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ablo Caldeiro
編譯|張玥
自2005 年之后,烏拉圭的風電“版圖”就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第一批私營公司和公共機構邁入商業化運營階段,烏拉圭的風電產業在2005 年到2010 年五年時間內逐漸起步,并在2011 年到2015 年的5 年時間內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如今,在烏拉圭的村落中隨處可看到風電機組,風力發電與當地的畜牧、傳統農業活動融為一體,成為烏拉圭鄉村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截止到目前,烏拉圭的風電裝機已經達到520MW,預計到2016 年將會超過1300MW,屆時可以滿足全國30%以上的電力需求。在2005 年還完全沒有發展風電的情況下,烏拉圭在十年的時間里,是如何讓風電產業逐漸發展壯大的呢?可能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合理的政策制定和長遠的發展規劃是其中不可忽略的最重要因素。
烏拉圭國土面積為176,215km2,人口達到339 萬,人口密度為19.3 人/km2,屬于南美洲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烏拉圭歷來比較注重發展可再生能源,早在上世紀30 年代就率先啟動水電的開發,并開始與火電結合利用。這樣的調劑互補系統似乎在初始階段運行的比較順利,但是到了上世紀90 年代,烏拉圭的水電達到了容量極限,更重要的是由于電力需求量每隔20 年便會加倍,石油價格的浮動以及減排壓力的劇增注定了通過化石能源發電來應對迅猛增長的電力需求并不是上上之策,因此烏拉圭不得不開始考慮重新調整電力系統來應對國內龐大的電力需求。
雖然,烏拉圭早已意識到可再生能源可以作為替代能源,但是在上世紀90 年代對相關的數據卻收集得很少。事實上,在1990 年-2005年間,烏拉圭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幾乎為零。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能源的短缺和石油價格的上升逐漸引起烏拉圭政府的警覺。2005 年起,烏拉圭正式開始了對可再生能源的討論,并且在2008 年出臺了第一個國家層面的能源政策,奠定了烏拉圭到2030 年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主路線。能源政策由四個戰略主線組成:體制建設、電力供應、電力需求以及市場化,并且制定了優先發展當地的可再生能源的首要任務,同時制定的到2015 年要完成300MW 風電裝機量的目標,以當時的產業發展程度,也極具挑戰性。
隨著能源政策的推出,烏拉圭在開發可再生能源方面采取了如下幾個首要步驟:
1.要求國家電力公司和能源部門樹立測風塔,以準確劃定風能資源位置。
2.要求公共大學聯合國家電力公司和能源部門繪制出風能資源分布圖。
3.于2006 年開始對生物質能發電、小型水電以及風電進行首次招標(項目容量各為20MW)。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烏拉圭的風能發展潛力足可以支持總量達數千兆瓦的風電機組的運行,風電連同生物質能發電可以說是烏拉圭最有發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盡管圍繞著能源價格和資源的可開發性等還有許多尚待討論和解決的問題。另外,烏拉圭的電力結構也需要進行重組以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資,因為僅依靠政府的資金支持進行相關設備的購買、建設將是一筆很大的財政負擔。
表1 烏拉圭2005年和2015年的電力構成對比
圖1 烏拉圭風能潛力圖
通過上述的幾項首要措施的落地實施,2009 年烏拉圭第一輪針對150MW 風電項目的電力購電協議招標工作順利收官,當時的競購價格是85.4 美元/MWh(約合人民幣542元)。隨著烏拉圭風電市場逐漸走向成熟,技術不斷進步,在2011 年的新一輪招標工作中,競購價格已經跌到63.5 美元/MWh(約合人民幣403 元)。可以說,烏拉圭投資環境的友好和能源政策的長遠規劃不斷激勵著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風電的良性發展。2013 年,烏拉圭國家電力公司(UTE)又批準了20 個風電場的項目,總投資約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 億元),超過原預計的1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 億元),部分項目 于2014 年投產運行。
圖2 烏拉圭風電場分布圖
圖3 烏拉圭風電競購價格趨勢圖
圖4 風電產品、設備運輸現場
為了實現能源多元化的發展藍圖,烏拉圭制定了到2015 年底,9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而2014 年烏拉圭已經完成了84%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標。同樣,烏拉圭的風電建設計劃也雄心勃勃,政府預計到2015 年底,烏拉圭的風電將占發電總量的30%,形成以水電、火電、風電、生物質能發電四部分組成的綜合供電網。目前,烏拉圭的風電發展在整個美洲地區已處于領先地位。
烏拉圭的風電在十年左右的時間,能夠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成績,合理的規劃和利好政策是烏拉圭風電發展順利進行的秘訣。烏拉圭推出的能源政策是烏拉圭風電發展的奠基石,清晰的戰略和目標為烏拉圭風電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相對于火電,大力發展風電有助于烏拉圭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的實現。但是烏拉圭在實現風電穩健發展的道路上,還將面臨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如何避免風電建設和設備投運之后對周邊環境、居民區帶來的影響。針對風電開發所引起的這類環保問題,烏拉圭政府已經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針對噪音、對植被和鳥類的保護等采取了相關措施。
烏拉圭的能源政策涵蓋了方方面面,經濟和技術發展的方向指引是能源政策中的主要關注點,但是對當地相關產業的拉動力也是其中的一個考慮范疇。烏拉圭能源政策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轉變當地企業的角色,化被動為主動,降低設備進口依賴,尤其是對注重以技術為核心的相關供應鏈中的企業。通過法令,烏拉圭要求當地企業要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將國產化率的目標設定在20%,要求當地企業可以給烏拉圭的能源發展提供積極的工業和服務支持。根據烏拉圭最新制定的目標,到2015 年結束,烏拉圭的國產化率將要達到30%。
根據烏拉圭能源政策的目標規劃,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風電項目得到核準,這對烏拉圭的產業鏈供應提出了很大的難題,風電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包括葉片、機艙、塔筒等大型物品的流通,都需要確保從進倉、運輸到最終投運的順利完成。為此,烏拉圭政府下令于2016 年前解決大型設備的順利流通問題,避免貨物的積壓和供應不及時,目前三分之一的相關工作已經順利完成。