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行 易領兵 劉浩然 寇貝貝 楊亞中
(1.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2.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3.碧桂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000)
基坑開挖及支護施工會對工程周邊環境及基坑帶來危害,采用合理儀器進行監測,為工程安全提供完備的資料,及時改進施工技術實行動態化信息化施工,從而使工程處于受控狀態,確?;蛹爸苓叚h境的安全,保證工程順利進行[1]。

表1 土層物理力學指標
本地鐵車站位于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其周圍地上建筑、地下構筑物密集。本車站起點里程右DK23+862.717,終點里程右DK24+092.217,本站為地下兩層雙跨島式車站[2]。土層物理力學指標見表1。
2.1 基坑支護型式
本車站圍護樁采用Φ1 000@1 400mm灌注樁,第一道采用800×800混凝土支撐,第二、三道支撐采用16厚Φ 609鋼管撐;盾構段采用Φ1 000@1 300mm灌注樁。
2.2基坑周圍地表監測成果及分析
基坑開挖工作從2014年1月底開始,前期的地表沉降主要由圍護樁施工引起,沉降量較小。從開挖工作開始后到1月26日架設第三道支撐前,挖深為6m,坑外地表沉降呈現第一次較大幅度下沉,下沉量達5mm,主要由圍護結構變形引起(最大水平位移6.84mm)。從1月26日-2月12日,基坑開挖至15m,已架設第六道支撐,沉降增長較小,較為穩定。2月12日-3月5日,坑外地表沉降呈現第二次較大幅度下沉,下沉量達5.5mm,主要原因是基坑開挖完成后,未及時施做底板,基坑時空效應造成沉降加大及坑外水位下降造成土體固結沉降。3月7日-3月28日,為拆撐施做結構階段,由拆撐再次引起圍護結構側移,下沉量達2.1mm。3月28日,基坑附近發生滲漏,由于部分監測點距滲漏位置較近,沉降迅速增大,部分沉降達到28mm,首次接近報警值[3]。4月12日后是地表沉降的后期監測,基坑沉降逐漸趨于穩定。開挖至設計深度,支護結構變形導致周圍土體最大沉降位移達到28.72mm,未超過報警值符合設計要求[4]。

圖1 地表沉降隨距離的變化曲線
3.1 從基坑外地表沉降可見,最大地表沉降值小于支基坑監測報警值,基坑開挖過程中空間效應明顯,由此引起的地表沉降約占總地表沉降的1/4。
3.2 滲漏對地表沉降的影響較大,可以在短時間內使地表沉降出現大幅增加,其特點是對坑外近處土層影響嚴重;如若超過預警值,應啟動緊急應急預案。
3.3 鄭州地區粉土地質地表變形模式為“盆型”,最大地表沉降點距離坑壁6~15m,距基坑30m以外變形微小。
3.4 監測數據整理報告及時反饋到施工中指導施工,以變形控制為目標的基坑最優化理論和方法,實現科學信息化監測施工,保證工程順利完成。
[1]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S].
[2]GB50308-2008.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測量規范[S].
[3]杜明芳,易領兵等.樁錨支護在深路塹邊坡支護中的設計及應用[J].河南科學,2014,32(9):88-93.
[4]王廣國,杜明芳,候學淵.深基坑的大變形分析[J].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19(4):50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