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佳
國慶佳節之際錦上添花,傳來一個好消息:我國學者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能治療瘧疾而與其他兩位外國研究人員共同獲得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因為青蒿素現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治療瘧疾標準療法的一部分,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這是我國本土學者首次獲此科學類諾貝爾獎殊榮,因此在各社交媒體上,國人大都為此歡欣鼓舞。然而也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傳來,照我看來,都有點站不住腳。
其一,有人認為,青蒿素是集體努力的成果,不是一個人的工作,為何把此獎授予屠呦呦一人?青蒿素是許多人努力的結果,這是事實,屠呦呦本人在獲獎后發表的感言中也首先肯定了這一點。然而,作出關鍵發現的小組是她領導的,而且是她第一個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發,想到用乙醚來提取青蒿素中的有效成分。同時,他們擔心這一藥物是否安全,因此她和兩位同事以身試藥,結果表明藥物不會有不良后果。凡此種種事實,也充分說明頒獎方這樣決定是有充分依據的。
其二,有人認為,青蒿素的發現與中醫藥沒什么關系,這就更有點匪夷所思了。明明我們中國人幾百年以來一直使用蒿屬植物來醫治瘧疾和其他發熱癥狀,屠呦呦發現青蒿素更是通過閱讀中醫古籍東晉葛洪《肘后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觸發了靈感,盡管最后的提取用的是現代科學方法,但怎么能說與中醫藥無關呢?
當然,從這里可以引出另一個重要的話題,那就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無疑是一座寶庫,但要讓中醫藥真正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造福,那么中醫藥本身需要實現現代化。今年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獎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一方面,我們要像屠呦呦那樣,從中藥中發現能治病救人的有效成分,從而推廣到國外,為世界醫學界所服膺;另一方面,我們要更好地總結某些確有療效的驗方,做成成藥,加以推廣,而不要讓其他國家把我們的古方拿去后做成藥,反而在我國暢銷。
此外,有人曾認為我們中醫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開方設藥的方式無法準確判斷療效,因此不能使之現代化。但我們的中醫學者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刊12月號就將介紹他們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而且完全按照現代醫學研究方法作對照治療,取得的結果相當有說服力。
所以,我們堅信,在我國科學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們的中醫藥必將會走向世界,為全世界人民造福。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