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廣角
“互聯網+”下的園區思考
——專訪廣州海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孫明楊
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對于“互聯網+”,物流業內的步伐也許走得太快了,昨天還在談車貨匹配,今天就是專線整合,明天或許是園區聯盟,各種各樣的模式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
如何理清思路找準方向,在喧囂中沉靜下來并冷靜思考?廣州海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孫明楊,這個年輕的90后,在走訪上百家物流園后,提出了關于“互聯網+”下物流園區的相關思考——在資本不斷推動的“互聯網+”下,傳統物流園區如何謀求發展空間?
在孫總監看來,“互聯網+”不僅僅是工具,是手段,更是一種新生產關系的組織方式。“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對價值、對生產關系有了全新的認識,當再去參照以前的價值創造方式會明顯感覺不適應。一如曾經對于物流園的認知,我們稱其為車場、貨站,盈利也主要是靠收停車費。”
今天,隨著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園區的概念被逐漸豐富,在園區收益擴大的同時,園區內的企業和運輸車輛形成一個個小的閉環。園區的概念也在進一步擴大,“業務型園區”、“商貿型園區”等應運而生。
對此,孫總監介紹說:“在互聯網領域對這種新的財富體有這樣一種定義,將其定義為“碎片化的價值”,也就是我們作為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零零碎碎的數據的價值。”
一如我們在網上購物,淘寶的購買歷史記錄,商家會根據這些給我們推薦相關的產品;銀行可以根據每個人信用卡的消費記錄來判定其消費水平、消費能力、消費結構、消費習慣;一些軟件可以根據我們運動狀況判定其相應的健康指標,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健身計劃。
在孫總監看來:“過去在沒有數據化手段的時候,這些信息不能產生價值,但隨著消費者碎片化價值的不斷累積就產生了新的價值。”與此同時,隨著新價值的出現,也變革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

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區分不再涇渭分明,生產資料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手中也不一定有償進行。平臺可以免費服務,平臺通過衍生行業來獲取相應回報。
回到物流園區的生態圈,有這樣幾種關系需要被大家所重視,“重視數據對于園區所產生的價值,同時也要重新梳理園區和商戶之間的關系,最終變革園區的盈利模式。”孫總監說。
以前很少能認識到數據對園區產生的價值,都是固守本業做好物業水電保衛服務,每月坐收物業停車費。但隨著更多的數據手段的投入,園區重視起客戶數據所產生的價值,“這種數據不僅僅包括物業數據、停車數據,甚至包括客戶每人的消費數據、車的消費數據、業務發生數據、地理位置信息數據,等等一系列圍繞商戶盡可能多的數據。”在孫總監看來,這些都將對園區新的利潤增長點產生價值。
園區作為一個天然的物流生態圈,核心客戶包括三方公司、專線企業、黃牛、信息戶、車輛等,同時園區會進駐一些配套服務企業、政務服務機構、金融保險機構、上下游企業等。對于園區來講前者屬于強關系群體,后者對于園區業務來講屬于弱關系群體。
“未來園區的盈利模式不再單純地靠商戶租金賺錢,更多的是靠增值服務金融服務來獲取盈利,而且園區會和更多的相關領域相關企業產生聯系,盈利邊際也會不斷擴展。”孫總監判斷說。
互聯網在通過數據集聚以及數據的多維度連接后產生效力,數據和連接更是互聯網不變的基礎。
互聯網通過兩種手段改變著傳統產業,第一是數據,第二是連接。孫總監強調:“數據的價值不用強調,但所有的數據不進行有效地組織,很難轉化為市場價值,這就凸顯了‘連接'的價值。其實互聯網對物流行業的改造,也是遵循著信息化手段的逐步深入來實現的。”
在大數據推動下的,在新的形態下,園區與商戶間的關系也被改變。園區可以根據商戶的經營情況、誠信情況以及對平臺的貢獻度等逐步去降低費用甚至是免費為商戶提供物業服務。商戶在園區消費的同時也為園區創造價值,園區可以低報酬甚至無償為商戶提供高品質服務,雙方由對立走向共贏。
孫總監在走訪中了解到,像成都這樣的城市很多園區都是通過免租免停車費免吃住這樣的方式來招攬商戶及車輛,園區的盈利周期從而被拖長,而這種情況在很多園區都是存在的。
互聯網對物流行業改變歷經三個階段,一是數據積累階段,二是發生連接的階段,最后才是真正的“互聯網+物流”也即大數據發揮作為的階段。
第一階段一如匯通天下、管車寶、易流科技、藍橋等給客戶提供實用工具,致力于實現運輸透明化數據化。第二個階段涌現出很多平臺,一如天地匯、一站網、滿意通達、羅計物流、速派得等等,包括我們海豚科技自己也開始做第二階段的嘗試。進入第三個階段我認為是比較理想化的階段,在孫總監看來,“這個階段信任問題能有效解決、運價更透明、為物流企業提供免費的支持服務、園區管理更優化,金融在物流行業的價值更突顯,上下游打通用大數據為供應鏈提供精準服務。”
物流園區該如何適應這個新形勢?在孫總監看來,“我們正處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并行向第三階段轉型的過程中,其中存在的問題,隨著資本的關注、行業的覺醒變革的速度會加快而得到解決。”
今天物流園區的發展,首先要認清形勢,不閉門造車,對于傳統園區來說不僅要埋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有這樣兩句話能夠說明當前發展中選擇的難度,一句是“當你在一掃帚一掃帚掃樹葉時,突然一臺吸塵機來了,連你的掃帚都給吸走了,何況是樹葉。”第二句是“只要你夠堅持,就會得到堅持的結果。”
如何選擇自身發展方向,要找準優勢不迷失自我,立足己長不盲信平臺,在對平臺有一定共識的同時需要我們找到自身的長處,無論是做商貿物流園、綜合物流園、公路港、大宗園區,一定是在立足自己長處的基礎之上,平臺可以去依靠,但不能去依賴。
孫總監說:“在尋找平臺謀求發展的過程中開放心態是必須的,不要單純依靠哪家平臺,因為單純靠一家平臺存在過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