之頗為倚信,有議購之書向其詢價,有擬刻之書與之相商,由其推薦刻字鋪,而葆真也十分盡心盡責。刊刻《畿輔先哲傳》時,國務院高級顧問王樹楠曾舉一木匠分刻,所刻字體殊不精良,葆真因命毀版另刻,并以龍云齋所刻樣本示之,王樹楠認為葆真有意為難,故不交樣本而促其發刊貲,葆真以未見樣本拒不發貲,因此得罪王樹楠,使其于徐世昌前頗說葆真長短。由于葆真實心任事,并未因此失信于徐。后徐世昌所刻多種書,如《晚晴簃詩匯》《明清八家文抄》《詩志》《古余薌閣詩集》《異齋集》等也多由葆真具體操辦。四存學會出版部的經營管理也由葆真負責。

4 藏書歸宿及現狀

1926年,賀氏舉家遷居北平。1931年,在北平西北積水潭建藏書室,有古書十萬卷,各種文物古玩五千二百余種,書版五十六箱[9]。

1949年3月25日,北平解放當日,葆良次子培新響應政府號召,將家藏圖書、文物無償捐獻,計圖書一萬二千七百六十八冊、文物五千三百七十一件,北平軍管會為此刊發了嘉獎令[13]。所贈圖書藏北平圖書館,鈐有“一九四九年武強賀孔才捐贈北平圖書館之圖書”長方朱楷文木記。所贈文物藏歷史博物館。

2005年6月10日,經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介紹,武強賀氏后人賀倜及家人前往中國國家圖書館“尋根”,參觀了家族所捐部分圖書及保存在該館的《武強賀氏家譜稿》[10]。賀氏藏書歷經二百年滄桑巨變而紙墨猶香,賀氏哲嗣怎能不撫今追昔、感慨系之!

〔1〕 倫明.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62

〔2〕 賀培新.武強賀氏家譜稿[M].//國家圖書館地方志和家譜文獻中心.清代民國名人家譜選刊續編14.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 賀葆真.收愚齋日記[M].//李德龍,俞冰主編.歷代日記叢鈔第131-133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4〕 徐世昌.海西草堂集[M].//海王邨古籍叢刊.北京:中國書店,1991

〔5〕 趙衡.賀先生行狀[M].//王兆鏞.清碑傳合集·碑傳集三編1-5.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8:3765

〔6〕 徐世昌.水竹邨人詩集[M].//沈云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63冊.臺灣:文海出版社,1971:109

〔7〕 賀濤.賀先生文集[M].//《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集部156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44

〔8〕 鄭偉章.文獻家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99:1180

〔9〕 佚名.懷念我的外祖父賀孔才[EB/OL].http://pdl5611.blog.163.com/blog/static/88771380200982853440/.[2014-11-14]

〔10〕 張維.尋根[EB/OL].http://www.nlc.gov.cn/old2008/service/guanyuguotu/jiaoliu/009.htm.[2014-06-09]

〔11〕 佚名.寫在父親誕辰99周年之際——紀念賀孔才先生[EB/OL].http://pdl5611.blog.163.com/blog/static/887713802011

102235733628/.[2014-06-09]

〔12〕 雷夢水.河北古代部分著作家及其著述[G].//河北省出版史志編輯部.河北出版史志資料選輯第9輯.1991:113

〔13〕 何季民.東方紅太陽升[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108

An Overview of the Hes’ Stories of Collecting and Printing Books in Wuqiang

Zhong Shujuan

The Hes in Wuqiang was an aristocratic family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as well as a family of bibliophiles. The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utility of books rather than simply seeking precious editions of the book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ir collections were the documents of Tongcheng School and the books with the masters’ commentaries. They had a rich collection of seal stamps and inscription rubbings. Most books they printed were the works of Tongcheng School and the commentaries of the masters. Behind the abundant colllection was a strong economic background. The history of their collecting was more than 200 years. Finally all of the books were donated to the Library of BeiPing in 1949 and are preserved intactlly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today.

Wuqiang;The Hes;Collecting books;Printing books

G258.83

A

鐘姝娟(1981~),女,館員,碩士研究生,安徽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研究方向:歷史文獻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97在线国产视频| 精品色综合|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91视频观看|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欧美极品|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欧美成人综合视频|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日韩欧美中文| 精品国产91爱|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欧美日韩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精品1区2区3区|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99在线| 91www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国产偷倩视频| 在线看国产精品|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国产视频欧美|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久久77777| 国产黄色免费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色色中文字幕| 亚洲无码四虎黄色网站|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奇米777|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黄色a|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中文|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播放91|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一级香蕉人体视频|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69视频国产|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产第四页|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91美女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