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考前放松別放縱
記者 趙維莉

進入六月,不少同學越來越緊張了——中高考要來了!每到這個時候,老師、家長、電視臺、報紙……相關的、不相關的人都在考生的耳邊不停地重復著同樣的話題——放松一些,再放松一些,過于緊繃的神經只會讓考生們“壓力山大”。這樣的道理誰都懂,而且關于減壓放松的方式也有很多,作為“資深”的初三畢業班班主任張爽老師卻要提醒各位,考前放松需有度,避免讓自己失去“考前狀態”,那就得不償失了。
每到中考前最后一個星期,就是“傳統”的答疑周,對于考生已經沒有嚴格的到校時間要求,如果可以,學校也會允許同學們在家復習,“雖然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但是在最后這幾天中,我們一般提倡讓學生們適當地減輕學習負擔,放松大腦。”張爽老師表示,為了升學考試,同學們已經拼搏了一年,在沖刺階段更需要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不過她發現,不少同學卻沒有充分地利用好這段時間,反而是“誤解”了放松的意義,“大開大合”的休息起來,這對考生們在考場上的發揮是及其不利的。
“一般我們都主張讓學生們在學習中做到張弛有度,過于緊張的學習狀態會徒增學生的心理壓力,而太過放松也會打破學生已經習慣的學習生活規律,也會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影響。”張老師指出,有一部分考生,在進入最后的備考階段,會在心理上出現“補償”的心態,認為自己已經努力了很久,是時候給自己一個緩沖的時刻,想法沒有問題,但是所采用的方式卻很極端。“有的同學會開始睡懶覺,不到日上三竿絕不起床,然后去盡情地做一些自己之前想做卻還沒來的及做的事情。在飲食上也放縱自己,貪多貪涼,這都是不可取的。”張老師指出了一些同學的陋習。
確實,備考一年,越臨近考前對于考生考驗往往更多的是意志力上的,這就像長跑比賽,到最后關頭,大家的體力都已經消耗差不多了,只是誰的求勝信念更強,可能成績就會越好。“經過一年多起早貪黑的學習,同學們都希望睡到自然醒,而不少家長也覺得考前的充足睡眠很關鍵,但是我建議同學們不妨把入睡時間提前,而起床時間一定要維持在原來的狀態。”張老師說,考前并不適宜去打破已經形成規律的生活習慣,否則當學生的生物鐘被打亂后,一定會在身體上出現其他問題。換句話來說,你已經習慣六點起床,洗漱、吃飯,然后再進入學習狀態——這個時間段是與考試時間相重合的,如果你打亂了,將起床時間推后了,那么也就意味著你進入學習的狀態也被推后,可能走進考場時,無法調動自己的積極性,最后影響自己的發揮。
此外,她提醒各位考生,隨著氣溫的升高,也進入腸胃疾病的高發期,所以同學們在飲食上一定要特別注意,盡量減少在外就餐的機會,避免給自己的健康帶來隱患,影響考試狀態。
而不少平時對孩子要求嚴格的家長,會在此時非常放縱孩子,他們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可以將學習壓力放在一旁,進入考場后“輕松上陣”,但卻沒能把握好“度”。“每年到這個時候,不少所謂的‘專家’,提議讓學生們去看電影、去運動場、去戶外,多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來轉移考生的注意力,降低他們的緊張感,但是這并不適宜全部的人。”張老師指出,對于十幾歲的中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考前心理上一般會出現較大波動,太過放松,會讓他們忽視了即將到來的考試的重要性,功虧一簣。“太過放松,可能會讓他們在考場上無法收心,注意力無法集中,這樣容易在審題、答題的時候出現不認真的情況,勢必會影響分數。”
因此,她建議考生們可以選擇比較“溫和”的放松方式,在家看一些比較歡快的影視作品,或是綜藝節目,但一定不要時間太長,每天一到兩個小時足以。晚飯后,可以和父母一起到戶外散散步,感受一下初夏的宜人氣息,呼吸新鮮空氣,盡量不要從事太過劇烈的運動,避免造成傷害,耽誤考試。同時,睡前聽聽舒緩的音樂,都有益于幫助考生調節情緒,提高睡眠質量,大家都可以去嘗試一下。
考前的最后沖刺階段利用的好,對考生來說會起到加油助力的作用,但是如果做不到“合理利用”,大家也切忌去盲目聽從他人意見,太過放縱。過度放松有時會造成“心太大”的結果,因此張老師建議大家不妨就“做好自己”,以平常心去對待這最后的幾天,“如果沒有好的計劃,不妨就按照原來的步調認真復習,沒有改變可能就是好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