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慧娟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監測中心站(污染源監控中心),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本文就詳細論述了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深化應用。
根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關于印發〈2012年中央財政主要污染物減排專項資金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環辦函〔2012〕1493 號)工作要求,目前全國已有20 多個省、市、自治區、新疆建設兵團進行了污染源排放過程 (工況)監控系統的建設,目前試點項目多數已經投入運行,各個省、市、自治區工況自動監控系統建設質量參差不齊,目前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
為了進一步推廣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應用,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發布了中環協〔2012〕54 號文《關于發布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技術方案及產品推薦目錄的通知》,明確了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技術方案及產品推薦目錄,使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有了一定的技術支撐。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察局于2013年8月發布環監發〔2013〕28 號文《關于征求〈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技術指南意見的函》,要求各省、市、自治區、新疆建設兵團,以及相關企業單位提出書面意見。目前環保部暫未出臺正式技術指南。
為進一步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督管理,深化污染源監控建設和應用,提高污染源監控數據的真實可靠,將過程監控應用于污染源監管中,作為污染源監控系統建設的補充。
前期環保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試點項目建設,其中新疆自治區選定了13 家電廠26臺機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選定了2 家30萬千瓦以上火力發電廠、4 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作為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建設項目試點企業。根據實際了解情況,目前上述企業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已經建設完成并順利投入運行,目前使用效果良好,為環保監管起到了提供了直接數據依據。
因此,將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進一步深化應用對環保監管、環保執法、排污收費、脫硫電價補貼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是對重點廢氣、廢水污染企業污染治理設施運行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分析、預警和管理的一體化環保信息監管平臺。系統結構分為以下四層:應用層、數據層、網絡層和采集層。數據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過程系統及污染治理設施控制系統。
以工況過程數據庫為基礎,應采用純B/S 構架,在業務范圍上,涵蓋了轄區內重點污染源,采用以污染源監控中心為核心的樹狀拓撲結構。現場采集設備從生產控制系統中采集工況過程數據,通過環保專網或無線網絡傳輸到污染源監控中心的數據庫中,數據經過分析和處理后,供環保各部門使用。系統原理圖如下:
從地理位置上來劃分,本項目整體應分為現場端和中心平臺兩部分。其中現場端主要包括采集層相關功能,負責從各污染源控制系統實時采集監控數據,將這些數據在本地存儲并轉發給信息中心。數據層和應用層是中心平臺主要包括的相關功能。負責所有工況數據的統一存儲、分析和展示。
通過網絡層實現現場端和中心平臺之間的數據傳輸,組成包括光纖、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通信模塊。主要是對工況前端的數據發送及監控中心的數據進行接收。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環保信息化建設的不斷需求,同時為了能夠滿足國家和環保部對節能減排的要求,必然在污染源排放過程 (工況)監控系統基礎上衍生擴展應用,后續的主要發展方向為移動執法、總量核查、排污收費、環保電價核算等環境監管與決策支持綜合信息管理平臺。
“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通過抽取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的代表性工況參數,對污染治理設施及相關生產設施運行的情況進行分析,通過對在線監測缺失或無效的數據進行補充,提高了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使環保部門對排污單位的監督執法更具科學性和公信力。過程(工況)監控信息(數據)反饋到企業的生產及污染治理設施的控制系統(DCS)對企業優化生產和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提高治污效率、節約能源具有積極作用。
同時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能夠為總量核定提供數據基礎。經過工況數據的驗證,能夠確認環保設施運行的狀態,在和自動監控數據對比確認后,能夠進行排放總量的統計和分析,并和企業上報數據進行互相驗證。
通過污染源排放過程(工況)監控系統的不斷深化應用,將為最終實現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