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軍,李美鳳
(1.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學術熱點·教學改革專題研究】
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的現狀——基于2012、2014年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的分析
高軍1,李美鳳2
(1.沈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沈陽110034;2.沈陽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遼寧沈陽110034)
本科教學成果獎的推薦和評審是反映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現狀的重要指標。遼寧省教育廳組織的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其推薦和評審過程、獲獎成果的學科分布、院校分布、完成人分布等,體現了近年來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的主要成就、著重領域和發展趨勢,可供剖析本科教學成果獎的評審及質量保障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的對策。
本科教育;教學成果獎;教育質量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審是保障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激勵教師和高校提高“教學學術”及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制度性舉措,是衡量高校本科教學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標。自1989年始,我國已形成國家和省兩級教學成果評獎機制。2012年11月12日,遼寧省教育廳組織了本科教學成果獎的推薦和評審工作,2013年1月5日發布表彰決定。2014年1月2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開始組織新一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推薦和評審,2014年9月4日,發布了表彰決定。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以省級教學成果獎為基礎,由省級教育主管部門推薦的,其獲獎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一省教育教學的重要指標。因此,一省本科教學成果獎的推薦和評審的全過程體現在省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兩個層面的。本文主要以本屆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的評審為基礎,適當結合本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教類)的評審,分析近年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學改革現狀。
(一)組織實施
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獎評審的主要程序是:高校推薦、資格初審、學科分組、專家評審。
根據遼寧省教育廳的推薦通知[1]的規定,各校推薦名額計算辦法為:在專任教師數的1.5%的基礎上兼顧辦學層次,“985”“211”高校不超過30項,新建本科不超過10項,獨立學院不超過5項,其他高校不超過20項[2]。省內63所普通本科高校總共可以向省教育廳推薦661項本科教學成果參評。省教育廳實際收到各高校擇優推薦的本科教學成果數量為668項,其中有7所高校超額推薦成果18項,有6所高校低于限額推薦11項成果。按照要求,超額申報的成果一律不進入評審程序,最終有650項成果進入評審程序。
為保障評審的公正性,依據分組情況,特聘請50名外省專家以網絡匿名方式評審。依據專家評審結果,省教育廳最終表彰一等獎項目140項,占推薦總數的22%;二等獎項目200項,占推薦總數的31%;三等獎項目260項,占推薦總數的40%;向教育部推薦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8項。
(二)學科分布
1.參評成果的學科分布。從表1可看出,在初審的650項參評成果中,以工學學科的教學成果數量最多,共205項,約占總參評成果數量的32%。遼寧省是共和國工業的搖籃和工業大省,在國家經濟和產業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直接決定了工科在遼寧省高校學科專業布局中的優勢地位。其他學科雖然略有差異,但總體上呈均衡分布。

表1 參評成果的學科頒布統計表
2.獲獎成果的學科分布。本屆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在學科分布上,以工學最多,工學一等獎40項,占一等獎總數的26%;工學二等獎56項,占二等獎總數的28%;工學三等獎79項,占三等獎總數的30%。這體現了工學在遼寧省學科專業布局中的優勢地位。在獲獎數量上,其他學科雖然相互之間略有差異,但總體上比較均衡。這種兼顧學科間均衡的原則有利于調動不同學科專業進行本科教學改革及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具體高校獲獎成果的分布來看,獲獎成果主要集中在該校優勢學科門類上。以理工學科專業見長的高校的教學成果獎集中在工學學科門類上,以人文社科學科門類見長的高校的教學成果獎則集中在人文社科門類。如,沈陽建筑大學12項獲獎成果中工學類獲獎數為7項,占58.34%;管理學為1項,占8.33%;文學為1項,占8.33%;其他綜合教改項目為3項,占25%。該校工學門類獲獎數大大高于其他科類,符合學校“以工為主,工、管、理、文、農、法、藝術等學科協調發展”的目標定位。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工學門類教學成果獎為7項,占獲獎總數(11項)的64%。沈陽師范大學人文社科藝術類教學成果獎13項,占獲獎總數(19項)的68%。可見,沈航和沈師的獲獎成果學科分布在其優勢特色學科。
3.推薦參評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的學科分布。表2說明,除了農學和歷史學之外,其他各學科門類均有成果被推薦為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在這些學科中,又以工學學科的推薦數量最多,為12項,其次為教育學、醫學和管理學等。

表2 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學科分布
(三)院校分布
1.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的獲獎院校分布。遼寧省內63所普通本科高校,除2所獨立學院獲獎數量為0外,其他61所高校均有成果獲獎。其中,獲獎總數前3名分別是大連理工大學30項、東北大學28項、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項。一等獎數量前3名同樣是這三所大學,其中大連理工大學16項、東北大學11項、遼寧工程技術大學9項。這三所大學均是遼寧省非常重要的理工特色明顯的綜合大學,其中,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是985工程大學和211工程大學,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知名度。這三所大學無論是獲獎總數,還是一等獎總數均排在前3名,說明了工學學科在我省學科布局中的優勢地位。下表3是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排名前10的高校。

表3 獲得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數量前10名的高校
2.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類)①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起源于1988年國家教委發出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的意見》,一般4年評審一次,并已于2013年擴展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分為三大類:基礎教育類(含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職業教育類(含高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類(含成人高等教育),獎勵等級分為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個等級。目前高等教育類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主要是指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的院校分布。遼寧省共向教育部推薦46項參評成果,覆蓋27所省內普通本科高校。由于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是在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的獲獎范圍內進行推薦的,因此,這就決定了那些獲得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數量排名靠前且明顯多于其他高校的高校,在被推薦為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方面,會占有相當的優勢。依據擇優推薦兼顧成果類別等原則,被省教育廳推薦為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數量排名前3的高校分別是:大連理工大學8項、東北大學6項、遼寧工程技術大學4項。其中,大連理工大學最終有7項獲批為國家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獲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第四位,該校的“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3]。這是遼寧省近10年來唯一的1項一等獎。
(四)成果完成人的分布
統計顯示,本屆省級本科教學成果獎的完成人數量最少為1人,最多為21人。完成人數量較少的成果獎多分布在美術、音樂等藝術類學科,其成果完成人一般不超過5人;完成人數量較多的學科集中在數學、外語等公共課,以及工學和醫學等學科,其完成人數量一般都在10人以上,以15人左右為多。導致這種差異主要原因在于:社會對于藝術類專業人才的需求總體偏少,藝術類院校辦學規模普遍較小,專任教師數量和學生數量明顯偏少,其學科專業人員更強調個人的藝術修為和素養;工學、醫學等學科社會需求和辦學規模較大,數學、外語等公共課更是各類高校普遍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非常重視團隊協作。

表4 獲得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數量前10名的高校
成果第一完成人身份分為行政領導、學術帶頭人和教師(一般有高級職稱)三類。第一承擔人對成果的生成貢獻最大,直接影響著教改的效果和成果水平。一等獎成果中,在教學建設和教學管理方面,行政領導的數量多于學術帶頭人;在教學改革方面,學術帶頭人數量多于行政領導,從總數來看,學術帶頭人和行政領導的數量相差無幾。在二等獎、三等獎成果中,學術帶頭人和教師占的比重較大。在擬推薦參評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成果中有14項為現任校領導牽頭,占擬推薦成果數量的30.43%。
(一)主要成就
1.本科教學改革活動活躍,進一步凸顯了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本科教學改革既關系到本科人才質量,也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基礎。教育主管部門先后出臺多項舉措保障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各高校的本科教學改革成果獎及相關總結報告充分說明了近年來遼寧省各普通高校積極主動貫徹“本科教學工程”實施意見(教高[2011]6號)等國家和遼寧省的相關政策,在本科教學領域的改革活動非常踴躍。本屆省級和國家級本科教學改革成果獎的評選既是近年來本科教學改革的一次集中“檢閱”,也是遼寧省普通高校保障本科教學的基礎性地位所結出的豐碩成果,同時也為未來遼寧省本科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對于本科教學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和積累性特征取得了普遍共識,人才培養質量有所提升。本科教學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到培養目標、課程、教學方法、師資、實踐教學、評價和管理等諸多重要環節和要素。同時,它還涉及到與行業企業、政府的合作問題。人才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教育成效的顯現具有明顯的滯后性,因此,本科教學成果的形成十分重視傳承和積累,其成效需要時間的檢驗。這也就是為什么省級和國家級本科教學改革成果獎的申報要求時間下限至少是4-5年的原因所在。本科教學改革的這種系統性、協同性和積累性,已經在遼寧省高校中形成了普遍共識,并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以大連理工大學獲得本屆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的李志義教授等人完成的“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為例,該成果依托該校近年來的1個國家體制改革項目、27個教育部教改和質量工程項目、16個遼寧省教改項目和157個校級教改項目而生成,先后在該校5屆本科生中實施,受益學生達到2.3萬余人。可見,該成果之所以能獲得省級和國家級一等獎,是以前些年扎實的教改成果的積累作為堅實基礎的。
3.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本科教學激勵機制。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完善,遼寧省高校已在校內普遍形成了(系)院-校兩級本科教學激勵機制,加上省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的評審獎勵機制,總共三級比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本科教學激勵機制。一般情況下,學校每年都會進行校級教改立項和結項工作,各院系專業為了能夠獲得校級教改而在本院系專業層面首先進行立項培育。凡在校級教改立項和評審中成效顯著者,就會被優先推薦到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中。獲得校級及省級教學成果獎的教師可以在職稱評審、職務晉級、榮譽授予等方面享受優先地位,從而有效地激勵了教師隊伍參與到本科教學改革當中。
(二)著重領域
按照評審的通知要求,推薦成果應重點是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專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課程體系重構、教學內容改革及相關教材建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校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以及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等方面的成果。
最終獲獎的成果顯示,本屆本科教學成果獎所涉及的主題在總體上比較多樣化、寬泛,基本上覆蓋了本科教學過程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如師資、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模式、教學評價與管理等,其中又以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培養模式改革主題最多,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約占20%,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約占18%,實踐教學約占8%。不少成果涉及多個主題,如既涉及到課程體系,又涉及到教材和實踐教學。
(三)發展趨勢
1.分層分類和特色化辦學趨勢明顯。隨著國家分層分類辦學政策導向的實施以及高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興起,高校辦學模式嚴重趨同化的傾向開始逐漸扭轉。2013年以來,在教育部倡導的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和應用技術大學建設政策的引領下,遼寧省省屬高校更加積極地面向社會,科學定位,特色化辦學。如沈陽師范大學、沈陽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等省屬教學研究型高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的傾向明顯,這樣的傾向勢必反映到本科教學之中,形成了重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注重實踐教學和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的典型特色。相對而言,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等研究型大學,則比較重視寬口徑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遼寧省本科高校的這一分層分類和特色化辦學趨勢是與近10年來我國整體的高等學校辦學發展趨勢相符的。[4]但無論是研究型大學,還是教學研究型大學,均是綜合性大學,既有基礎性學科,也有應用型學科,因此不宜“一刀切”。基于此,不少高校提出了構建復合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如渤海大學確立了研究型人才培養模式和適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兩種分層分流培養模式。
2.重視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向著多樣化方向實現個性化發展,是現代教育理念的重要體現。無論是側重培養學術型人才的高校,還是側重培養實踐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高校,都在本科教學中強調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如,沈陽師范大學等高校近年來都已經在本科生中持續地逐漸深入地推行轉專業制度和本科生導師制,遲艷杰教授等人完成的“教授研究室制度與大學生個性發展”就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案例。
3.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是各類創新人才和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必備素質。本屆遼寧省本科教學成果獎中,在成果名稱中直接包含“實踐教學”一詞的成果就多達49項,占8%,而幾乎在所有的成果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實踐教學的內容。2011年教育部和財政部正式啟動的“本科教學工程”中明確提出了把“以強化實踐教學為重點,進一步強化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五大重點建設內容。因此,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已經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本科教學的發展趨勢。
(一)問題
1.教學成果獲獎后的持續實施及評價有待加強。應該說,能夠獲得省級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教師和管理者都是高校教學和管理領域中的骨干,不少教學成果也的確是經過多年的教學和管理實踐所積累和形成的,有一定的或較好的實效。這些來自教學和管理一線的成果為了獲得省級和國家級獎勵,在前期的培育和申報過程中,的確十分認真細致,觀點科學,論證嚴密,佐證材料豐富。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評審教學成果獎的目的除了表彰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廣使用這些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5]。但在獲得獎勵之后,這些教學成果的后續實施效果如何?部分成果是否存在獲得獎勵之日就是其“生命”終結之時?應該說,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在這個方面還缺乏應有的可行的跟蹤反饋及評價機制。
2.普通師生和用人單位在教學質量評價和保障體系中的地位有待提高,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目前我國校級、省級甚至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主要是基于成果完成人所提交的書面材料(包含上傳到網絡評審系統中的材料)進行評審的。這些書面材料雖然含有豐富的佐證材料,但在實踐中它的真正效果如何?有無夸大或不實之處?雖然自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時增加了“會議答辯”的方式,但教學質量的很多方面是評審專家無法在書面(網絡)材料和答辯陳述中能夠準確、完整地判斷出來的。實際上,真正對教學成果具有發言權的是教育教學一線的師生和企事業用人單位。但目前省級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審系統中還無法體現一線的普通師生和用人單位的作用。
(二)對策
1.建立和加強獲獎教學成果的后續跟蹤、反饋和評價機制。教育廳、教育部等教育主管部門應與高校、教學成果完成人等合作,構建起一定時間內的對于教學成果獲獎后的實施的跟蹤、反饋和評價機制,對于在實踐中持續取得或進一步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成果予以一定形式的表彰、報道或認可。
2.持續改進、完善教學成果獎評審機制。教育教學效果具有延遲性和彌散性,短期內比較難以準確有效的考察。因此,將一線的普通師生、用人單位納入教學成果獎評審機制,是一個難題。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圍內予以考慮。具體的方式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適當增加省屬地方高校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的比重,以便對地方高校進行本科教學改革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
(致謝:本文的寫作得到了遼寧省教育廳高教處的支持。文中所引的部分材料和數據來自遼寧省相關高校提交的獲獎總結報告。在此一并致謝。)
[1]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獎推薦工作的通知(遼教辦發[2012]295號)[EB/OL].(2012-11-12)[2015-01-06]http://www.upln.cn/html/ 2012/Column_0103_1112/1387.html.
[2]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12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成果獎推薦工作的通知(遼教辦發[2012]295號)[EB/OL].(2012-11-12)[2015-01-06]http://www.upln.cn/html/ 2012/Column_0103_1112/1387.html.
[3]教育部關于批準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教師[2014]8號)[EB/OL].(2014-09-04)[2015-01-05]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 409/174749.html.
[4]袁本濤.中國高校教學改革的現狀與趨勢分析——來自2005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報告[J].大學教育科學,2006(2):44-51.
[5]唐景莉.教學成果獎如何確保公平公正——教育部高教司負責人就教學成果獎評審工作答本報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05-06-16(1).
【責任編輯王鳳娥】
G642.0
A
1674-5450(2015)03-0017-04
2015-02-0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0YJC880036);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教改專項
高軍,男,山東平邑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教育學博士;李美鳳,女,山東濟寧人,沈陽師范大學副教授,教育技術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