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鋒
金秋十月的江蘇沛縣大沙河沿岸,一片片果園一望無際,一方方魚塘星羅棋布,一畦畦蔬菜長勢喜人,一個個農家樂旅游點游人如織,到處是生機勃勃的景象,昔日黃沙遍野、雜草叢生的荒涼模樣再無蹤跡。
大沙河是清咸豐年間黃河決口在沛縣境內形成的一段長達33公里的故河道,沿岸南北走向分布著7個鄉鎮,自然環境和生產條件十分惡劣,當地農民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
近年來,農行江蘇沛縣支行抓住地方政府全面實施大沙河流域農業綜合開發的有利時機,組建專門團隊,創新信貸手段,累計向廣大農戶和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l億余元,支持上游4個鄉鎮形成優質果品和特色蔬菜面積15萬畝,助力下游3個鄉鎮建成3萬畝水產養殖基地,使得大沙河沿岸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長廊”。
大沙河果都園位于大沙河上游的鹿樓鎮,以前曾是一個“風起沙土漫天揚、只長茅草不打糧”的貧瘠之地。自2011年以來,沛縣農行先后發放農戶生產經營、農田水利、金農貸、美麗鄉村貸等特色貸款4800萬余元,重點支持當地農民大力發展水蜜桃、酥梨、紅富士蘋果等名優果品種植業,在短短數年內就建成一個面積達2.4萬畝的規?;瘍炠|果品生產兼鄉村旅游基地,所產果品暢銷全國各地,年接待游客逾40萬人次,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由往年的不足3000元猛增至8600元,創造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李長湖原先只是一個土里刨食的普通農民,兩年前他依靠沛縣支行15萬元貸款支持,在鎮里萬畝水產科技示范園設施漁業區承包了50畝高標準設施魚池,所養殖的青蝦、螃蟹、泥鰍、鱖魚供不應求,每畝魚塘純收入在8000元以上,很快過上小康日子。
據了解,僅在大沙河下游的安國、龍固、楊屯三個水產養殖示范園內,目前已有320戶水產養殖戶獲得沛縣農行貸款支持,并由此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