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鹽城師范學院 章春杰;江蘇省淮安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桑棋
隨著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以互聯網、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使“‘表哥’不斷,‘房叔’絡繹,‘艷照’頻頻,一系列官員的戲劇性下馬,無不彰顯出新媒體在反腐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新媒體作為反腐倡廉在新時期的一個新平臺,我們黨和政府能積極引導、順勢而為,充分發揮其正面效用,實現了反腐倡廉與新媒體的良性互動。
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任務。多年來,黨和國家致力于標本兼治,著力制度反腐。一方面,因為制度建設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只有把制度建設抓好了,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建設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另一方面,發揮制度的規范和保證作用,是有效預防腐敗、嚴厲懲治腐敗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設成效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全國各地不少官員屢屢曝出腐敗案件,一批領導干部成為“階下囚”。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并不是缺少與反腐敗相關的法律法規,而是不少制度沒有得到很好地貫徹執行,存在重制定、輕執行現象,制度的執行力還遠遠不夠。比如,容易得罪人的制度執行起來往往“變軟”;涉及個人利益的制度執行起來往往“變味”;需要長久堅持的制度執行起來往往“變松”;規定籠統寬泛的制度執行起來往往“變空”。可以說,制度執行不力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反腐倡廉建設進程的“瓶頸”。
(一)制度執行意識不強。“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制度法紀意識淡薄,特權意識嚴重。認為法規制度是管下級干部的,把自己置于制度約束之外。”法律法規本具有嚴肅性和權威性,應該至高無上,任何人都要嚴格遵守,不能將制度束之高閣。但是,由于一些干部遵守制度的自覺性比較弱,導致自己不僅沒有當好執行制度的表率,而且成為破壞制度的帶頭人,嚴重影響了制度的權威性和威懾力。
(二)制度本身科學性不夠。制度建設的成敗,關系到單位健康發展。當前,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反腐倡廉制度已經覆蓋干部任用、干部考核等領域,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已相當完備。但是,由于制度在制定的過程中,調研論證不夠,甚至脫離實際,針對性和實際操作性不強,有的口號要求多,操作規程少;有的下不為例多,嚴厲懲治少;有的針對下面多,嚴以律己少,凸現出制度本身存在著很大的空隙和彈性。同時,由于對全部制度缺少科學合理的考慮和規劃,很多制度之間存在交叉現象,甚至有矛盾的地方。
(三)制度宣傳力度不大。近年來,全國各地都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廉政教育活動,但內容大多集中于正面典型的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比如,聽取先進事跡報告會、觀看革命歷史題材教育影片、開展主題演講活動等,制度教育雖然也有,但與廉政教育相比力度要小得多。有些制度研究出臺后,沒有及時進行廣泛宣傳,一些干部不熟悉、不了解,僅僅是制度的制定人和監管人了解掌握,制度的普及率、知曉率低。
(四)問責機制不到位。建立良好的問責機制是解決執行力不高、工作效率低下、責權利不對等的有效手段。目前,政府雖然也有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但真正出了問題,相關人員還是“自我批評”的多,實際問責的少,很多本應該被嚴厲問責的嚴重事件、輿論焦點,在表面嚴厲問責后“虎頭蛇尾”。這種“舉重若輕”的問責,原本是大問題卻可以雷聲大雨點小,在與輿論的博弈中,實現問責的表層化與暫時性。長期以往,這就使得一些部門和領導干部回避問題、掩蓋矛盾,不能按照制度規定動真碰硬。
(五)監督檢查工作跟不上。制度的執行,主要靠人們的自覺和所在組織的管理。一旦人們遵守制度的自覺性缺失,相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對于保證制度的落實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現實中,上級難以監督、同級不愿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的現象比比皆是。失去監督的權力,僅僅依靠權力者的自律,權力很難保證不被濫用,腐敗也就很容易隨之而來。在一些部門,雖然這種監督檢查工作也在進行,但工作的力度遠遠不夠,靠文件指導,靠開會檢查,靠事后查辦,使得制度只能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文件”。
利用新媒體,是現代民主政治中對權力進行制衡的重要手段,也是政黨實現廉潔自律與進行反腐、防腐的有效途徑。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要發揮互聯網等新興媒體在促進反腐倡廉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這就為進一步運用新媒體提升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指明了方向。
(一)運用新媒體增強制度建設的科學性。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的執行力,制度本身具有科學性、合理性是前提和基礎。所以,要密切關注腐敗現象發生、發展的新情況、新動向,不斷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切實增強制度的系統性、科學性和適用性。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具備信息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信息量大、查閱方便等特點,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對工作急需、條件成熟但還沒有的制度,要在充分利用新媒體集中民智、集思廣益的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臺,努力做到不留死角;對不適應、不嚴密、不配套、不具體和不便執行的制度,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征求廣大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及時補充、修訂和完善;對已經過時、甚至與黨和國家新出臺的有關規定相抵觸的制度,在及時廢止的同時,要在相關網站上做好說明和解釋工作。
(二)運用新媒體增強制度宣傳的廣泛性。黨員干部制度意識淡薄,缺乏遵守和執行制度的自覺性,是影響制度執行力的重要原因。任何一項制度的執行,都必須建立在廣大黨員干部高度自覺的基礎之上。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執行力,必須把制度的宣傳教育擺上重要位置。每個單位出臺的制度,要及時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確保大家深刻領會每項制度的基本精神、核心內容和重點要求,明白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新媒體作為宣傳教育的新型陣地,具有傳播范圍廣、交互性強和實時、靈活、成本低等優勢,可以針對黨員干部思想上的片面認識、行動上的出格行為,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廣泛開展反腐倡廉制度的宣傳教育,增強黨員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識,引導他們帶頭學習制度、嚴格執行制度、自覺維護制度,養成嚴格按制度辦事的習慣,真正用制度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運用新媒體增強制度監督的嚴肅性。如前所述,科學的制度,是提高制度執行力的前提和基礎。但僅僅有科學的制度,不去執行,束之高閣,等于沒有制度。所以,要一手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手抓制度貫徹落實過程的督查監控,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新媒體作為當前加強反腐倡廉工作一個很好的平臺和載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要通過新媒體建立起自下而上、連接左右的督查監控體系,對制度貫徹執行情況進行全方位、多側面、深層次、立體式監督。要嚴肅查處不認真執行制度、不及時執行制度和拒不執行制度的行為,不以資歷深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切實維護反腐倡廉制度執行的權威性。
(四)運用新媒體增強制度執行的實效性。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無缺的,任何制度都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都應當隨著時代不斷完善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上并沒有絕對成熟的制度。正如馬克思主義原理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制度合用不合用、優越不優越不是吹出來的,同樣要看實踐,要經得起實踐的經驗。要通過新媒體,收集制度執行力方面的社會輿論和民眾意見,以及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建立制度反饋機制,及時檢查制度優劣,認真解決制度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各項制度落到實處。
[1] 張曉虹.淺談新媒體在反腐工作中的作用[J].視聽,2012(12).
[2] 胡明生,徐小輝.對提升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執行力的思考[J].求實,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