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萍,時 光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性訪談對PCI術后病人自覺健康控制行為的影響
陳倩萍,時 光
[目的]探討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性訪談對PCI術后病人自覺健康控制行為的影響。[方法]選取PCI病人67例并隨機分為試驗組34例和對照組3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干預組采用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性訪談,比較兩組干預前后自覺健康控制行為評分情況。[結果]干預后試驗組內部控制及外部控制兩個維度評分較對照組提高(P<0.05)。[結論]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訪談可有效提高病人自覺健康控制行為。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跨理論模型;動機性訪談;健康控制
技術和藥理學上的創新使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 lntervention,PCI)的效果得到較大增強,但仍不能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程。有研究表明,42%PCI術后病人認為其冠心病已治愈[1],不再重視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病人低估了不良行為方式對冠心病發生的影響[2],這種情況常會導致病人支架內再狹窄,使得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升高[3]。因此,有效提高PCI術后病人的自覺健康控制行為,減慢或阻止冠心病病程是健康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跨理論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被證明是過去10年里最重要的理論健康促進發展模式之一[4],其根據行為改變對象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行為支持,達到有效幫助病人改變或建立健康行為的目的[5]。動機性訪談(motivational intervie wing,Ml)是通過強化參與者的目標、信念、恐懼、希望與問題行為之間的沖突,改變病人對問題行為的認識、情感和反應,使參與者充分意識到行為改變的必要性,增強行為改變的動機,促進行為改變從低階段向高階段發展[6]。本研究將TTM及MI應用于PCI術后病人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心血管內科的67例PCI術后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在吸煙、缺乏運動、高鹽飲食及高脂飲食4項不良行為方式中至少有1項;②意識清楚,無認知障礙;③長期居住于廣州地區的冠心病病人。排除標準:①PCI手術失敗,需要外科手術者;②有精神疾病的病人;③合并嚴重的急慢性疾病,如腫瘤、心力衰竭等;④不愿參與本研究。將研究對象按入院先后順序進行編號,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34例和對照組3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即給病人發放疾病康復手冊,按照疾病特點在日常護理工作中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病區走廊張貼疾病相關的宣傳海報,包括飲食、運動的注意事項;吸煙、酗酒的危害等。試驗組采用跨理論模型及動機性訪談進行干預,每次干預20min,共干預3次,均由研究者本人進行,具體干預方法為:①評估病人行為所處的變化階段,自覺健康控制基線評估于病人入院24h內在病房完成,第2次及第3次的自覺健康控制行為測定于干預后1個月及干預后3個月以電話隨訪的方式完成。②對病人行為所處的不同階段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具體見表1。

表1 基于跨理論模型建構的動機性訪談計劃
1.2.2 效果評價 采用自覺健康控制量表B表(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MHLC,Form B)進行測評,該量表包括18個條目,分3個維度:內部控制、外部控制和命運控制。每個維度有6個條目,量表計分方法按照Likert 6級評分法,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分~6分,每個維度總分范圍為6分~36分,各個維度總分代表自覺健康控制情況,各維度Cronbach'sα系數為0.7 8~ 0.87。并比較試驗組干預前后各階段人數情況。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干預前后自覺健康控制行為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覺健康控制行為評分比較(±s) 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自覺健康控制行為評分比較(±s) 分
時間 組別 例數 內部控制 外部控制 命運控制干預前 試驗組 34 3.38±0.84 4.17±0.55 3.03±0.45對照組 33 3.86±0.79 4.25±0.69 2.99±0.39干預1個月后 試驗組 34 4.26±0.771) 4.98±0.841) 3.08±0.89對照組 33 3.94±0.61 4.31±0.75 3.45±1.02干預3個月后 試驗組 34 5.08±0.531) 5.75±1.011) 3.12±1.23對照組 33 3.99±1.00 4.66±0.94 3.27±0.88 1)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2.2 試驗組干預前與干預3個月后各階段人數情況(見表3)

表3 試驗組干預前后各階段人數情況 例
3.1 PCI術后病人對心臟病康復程序認識不足 很多病人認為PCI手術操作很簡單且沒有威脅,能夠迅速緩解癥狀,術后亦能夠早期返回工作,說明病人在醫院中得到的健康教育相對較少,沒有完全理解到冠心病的危險性,使得病人認為PCI術后他們的心臟病已經完全治愈。據調查,術后20%~30%的病人繼續吸煙,僅有少部分病人能夠確切知道自己血壓和膽固醇的具體數值,僅36%病人知道自己近期血壓的確切數值[7],這表明病人對這些危險因素的認識不足,缺乏改變生活方式的動力。
3.2 基于跨理論模型建構的干預計劃的優勢 目前國內研究主要著眼于短期的健康教育,盡管短期的健康教育可以幫助病人開始進行生活方式的改變,卻不能保證生活方式改變的長期性[8]。在開始進行生活方式改變的初期,復發和反復是最常見的。TTM優于傳統干預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它沒有假定有關個體是如何做好準備的,而是承認不同的個體是處于不同的變化階段,因此能夠達到較高的參與率和較高的保持率[]。
3.3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動機性訪談對病人自覺健康控制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將病人的自覺健康控制行為作為評估指標之一,在依據跨理論模型的基礎上采用動機訪談的模式制定了干預計劃,以此來評估干預前及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對PCI術后病人的自覺健康控制行為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外部控制在3個維度中始終保持著最高的分值,說明PCI術后的病人對外部環境的依賴程度較高,認為其恢復健康主要來自醫生、家人的支持與干預。內部控制在干預后1個月及3個月均高于對照組,且呈逐漸增高的趨勢(P<0.05),說明試驗組隨著干預的時間的延長,病人意識到自我控制在恢復健康中的重要性,這一改變而形成的內在動力更有助于病人從意識階段向行動階段的推進。
本研究驗證了基于TTM的MI對改變PCI術后病人自覺健康控制行為有很好的效果。PCI的應用給冠心病治療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但復發率較高,國外文獻報道再狹窄率可達22%[10],是引起原發疾病發病的重要潛在危險因素。因此,建議將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應用于改善PCI術后病人的自覺健康控制行為中,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1] Egede LE.Behavior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2diabetes[J].Compr Ther,2004,30(3):141-147.
[2] 李晴.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PCI術后病人健康行為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2:1.
[3] 朱丹萍.連續性健康教育對ACS患者PCI術后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D].鄭州:河南大學,2013:1.
[4] Mastellos N,Gunn LH,Felix LM,et al.Transtheoretical model stages of change for dietary and physical exercise modification in weight loss management for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4,2:D8066.
[5] Johnson P,Fallon EA,Harris BS,et al.Body satisf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fo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change[J].Body Image,2013,10(2):163-174.
[6] Ma C,Zhou Y,Zhou W,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counselling on hypertension care[J].Patient Educ Couns,2014,95(2):231-237.
[7] Fernandez RS,Griffiths R,Juergens C,et al.Persistence of coronary risk factor status in participants 12to 18month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 Cardiovasc Nurs,2006,21(5):379-387.
[8] Wachtel T,Kucia A,Greenhill J.Unstructure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in rural South Australia:Does it meet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J].Contemp Nurse,2008,29(2):195-204.
[9] 蔣志.跨理論模型在肥胖兒童體重控制中的應用[D].長沙:中南大學,2012:1.
[10] Lim GB.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Causes of death after PCI[J].Nat Rev Cardiol,2014(4):186.
Influence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based on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n perceived health behavior control of patients after PCI
Chen Qianping,Shi Guang
(Cental Hospital of F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Guangdong 511442China)
R473.6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5.18.021
1009-6493(2015)06C-2236-03
2014-12-03;
2015-05-09)
(本文編輯 崔曉芳)
2009年廣州市醫藥衛生科技一般引導項目,編號:2009-YB-189。
陳倩萍、時光單位:511442,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