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偉
摘 要:隨著全球環境日趨惡劣,越來越多人認識到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環保也就成為當前時代的一種主流意識形態。為了盡可能地保護環境,實現人類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低碳經濟成為了世界應對環境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而建設低碳城市是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內容應該說極其豐富,作為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其主要包括了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方面。基于此,該文針對低碳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環境問題低碳經濟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問題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b)-0232-02
隨著全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全球氣候變暖、能源過渡消耗等問題日趨突出,為了能夠有效緩解這一情況,低碳高效的新發展模式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發展途徑,綠色經濟、環保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各種新的環保理念被提出并得到了全球人士認可和支持。城市作為現代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直接關系著經濟的發展,而綠色經濟、環保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概念需要以低碳綠色的城市為基礎。因而,構建一個低碳綠化的城市就成為了現代綠色新經濟的核心。為此該文針對低碳綠色城市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難點問題和關鍵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1 低碳城市的內涵
城市是社會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社會文化融合下的產業,是人類群居中的一種高級形式。城市的高人口密度性、高技術性、高生產性、高經濟性是其典型的特點,一個城市包含了全球基本上所有的生活和生產活動,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人類的活動改變了城市的生態結構、物質循環和一部分的能量循環,從而形成了一個現代化的、開放的城市生態系統。系統主要由經濟、生物、非生物等要素構成,這些要素能夠通過生物手段、非生物手段、能量流動手段等形成一個含有內在聯系的整體。就當前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說,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溫室氣體的排放無法避免,排放過程是復雜的,和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一線城市僅僅只占了全球土地面積的2%,而這僅僅2%的土地所消耗的能源卻是全球所消耗能源總量的75%,也是這2%的土地排放了全球80%的溫室氣體。而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變暖,低碳化、綠色化、環保化經濟成為了當前社會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建立低碳城市也就成為了發展低碳化、綠色化、環保化經濟最重要的舉措。
2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難點問題
2.1 低碳城市發展模式
低碳城市所包含的內容應該說極其豐富,作為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其主要包括了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方面。當前低碳城市理念被大眾廣泛支持和認可,使得低碳城市的發展速度極快,這必然離不開深層的發展體系和驅動力。但是,低碳綠色城市的發展時間較短,人們的經驗尚不足,并且目前關于低碳城市的內部發展動力體系和形成機理還沒有一個定論,所以當前的經驗和研究成果尚不能準確地闡述低碳城市的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加之,各個城市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不同、文化不同、功能不同、類型不同等,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規劃建設上往往不能用相同的經驗來進行指導。但是,典型的低碳城市發展模式對于指導低碳城市規劃和建設來說至關重要,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因而,確定出低碳城市的典型發展模式是當前急需研究的一個問題,這需要包含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城市能源合理開發和運用、社會健康和諧的發展、科學技術不斷地完善和改革、城市土地合理開發和運用等方面,要符合當前的國際化、低碳化、現代化、市場化、信息化、工業化的進程,從而為低碳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提供足夠的理論支持,并為低碳城市的發展指明一個方向。
2.2 低碳城市評估和平臺建設
低碳城市評估和平臺建設對于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項中長期的建設任務,在整個低碳城市建設中具有數據支持和指導的作用,所以研究低碳城市評估和平臺建設對于低碳城市長遠發展有積極的影響,涉及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碳排放的測算方法、城市碳排放數據庫建設、低碳城市科學評估指標體系建設以及碳預算方法。針對碳排放測算方法內容,傳統城市在規劃建設過程中根本就沒有過多地考慮碳排放測算工作,也沒有根據城市的實際情況建立起科學的碳排放測算體系。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規劃建設中,亟需要一個完善、合理并且符合城市實際情況的碳排放測算體系。而碳排放測算體系的建設要根據城市的主要經濟產業的物質流、能量流以及溫室氣體的排放情況,根據城市產業結構以及碳排放的量進行分類審計,細化到各個產業的各個部門,得出城市的產業結構所排放的碳量,再以此作為依據構建起一個科學的低碳城市碳排放測算評估體系。針對評估標準和評估體系建設內容,當前我國的技術水平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研究出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評估方法,所以我國目前還沒有針對低碳城市或低碳經濟建立起低碳城市或低碳經濟的評估標準。作者認為低碳城市的評估指標和評估體系中以下內容極為關鍵,首先是不同層次、不同級別、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產業結構在碳排放的核算上要細致和準確,要得到城市主要經濟結構各產業的碳排放量,再建立起一個準確的城市碳排放數據庫;其次是需要根據國際上的低碳城市指標確定出城市的低碳指標,讓城市各行業都朝著這個指標努力;最后是低碳城市評估體系要盡可能地涵蓋城市的各個內容,如建筑、交通、人口、能源、污染等,要提供出科學合理的低碳城市發展依據。對于碳預算方面的內容,該方面的內容是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依據,所以碳預算方案就要確保其合理性和科學性,從城市的結構、功能、形態、性質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從量化的角度來評估城市的碳排放現狀和以往排放的歷史,再核算出城市主要經濟產業減少碳排放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和資源,再參考國外發達國家碳預算成果,科學地評估出城市的碳減少排放的潛力,對比我國城市和國外城市碳排放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碳預算參數和指標,針對性地得出城市低碳排放優化方案。
2.3 低碳城市規劃建設制度設計
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低碳城市,不僅僅要求在產業結構上進行低碳轉化,還需要城市所有人在生活上進行低碳轉化。而政府作為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推廣者和監督者,要協調民間組織、企業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到低碳轉型活動中來,并制定出一個完善的低碳城市管理制度,全面加快城市低碳轉型的速度。在制定低碳城市管理體系上,選擇合理的發展模式至關重要。模式的選擇要根據城市的低碳產業模式、低碳生活模式、低碳城市內涵和低碳城市評估體系來確定,并在該基礎上制定出自愿、獎勵以及強制性的管理制度,并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建設,讓全城人民能夠自覺地參與到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來。
3 低碳城市規劃建筑中的關鍵問題
3.1 結構低碳化
城市結構是否合理不僅對城市的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低碳化城市是否實現的關鍵所在。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是以城市中長期發展目標而進行,加之城市用地極為緊張,一旦城市的空間結構和物質環境確定后,那么后續的改變很難進行,即便改變也會面臨巨大的更改成本,同時會給更改區域內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城市的結構主要是由空間結構和經濟社會結構所組成,兩者相互依賴也相互作用,通過合理地規劃城市的空間結構能夠完善城市的經濟社會結構。通過以往的經驗來看,調整城市的產業結構,創新科學技術以及完善人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對人們的交通出行量的影響并不大,而影響最大的則是城市的空間布局。在當前現狀下,人們出行所產生的能耗和碳排放相對很高,并且機動化是現代化城市的主要標志,機動化程度只會越來越高。在這一現狀下,如果不對碳排放進行科學的控制和規劃,那么在未來我國的社會經濟也必將因為環境問題遭遇較大的沖擊。因此,低碳城市規劃建筑就是一項迫在眉睫的核心任務,低碳化城市規劃設計正是對城市的整個空間結構進行優化,使城市的空間布局更加合理,使人們的出行更加科學化,減少出行產生的碳排放,從而來促進經濟社會結構的優化。
3.2 系統功能低碳化
一個城市功能的實現會受到很多影響的制約和改變,如會受到歷史文化的影響,也會受到當前城市發展戰略的影響,同時也會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生一定的變化。就以工業革命時間段為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城市功能主要體現在經濟功能上,城市的其他功能相對而言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一般都普遍地認為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指城市的經濟功能)和城市的性質往往受到城市經濟結構的影響,而在當前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城市作為一個經濟聚集點,城市中的產業結構基本上包含了世界各地大部分的業務,城市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多元化的業務,那么城市的功能就必須要滿足這樣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所以城市功能在規劃上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低碳城市的實現,對于城市的低碳功能規劃顯得極為關鍵。在低碳功能的劃分上,要以檢查低碳經濟為城市發展核心,在此基礎上將城市中的各個要素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并且布局合理的統一整體。在規劃建設中,低碳經濟功能劃分是否科學和合理直接影響著城市是否實現低碳發展,城市是否能夠快速綠色、循環發展。因此,在低碳功能化分析上,需要結合城市的低碳化程度、城市功能等來選擇不同的低碳發展道路。
3.3 能量流低碳化
能量流動和低碳化關系尤其密切,碳排放就是能量的一種流動形式。往往城市中能量都表現的是單向性,并且能量在利用方面的效率并不高,這些現象都無疑表明了當前城市能源浪費嚴重,能量循環利用差,能量利用率低,這對低碳化城市建設極為不利。因此,在低碳城市規劃建設中,能量流分析就是對當前城市人們生產生活中能源的使用效率進行評估,量化分析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能量使用和產出,通過統計得出能量初級輸入、轉換、使用、輸出這一過程中能量的變化情況。通常人們研究較深的是電力、燃氣能量流,如電力最初生產多少、傳輸過程中損耗多少、電力轉換上損失多少,最終用戶得到的電力是多少,通過對能量流跟蹤分析,評估出城市的能量變化情況,從而得到能量變化和城市系統變化情況,進而得到城市系統和低碳化間相互影響和作用。
能量流低碳化在規劃上需要結合當前城市的能源系統情況,并且要熟練的掌握當前城市能源代謝走向,從而多個角度來詳細的分析能量流動特性,再從能量角度出發對城市系統中的產業結構、交通布局、基礎設施等歷史演變規律,從城市歷史規律入手重點對城市的交通、產業、基礎設備、人員生活等不同類型的碳排放進行細致分析,得出每個類型的碳排放現狀以及未來的碳減排潛力,進而得到每個類型的碳排放指標和責任,根據責任和指標合理的規劃建設城市新的能量布局。
3.4 物質流低碳化
從生態角度來看,城市是一個極度自由和開放的綜合性系統,其在最先開始建設時,幾乎所有的物質來源都來源于生態系統,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其所產生的廢棄物質也是直接排到生態系統中。而研究物質在時間上的代謝,在空間上的阻滯,對于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有重要的作用。單從物質循環這一角度入手,低碳城市的特點應該是物質流效率高,無論是碳輸入還是碳輸出和消耗都應該維持一個較低的水平。
分析城市的物質流核心思想就是要將整個城市看成是統一的整體,物質在流動過程中會遵循守恒定律,根據這一關系來分析城市這個系統物質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物質輸入輸出,從而分析城市在以往建設和發展中資源利用問題、環境破壞問題、生態承載問題等問題內在機理。只有這樣,能夠為低碳化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提供足夠的經驗和規律,現代化的低碳城市規劃建設才能夠制定出更加針對性的調控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物質流分析法這一過程能夠更加明確城市系統中所有因素之間的關系,這對物質利用方面和循環利用方面有積極的影響,這能夠促進城市向低碳化發展。
4 結語
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現代化城市發展,而城市的發展要切實地滿足人們的需求,但當前的城市生態環境問題和人們的需求背道而馳,太多的環境問題不僅僅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阻礙,還給人們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因此建設綠色、節能、環保、低碳的社會經濟成為了人們的訴求,低碳化城市的規劃建設就是一種滿足人們訴求而確定的城市發展路線,為此該文就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規劃建設的難點問題和關鍵問題,以期望能夠為建設低碳城市做出一點貢獻。
參考文獻
[1] 顧朝林,譚縱波,劉宛,等.氣候變化、碳排放與低碳城市規劃研究進展[J].城市規劃學刊,2009(3):38-45.
[2] 張泉,葉興平,陳國偉.低碳城市規劃——一個新的視野[J].城市規劃,2010(2):
13-18,41.
[3] 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單編制的低碳城市規劃技術方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5(6):72-80.
[4] 葉祖達.建立低碳城市規劃工具——城鄉生態綠地空間碳匯功能評估模型[J].城市規劃,2011(2):32-38.
[5] 袁賀,楊犇.中國低碳城市規劃研究進展與實踐解析[J].規劃師,2011,27(5):11-15.
[6] 劉晶晶.低碳城市規劃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前景[J].城市地理,2015(6):64.
[7] 張洪波,陶春暉,龐春雨,等.全球氣候變化影響下的低碳城市規劃創新體系[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38(5):302-305.
[8] 王雅捷,何永.基于碳排放清單編制的低碳城市規劃技術方法研究——以北京為例[C]//2013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2013:1-9.
[9] 金鑫.簡議低碳城市規劃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方法[J].小作家選刊,2015(15):36-36.
[10] 羅巧靈,胡憶東,丘永東.國際低碳城市規劃的理論、實踐和研究展望[J].規劃師,2011,27(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