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凱歌
摘 要: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商業銀行把目光放在整個供應鏈上,關注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有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三種融資模式。在每一種融資模式下產生了不同的風險,本文分析了三種融資模式的特點和風險,并提出了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的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融通倉融資
近年來,我國經濟逐漸步入新常態,對金融業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商業銀行必須順應經濟形勢,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另外,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威脅商業銀行的中介地位,逐漸侵占商業銀行核心因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業銀行的利潤,2014年,商業銀行的盈利增長率降至個位數;其次,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壓縮了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必須轉變經營理念,從“粗放式”向“精細化”轉型。供應鏈金融從供應鏈內部結構進行分析,關注供應鏈條上的核心企業,并把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結合在一起考察,從而給供應鏈條上的不同節點提供靈活運用金融產品以及其他結算等服務,它是商業銀行提供的一種綜合金融服務。
一、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企業因賒銷產生了債權——應收賬款,雖然實現了銷售收入,卻占用了銀行的流動資金。企業在需要資金時可以轉讓或質押債權實現融資。在我國,通常接受債權轉讓的機構就是商業銀行。在供應鏈中,上游的中小企業有核心企業作為付款方的應收賬款,是債權融資的需求方。為控制風險,商業銀行要求核心企業(債務人)承諾到期兌付,對融資企業(債權人)提供反擔保。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讓上游企業在必要時快速獲得銀行的短期融資,保證整個供應鏈的順暢和高效運作。
(二)預付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融資模式)。處于供應鏈上的下游企業往往需要預付貨款給上游的核心企業,資金支付出去之后就擁有了指定貨物的未來貨權,企業可以以這種貨權為質押向商業銀行融資。一般來講,保兌倉融資模式是以銀行承兌匯票作為結算工具,下游企業支付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部分,這之外的資金依靠銀行貸款。這樣,下游企業在向核心企業購貨時不用一次性支付所有貨款就可以分批獲得商品用于出售,并把取得的銷售收入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三)存貨類融資模式(融通倉融資模式)。在很多時候,企業既沒有應收賬款也沒有預付賬款,僅有存貨,企業就只能以存貨做質押申請貸款。融通倉融資模式就是以存貨做質押獲得貸款資金,為控制風險,需要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為貸款企業提供擔保和監管。通常的作法是:企業以存貨做質押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依據存貨的品種、貸款的風險確定質押率并為企業提供貸款,若企業有多余的資金支付貨款,銀行通知倉儲監管方(融通倉)放貨,若企業無法按時還貸,銀行可以拍賣質押物。
二、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表現
(一)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下的風險。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中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項:其一是融資企業信用等級偏低帶來的信用風險,融資企業是第一還款人,若其違約必然會造成銀行貸款損失;其二是資金轉移風險,若融資企業無法獲得核心企業的付款承諾,銀行便不能保證質押給銀行的應收賬款能匯入指定賬戶并收回貸款,如果質押給商業銀行的應收賬款匯到了融資企業的其他賬戶后被自行使用,銀行貸款也面臨回收風險;其三是壞賬風險,若遇到重大事項導致應收賬款質量下降或金額減少也會導致貸款無法償還;其四是欺詐風險,有時候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融資會虛構應收賬款質押給銀行,這必然給銀行貸款帶來風險。
(二)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風險。保兌倉融資模式下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是來自于買賣雙方串通作假帶來的風險,如果買賣雙方串通作假,以偽造的購貨合同、虛假的交易為基礎套取銀行的貸款,必然給銀行帶來風險;其二是生產能力風險,指的是商品生產企業生產能力不足導致無法按期供貨引發的風險;其三是價值機會損失風險,由于在交貨期,商品的預計價格和現貨價格之間通常會有一定的偏差,這種偏差也會影響商業銀行貸款的償還;其四是質押權落空的風險,若銀行替企業預付貨款后,由于供貨商或其他原因導致銀行無法成為收貨人,最終會導致商業銀行的質押權落空。
(三)融通倉融資模式下的風險。融通倉融資模式下的風險主要包括:其一是虛假提單、倉單帶來的風險,其中虛假提單風險比較普遍;其二是來自抵押物的風險,銀行應避免接受此類質押物;其三是操作風險,在三類供應鏈融資模式中,融通倉融資模式最為復雜,需要商業銀行、以存貨做質押貸款的企業和倉儲企業互相配合,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出現業務銜接不當,操作失誤等問題。
三、我國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風險的防范
(一)完善征信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信用風險是供應鏈金融中的很突出的一類風險,主要來自于核心企業和作為融資方的上下游企業,因此銀行應該加強對這些企業的審核和監控。完善現有征信體系,保證信用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可以幫助銀行了解客戶的信用狀況,做好客戶信息管理工作,提高其對風險的鑒別和控制能力。
(二)引入第三方倉儲監控風險。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是在供應鏈內傳遞一段時間,這為銀行控制風險提供了時間和有利條件。由于倉儲機構在倉儲運輸領域有專業優勢,因此能夠更好的管理質押物,保障貨物的安全,所以銀行可以與倉儲企業建立委托代理關系,引入倉儲企業監控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以便能夠隨時監測企業的可以交易行為,及時獲得風險相關的信息。當然,為了有效控制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審慎選擇倉儲企業,比如要求倉儲企業具備良好的信譽和倉儲條件,合法經營,愿意和商業銀行積極配合盡心管理質押物。
(三)認真篩選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在整個供應鏈中聯系了“資金流”與“物流”,能夠匯集一系列有價值的信息,可以為商業銀行選擇融資客戶提供初步的篩選意見和信貸風險預警信息。因此,認真篩選核心企業,盡量避免由核心企業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給商業銀行帶來危害。比如在保兌倉融資模式下,銀行相當于對核心企業間接地授信,因此可能會出現“結算占款融資”道德風險問題,為防范此類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對核心企業的行業環境、市場占有率、競爭能力、企業規模、自信狀況等方面進行認真的分析,審慎選擇核心企業。
(四)引進供應鏈金融專業人才。對銀行來講,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一類較新且比較復雜的業務,需要業務人員既了解金融、國際貿易、法律、財務等基本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編程能力,目前這類人才還比較稀缺,高校很少專門針對供應鏈金融開設專業的,比較接近的是物流管理專業,很明顯供應鏈金融和單純的物流管理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引進高素質的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對現有人員要加強技能培訓,提高現有業務人員的法律水平和業務操作能力。
(五)精細化風險管理。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面向的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典型的特征是信譽較低、經營模式多種多樣。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時必須實行精細化的風險管理,貸前、貸中、貸后管理要實現一體化,整個風險防控體系要盡量精細化,銀行要對供應鏈條上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節點進行認真的跟蹤監控,以確保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宋炎,李偉杰.物流金融的發展模式與風險防范[J].金融與經濟,2011(11): 90-92.
[2] 謝清河.銀行發展供應鏈金融相關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0(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