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方
摘 要:農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根基,連續十一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強調“三農”的重要性。現階段,寧夏提出了“金融富區”長遠戰略,這將推進寧夏農村金融發展,對寧夏農村經濟的穩步提升起到關鍵性作用。
關鍵詞:農村金融;農村經濟;互動發展
一、寧夏農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產值逐步增加,特色產業格局初步顯現。近年來,寧夏農村經濟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農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85.3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30.0億元。寧夏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由1990年的2655(千克/公頃)增加到2013年的4658(千克/公頃),說明農業效率逐步上升。特別是特色農業、清真產業等發展的路徑越來越寬,農產品競爭力增強,如中寧枸杞、靈武長棗、清真牛羊肉、西吉馬鈴薯、中衛硒砂瓜等。農民也依托特色產業、現代化農業進程,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2509元增加到2012年的6931元,提高了近三倍。
(二)農業逐步走向機械化、規模化。寧夏單位面積糧食產量的增加,農業效率逐步上升,而最明顯提升效率的方法為某些地方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經營。寧夏絕大部分種植業家庭農場實現了耕、種、收、脫、運、儲、銷的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80%。
二、寧夏金融深化狀況分析
(一)金融機構數量、資產總額有所增多。寧夏金融業發展態勢良好,銀行業運行平穩,經濟效益顯著提升,金融市場融資功能顯著提升。2007年,寧夏銀行業金融機構1076個,總資產1544億元,到2013年,金融機構增加到1201個,資產總額達5764億元。農村金融機構數量也從367增加到405個,資產總額從283億元增加到1296億元,即機構數量相對城鎮銀行增幅較小,資產總額增幅也較小。
(二)金融扶貧多措并舉,特色鮮明。截止2013年末,寧夏貧困人口達100人,其中南部山區7縣的貧困人數占全區貧困人口總人數的70%以上。自2012年以來,寧夏啟動中南部山區貧困人口扶貧工程,如貧困村“千村信貸”發放貸款2.0億元,受助農戶7163戶。
(三)新型金融機構迅速發展,信貸模式多樣化。寧夏新型金融機構數量逐年增加,貸款額度也呈上升趨勢,截止2011年末,新型金融機構數由2007年的42家,增長到557家;貸款額度也從2007年的10.88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24.2億元。同時,寧夏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逐步推出了適合寧夏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模式,如全國首創的 “資金+農戶+市場” 掌政模式、“大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全民創業者”的三點一線貸款直通車模式等。
三、寧夏農村金融與經濟互動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農村金融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程度分析。寧夏提出了“金融富區”的長遠戰略,那么寧夏農村金融業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是否有影響,影響有多大。本研究選取農林牧漁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表示農村經濟的增長情況,選取金融資金聚集率、金融資金轉化率、金融資金應用效率作為金融指標,建立計量模型。
一般而言,GDP直接反應農村經濟的增長,而人均GDP比總GDP更能反映經濟增長的真實情況。由于數據統計限制,所以本研究依據學術界的普遍方法,用農林牧漁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表示農村經濟的增長情況(Y)。同時,本研究將農業存款與寧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作為反映寧夏農村金融資金集聚效率的指標(X1);寧夏農業貸款額與寧夏農業存款額的比率來描述寧夏農村金融資金轉化率(X2);寧夏農林牧副產值增量占農村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來表示金融資金應用效率(X3)。
運用統計年鑒數據計算整理指標數據,運用STATA軟件進行模型估計,在分析擬合優度、T檢驗和F檢驗的基礎上,得方程:y=-0.818+0.167x1-0.011x2+0.557x3+u
從模型可以看出,表示農村金融的三個指標對農村經濟發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特別是投資投向效率對經濟的影響最顯著,即投資投向效率每增加一個單位農村經濟將增加0.557個單位的產出。說明寧夏農村金融在需要資金量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要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職能效率,才能更好的發展農村經濟。
(二)金融業與農村經濟的互動關系分析。金融業與國民經濟的眾多產業部門具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投入與產出聯系,金融業發展需要直接消耗其他產業產品,同時也為其他產業的發展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文章運用寧夏投入產出表①計算直接消耗系數和間接消耗系數來分析兩者關系。直接消耗系數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第產品(或產業)部門的單位總產出所直接消耗的第產品部門生產的貨物或服務的價值量。完全消耗系數指第產品部門每提供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對第產品部門貨物或服務的直接消耗和間接消耗之和。
計算數據結果表明,農業在生產過程中,單位總產出所直接消耗自身的價值量最大,其次是食品制造業、化學工業等,而對金融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為0.008,在42部門中排名第七;完全消耗系數與直接消耗系數呈現相似的特征,對金融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為0.027,在42部門中排名第十一。說明農業與自身、食品制造業、化學工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金融業等聯系較緊密,對這些產業的依賴程度較高。反過來,這些產業對農業部門的拉動作用也較明顯。
從金融業來看,單位總產出所直接消耗價值量較大的是工業、現代服務業等,而對農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為0,完全消耗系數為0.029,都相對較小。說明金融業與工業、現代服務業的聯系緊密,對這些產業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對農業的依賴程度很小。這也說明,現階段寧夏金融業在農業方面的投入較小,不足以拉動農業的發展。
四、總結
寧夏農村金融與經濟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動關系,但是從消耗系數來看寧夏農村金融與經濟并沒有起到預期的良性互動作用,即存在“門檻效應”。那么,經濟發展、金融發展就需要進一步深化、找到有效發展路徑。
寧夏農村經濟不斷增長,對資金的需求較迫切,需求面廣,如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道路建設、村鎮醫院建設改造,甚至是龍頭企業和城鎮建設等,所以需要金融機構對農村經濟的發展給予更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提供便利、快捷、貼近“三農”的農村金融服務、提高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農村金融咨詢、涉農理財業務、農業保險業務、貸款擔保業務等,加大力度整合資源,使資金得到有效供給、有效利用,最大限度的促進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收入。
同時,農村經濟的發展是金融發展的基石,只有良好的農村經濟發展,能形成一定的剩余資本,才能有金融機構的產生、發展和持續作用的平臺,以便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所以,改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能源、循環農業、綠色農業等,從不同角度的農業改革,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為金融機構擴大投資區域、指明投資方向,以便金融能夠更好的為地方經濟服務。
參考文獻:
[1] 張建波,楊國頌.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10 (4)
[2] 侯寶林,翁海晶.甘肅省農村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